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鲟,长江里最大的鱼,重量可达1200斤,寿命长达40年。只可惜现在长江之中已经难觅踪迹,在三峡大坝上游的三峡库区更是难以见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华鲟是一种非常古老的鱼类。至今已有1.4亿年的历史,远远地超过了人类在地球上的存在年限。中华鲟保留了鱼类自身所具有的一系列原始特征,在研究鱼类演化史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因此中华鲟又被称为水生物中的活化石。而且由于中华鲟近些年的数量急剧下降,中华鲟成年群体比我们熟知的大熊猫数量还要少,因此被称为水中大熊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关于中华鲟的记载非常早,早在公元前1000多年前的周朝时期,我们国家便已经对中华鲟有了了解,当时称之为王鲔鱼、大蜡子。而《本草纲目》则详细记载了中华鲟的食性:“其食也,张口接物,听其自入,食而不饮,蟹鱼都误食之”。其实是说中华鲟通过张嘴吸食小鱼小虾等食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华鲟是典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类,平时生活在东海、南海的沿海大陆架地带,在海中生长发育。成年中华鲟在性成熟以后,会从大海中洄游到长江上游地区产卵,而且中华鲟对产卵地的水温、流速、泥沙含量和水质都有严格的要求,大约会根据当年的水温变化选在9月~11月份产卵。早些年中华鲟的产卵地主要集中在长江上游金沙江的宜宾-屏山地段。在此期间,成年的中华鲟跋涉3000公里都不会进食,完全依靠自身的能力和脂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后鱼卵大约需要一周的时间正常孵化,然后沿着长江水流溯流而下。大约生长半个月的时间开始进食。然后边发育边沿江而下,最终于第二年9月进入大海中。此时的幼鱼已经成长到30厘米左右。此时的中华鲟幼苗完全可以适应大海的生活,这就是中华鲟的繁殖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随着葛洲坝水利工程和三峡大坝的相继建成,中华鲟洄游通道被阻断,根本无法进入到金沙江地区产卵,于是在宜昌地区找到了一个新的产卵地,这一地区的规模远远地小于原有的产卵区域。而且随着人工控制整个长江的流量,水量和水温已经泥沙含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都使得中华鲟的自然产卵数量急剧下降。2013年和2014年更是连续两年没有在野外环境中检测到中华鲟产卵迹象,也没有在宜昌以下的长江干流检测到中华鲟幼苗的出现,现如今中华鲟的繁育重要依赖于人工孵化,人工放流至长江补充自然数量。但是人工繁育的中华鲟幼苗存活率和抵抗能力都非常低。目前整个长江流域的野生环境中仅剩不到500尾中华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保护中华鲟的栖息地和繁殖产卵区的重任早已经刻不容缓!大自然留给我们的时间和机会真的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