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进子时,宣光殿外静立等候的大太监刘腾终于听到了阵阵婴儿啼哭声,片刻,接生的稳婆走了出来。

当得知诞下的是位皇子后,刘腾又问了一遍

:“可看的真切?确实是皇子?”

“给老奴一百个胆子也不敢胡说啊,确实是位皇子。”稳婆低头答到。

得到确定答案后,刘腾迈着小碎步小跑着往显阳殿赶去。

他要给宣武帝报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得知胡世妃临盆后,一心向佛的宣武帝元恪就一直待在显阳殿祈佛,希望能诞下一位皇子。

“恭喜圣上!大喜!大喜!胡世妃诞下小皇子!”

人未到声先至的刘腾跌跌撞撞的跑进来报喜。

“一定是佛祖显灵,佑我大魏。”

宣武帝伏于佛像前三拜九叩,以谢佛恩。

“传我旨意,即日起加封胡世妃为贵妃,今后所需用度皆选宫中最好,加派奴婢好生伺候,另外明日朕要到景明寺上香,刘腾你去安排吧。”

“奴才这就去办。”刘腾正要转身离开,又被叫住。

“告诉高皇后,今后就不要再过问胡贵妃和皇子的任何事情了。”

“唯”

刘腾若有所思的退下。

宣光殿内,望着刚出生的孩子,胡仙真(胡世妃)显得很冷静,因为只有她知道,这个赌局才刚刚开始,最后输赢还未定。

因为姑姑是位精通佛法的女尼,经常受邀到宫内给皇帝和后宫妃嫔们讲经解佛,通过姑姑的引荐,两年前胡仙真进的宫来,并与宣武帝一见钟情,被封为充华世妃,随侍左右,深得皇帝恩宠。

胡仙真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其父官居司徒,良好的家庭背景使其自幼琴棋书画无所不通,而且武艺了得,箭术高超,据传能将箭射入针孔内,不仅如此,还对佛法有独到的见解,这点很对宣武帝的胃口,靠着风姿绰约气质脱俗的气质,胡仙真从三千佳丽中脱颖而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独宠一身的胡仙真并没有飘飘然,对后宫生活熟悉后,危机感不断涌上心头。

危险源头正是高皇后。

三年前,宣武帝原配于皇后离奇暴毙,没多久于皇后所生皇子元昌也夭折,宫中一直流传幕后黑手就是当今的高皇后和她的叔父尚书令高肇,生性善嫉的高皇后把持后宫后,其他嫔妃们人心惶惶,甚至主动疏远宣武帝以求自保。胡仙真身边的人也都提醒她,要低调行事避免惹祸上身。

低调?不可能的,胡仙真的目标可不限于眼前的一时得宠。

“我要成为下一个冯太后!”

从进宫的那刻起,胡仙真就给自己定下了目标。

欲望战胜了恐惧,她决定赌一把,不惜押上身家性命。

北魏古制“立子杀母”,一旦被立为太子,为防止出现外戚干政,必定赐死太子生母,结果导致后宫们都恐惧生下皇子。到了宣武帝元恪这代,于皇后所生大皇子元昌夭折,高皇后所生的二皇子也早早的因病夭折(据说是高皇后故意延误病情),宣武帝至今没有子嗣,为此这也成为了宣武帝的心病。

胡仙真决定要为宣武帝生下一位皇子,并且高调的宣称:“天子岂可独无儿子,何缘畏一身之死而令皇家不育子嗣乎?”

这些话使得宣武帝大为感动,对胡仙真更是宠爱有加。

一切如愿,今晚顺利的诞下一位皇子。

“皇上驾到~”

正在整理思绪的胡仙真正要准备起身,被已经跨进门来的宣武帝连忙止住。

“爱妃不要动,为朕生下皇子,对社稷有功啊,朕要重赏你。”

说完,满眼深情的望着襁褓里的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爱妃,我给咱们的儿子起名元诩如何?”

“诩儿,很好听的名字,臣妾替咱们的儿子多谢陛下赐名。”

“好好,爱妃还有什么要求吗?提出来朕都照办。”

胡仙真心中窃喜,不漏声色地说到:“为陛下生子是臣妾的本分,哪敢提什么要求,只是臣妾进宫以来一直孤身一人,没有贴身的身边人陪我聊天解闷,能否请求陛下让臣妾原先的丫环姐妹进宫?”

“还有吗?”

“另外我们胡家子弟中有几位武艺高强的青年才俊,能否入宫做禁军,守护臣妾及诩儿,毕竟自己家人更放心!”

