长平之战之前,秦赵在要害的地区(平原)还不接壤。秦的战略是攻韩魏,赵战略是攻齐,所以有了秦赵同盟。完璧归赵,渑池会还是这个同盟期。直到后期,秦攻取魏国的平原地区后,秦赵才有了厉害的军事冲突。到后期的韩国将上党送给赵,爆发了长平之战。上党地区,赵必须要。因为一旦秦获得了上党地区,赵国抵御秦的要塞就失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国在赵国接收上党之后,一早就决定,跟赵国进行决战,所有的军事备战(兵员和物资),以及外交孤立赵国的努力是全面的。反看赵国,收上党是临时决定,事态发展到决战地步,仍然想外交苟合,导致其它国家袖手旁观。被逼入绝境,找个赵括来军事冒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秦国的国力并不是很强,但是赵国已经空虚了,廉颇是个将才,但是没啥指挥军队的能力,避战是他能想到最好的办法,赵国空虚拖不起了,换赵括来。奈何赵国这艘破船将沉,对手还是名将白起,赵括无力回天,赵国长平兵败,白起坑赵军40万,理由是没粮了,赵国虚弱又临阵换将,这是兵家大忌,说明赵国已经没有办法,没有可用的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龁对阵廉颇连战连捷,廉颇一战20个将军阵亡7个,被打的满地找牙,按理说赵军那么多的军事据点不可能败的这么惨,可王龁打完仗之后秦军内部很瞧不起他,就是因为他在对阵赵括的时候损兵折将,打完长平之战他的部队应该是几乎打光了。秦昭襄王但凡有一点办法都不会用白起,因为白起是魏冉的人,秦王觉得赵括太厉害了,白起打赢仗以后跟秦王汇报说这次秦军伤亡过半并没有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括山地战的军事素养比廉颇强多了,这场仗赵括打的很好,无奈碰到了白起,而且赵国首先撑不住了非要主动进攻,王龁把廉颇打的伤亡超过10万。然后换了赵括,几个月的时间让王龁的部队伤亡也超过10万,秦王实在没办法了才会启用白起,但凡有一点办法也不会用白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括被被围的地方赵军都来来回回的进出过很多次,王龁的剩余部队用来吸引赵军,应该是几乎打光了,让赵括相信秦军是真的败退了。赵括接着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夜晚没有撤军因为那是赵王要他速战速决,接着那25000特种部队把赵军就给堵住了,赵括实力其实很强的,失败也是有赵国综合国力和外交的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不能仅看将领和士兵的综合素质,更应该看两国的综合国力,秦国从秦孝公变法开始,商鞅变法是全方位的农业、军事等一系列的改革。但反观赵国,赵国的改革是从赵武灵王开始,但改革的核心只针对军事没有综合方面的改革,秦从秦惠文王占据巴蜀开始已经巩固后方,而且从经济上全面超越其他六国。长平之战,赵国的经济实力明显不如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