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作物是果农为培肥地力,减小地表径流,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幼园前期产值,而在果树行间种植其它作物的一种耕作方式。目前,苹果幼园间作物的种类繁多,经济价值各不相同,对果树的影响也千差万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合理经济利用土地

新植幼龄果树由于枝少、冠矮,占地多为全园面积的1/5~1/3,1~4年生的幼龄果树树冠投影面积仅为5.5%~30.5%。在幼龄果园中实施立体间(作)套(种),可使果园土地有效覆盖面积增加55%~75%,从而极大地提高果园光能利用率,增加果农收入。

2、有效利用果园空间

果树树冠距离地面的高度一般在70~80厘米,而间作物所占的垂直空间多数低于果树树冠高度。因此,在幼龄果园合理间(作)套(种)蔬菜、药材、黄豆、油菜及马铃薯等经济作物,或者种植白三叶草、小冠花等绿肥作物,既不影响果园的通风透光和光热资源利用,又可充分利用果园有效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肥水合理分配利用

由于苹果树属深根性植物,一般吸收20厘米以下土层的养分,而间(作)套(种)作物大多根系浅,只分布在土壤耕作表层的25~30厘米处,一般主要吸收表层土壤中的养分、水分,果树与间(作)套(种)作物根系在土层中的不同分布,合理有效的分别利用了土壤中的养分、水分。果园间(作)套(种)蔬菜、西瓜等经济作物,间(作)套(种)作物施肥灌水时期如能与果树结合,可提高肥水利用率。间(作)套(种)绿肥牧草,可减小前期地面水分蒸发,达到保墒增温效果,同时绿肥牧草翻压或饲喂动物,动物粪便返还果园,均可达到增加果园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的功效。

4、改良果园土壤结构

很多间(作)套(种)作物(如豆科的豆类、草类)的根系具有较强的固氮作用,间(作)套(种)豆科作物的果园遗留在土壤中的大豆根、叶,不仅使每667米2土地大约增加17.5千克的有机质,而且可提高果园土壤含氮量。间(作)套(种)作物的耕作也有改良土壤的作用,间作物收获后将枝叶埋入树冠下,腐烂后能增加土壤通透性和提高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而且有较好保持水土、蓄积墒情,防水土流失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发挥综合生态效应

果园立体间(作)套(种)后,由于果园覆盖面积增加,夏季温度变幅减少,不仅可防止幼龄期果树日灼发生,而且可利用间(作)套(种)作物来饲养其它草食动物,增加畜产品和果园收入。同时,动物粪便又是很好的有机肥和沼气原料;可优化生态,增加果农收入,弥补幼园结果前经济效益低,起到以间(作)套(种)作物养园的目的。间(作)套种)后,果园的生态效应得到很好发挥,果园的小气候、生物群落(尤其是土壤微生物菌落)更有利于幼龄果树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