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米粒妈妈日记

随着国家对教育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也格外重视,很多家庭的父母更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孩子刚到3岁就开始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而孩子学习的辅导班,也变成了家长茶余饭后的炫富方式,以前的家长都比孩子学习好,吃穿好,现在的家长都谈论孩子都上哪些辅导班,在家长不断的给孩子安排学习和活动的同时,一种新型的网络词汇产就此产生那就是“鸡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鸡娃”最早流行于北上广,指那些被父母安排了各种活动、兴趣班每天不停学习,像打了鸡血一样的孩子,他们学习奥数、英语、围棋、舞蹈,失去了童年的乐趣,后来随着家长对教育的重视,鸡娃也成了普遍的现象,父母以为努力才会有出息,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种摧残。

案例分析:一个小学二年级的“鸡娃”

芸芸是个小学二年级的女孩,今年已经8岁了,然而你根本想象不到这个小女孩,从小到大的生活是怎样的,芸芸从3岁的时候便开始学习现代舞、钢琴、还有主持表演、和声乐,这是妈妈给芸芸报的,说女孩子要从小锻炼气质,这些兴趣爱好可以提升芸芸的气质,等上了小学,除了每天要到学校去上课,放学以后还要去补习班补英语奥数,马上三年级了,妈妈又开始给芸芸物色大语文班,芸芸每天休息的时候基本都超过了晚上10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六周日的时候,芸芸还要去兴趣班上课,每个周末兴趣班成了芸芸最大的娱乐,有时候芸芸也会厌倦,这个时候妈妈就会拿身边的同学举例,还会批评芸芸,不学这些才艺,你拿什么和其他同学争?只有努力才会有出息,你想长大了去打工吗?芸芸只能默默忍受,当下了课芸芸看到广场上玩耍的小朋友,她是多么的羡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网友说“鸡娃”的命运太可悲,父母总是以为孩子将来考虑为借口,给孩子报一些孩子根本就不喜欢的兴趣班,尤其孩子上学以后,学校的作业已经很繁重了,还要学那么多的兴趣课,孩子每天被禁锢在学习中,失去了自由,渐渐的就像一个牵线木偶一样,不仅失去了童年,还会成为一个只会学习的废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身边也有这样一个家长,孩子4年级,在一所高档封闭小学上学,一年不仅学费高昂,并且每年还会定期组织去国外交流,一次的费用也上万块,最重要的是,孩子只有周六周日才会被接回家,而这两天,家长却给孩子的课程排的满满的,光是英语,就要口语、和语法分开补习,感觉孩子的生活被学习笼罩的密不透风,一次我让孩子帮我去买个东西,就是这么简单事情,就让孩子感受到无比的快乐,可想而知他的生活除了学习是多么的单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鸡娃教育”真的对孩子有帮助吗?

其实在我看来,帮助有的但是不大,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他们并不懂得,哪些兴趣班是自己真正喜欢的,只是在听听从父母的安排,盲目的学、盲目的练,孩子们渐渐的失去了自由,失去了价值感,体验感,和幸福感,还会因为压力过大而影响了学习,性格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到了小学3年级以后再到初高中,因为要升学,这些兴趣又不得不被父母砍掉,时间长不去联系,渐渐的也就荒废了,所以学兴趣不在多而在于精,如果孩子样样通样样松,到头来哪个兴趣也没有学好,还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所以从小培养孩子成为“鸡娃”,并不代表这在以后的学习当中会有所帮助。

相比“鸡娃”因材施教更重要

很多教育专家都在提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父母却常常忽略了这一点,鸡娃只是一种机械培养孩子的方式,而因材施教才是培养孩子成才的关键,只有孩子发自内心的喜欢,才会去钻研,父母在稍加培养,孩子才会在学习中找到乐趣,这门兴趣才会在今后的成长中起到正能量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父母我觉得,培养孩子健全的性格,才最为重要的,孩子就应该有孩子的童年,健康快乐的生活,成为“鸡娃”可能会给他以后的生活带来财富,但拥有健康的心灵,才是一生的财富,所以还希望那些创造“鸡娃”的父母放下你们的执念,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