“照准,这些朕都答应你,今后要好生照看孩子和自己。”

宣武帝经历了两次失子之痛,对这个来之不易的皇子十分珍惜,用自己亲近的人来守卫安全,自己心里也比较的放心。

就这样,胡仙真轻松的就将高皇后安插在身边的眼线给拔除掉了,有些秘密是不能让外人知道的。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元诩也慢慢长大了,而胡仙真也按照计划开始结交政治盟友了,第一个可靠的帮手就是宦官给事中刘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腾先后服侍过孝文帝和宣武帝两任皇帝,为人精明圆滑,善于察言观色,深得皇帝信任,然而高皇后一党却对他不屑一顾,刘腾对高氏专权也暗生不满。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两人一拍即合。

之后刘腾又联络将军于忠(被高氏害死的于皇后兄长)、太子太傅崔光、左庶子侯刚等人成立攻守同盟,共同对付高氏一党。

嘉福殿内,满地的瓷器碎片还没有来得及打扫,连着摔碎好几个花瓶的高皇后坐在椅子上气得浑身发抖。

一旁的高肇劝说道:“皇后娘娘不要动怒,虽说胡仙真现在受宠,又生下皇子,母凭子贵看似风光,但你别忘了,一旦元诩被立为太子,也就是她的死期,但先忍耐两天。”

“叔父,这个我也想到了,我就是看不得她这样,不知道使了什么手段,把皇上迷得天天围着她转,皇上已经半个多月没来嘉福殿了,我自从进宫以来哪里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我怎么能不急?”

高肇听完,并没有搭话,低头不语。

“不光这样,我还得到消息,她还暗中联系了好多反对我们的人,企图对我们不利,叔父不能大意啊!”

“这个皇后放心,现在朝中要职皆是我安排的人,并且皇上刚升任我为大将军,主管全国兵马,就算她暗中有什么小动作也不足为惧。”

“那我就再忍她几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转眼之间到了延昌元年(512年),元诩已经三岁了,不出意外,被正式立为太子,意外的是,宣武帝并没有赐死胡仙真,而是宣布从此废除立子杀母这条古训。

整个后宫除了高皇后一人外,人人欢喜,都赞叹皇帝圣明,也对促成这一结果的胡仙真敬佩不已。

胡仙真难道有未卜先知的能力?算准了自己不会被赐死?

胆大心细步步为营的胡仙真早就计划好了如何为自己保命。

首先,她知道宣武帝生性仁厚并且一心向佛,就不断地向他灌输佛法中仁爱戒杀的思想,另外表现出一副对元诩疼爱有加的贤妻良母形象,使得宣武帝不愿让儿子小小年纪就失去母亲,最终下令废除立子杀母的古训。

胡仙真赌赢了第一局,但是危险并没有解除,对权力的渴望让胡仙真更加谨慎,她知道现在还不是最终的成功,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万劫不复。

也许是北魏皇族的基因有问题,北魏历任皇帝都很短命,宣武帝元恪也不例外,延昌四年(515年)正月初十,宣武帝病重,三天后病逝,权力交锋的关键时刻到了。

高皇后这边一时急得团团转,这个紧要关头,高肇正好领兵在外,在蜀地与南梁交战。

“快传我的密令,宫中变动,请大将军速回!”

高皇后令心腹日夜兼程的一定要让高肇尽快回来。

这边胡仙真和刘腾也在商量对策。

“贵妃娘娘,我们是不是该以圣上的名义下旨,禁止高肇回京?”

胡仙真想了一下,摇头说到:“不,那样只能适得其反,相反我们应该下旨让高肇速回,高肇为赶时间必定会甩开大军之身返回,一个没有爪牙的老虎是吃不了人的!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尽快让诩儿登基,只有让诩儿登上皇位才能稳住局面。”

中书监、太子少傅崔光不负托付重任,紧危关头当机立决,连夜到东宫迎来了太子元诩,拟行即位之典。太子元诩叩拜跪接,登临太极殿,即皇帝位,是为北魏孝明皇帝。

果然,正如胡仙真所料,心急火燎的高肇一个人赶回了洛阳,没想到这是胡仙真一派的计谋,当他疲惫不堪的来到皇宫后,被于忠、元雍等埋伏下人马击杀。随后以孝明帝名义下旨,列数高肇罪状,朝堂上高氏党羽被一并清除,高皇后被贬入瑶光寺落发为尼,青灯古佛的清冷日子没有过多久,就被胡仙真借日食事件赐死。

不久,作为孝明帝生母,胡仙真被尊为太后,因元诩仅仅只有六岁,胡仙真正式染指朝政,开始垂帘听政。

作为一个有远大目标是人,胡仙真凭借自己的能力,竟然将繁琐政务处理的井井有条,决断国家大事得体适度,史书上记载“亲览万机,手笔断绝”。

首先重组中枢机构,平息各方矛盾,稳定内部朝政,另外停止对南梁的战争,减免徭役,减轻民众的负担,使社会得到稳定。制造申诉车,平反一大批冤案。巩固孝文帝的改革成果,继续坚持推进汉化改革。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北魏出现了短暂的繁荣局面。不久,有擅长钻营的朝臣奏请称其为陛下,胡太后没有推辞,坦然地以朕自称,朝廷大事悉数都由她亲自决定,儿子元诩不过是她称帝掌权的工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太后真正大权在握,实现了自己的权力欲,似乎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励精图治,国家稳定下来后,胡仙真性格的另一面逐渐展现出来,不受控制的权力使曾经那个谨小慎微的胡仙真不见了,一个追求享乐的胡太后开启了她的纵欲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