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执掌晚清政权半个世纪,虽然表现懦弱,但做出了两大贡献

1840年之后,数千年未有之变化中,在我看来,清廷在那段时间,最起码做到了两大贡献。一个是在面对西方列强的围攻下,没有物极必反,更加的闭关锁国。而是做出了一些努力,引进了一些外国的先进科技,完成了中国发展需要的人才和技术的原始积累。另一个就是大体上保证了局势稳定,一旦清政府稳不住局势,各地督抚大员各自独立,军阀混战。结局必然是国家力量在一次又一次的内耗中白白消耗,辛辛苦苦几十年引进的工厂和人才消耗殆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史上,逃离都城的帝王无一不是丢权或沦为军阀的傀儡,唯独慈禧跑到西安,还能回京继续掌权,也是奇了。她跑到西安,护送的是甘军,来自甘肃的军队。挟持皇帝,就可以合法地在甘肃当地征粮,何况东南的湘军、淮军早就实现就地补给,实际经济已经脱离中央的控制了,太平天国之后满清已经失去了南方实际的控制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能说当时人被奴役太久,思想僵化,真要造反甘肃控制慈禧,曾国藩宣布独立,让李鸿章去上海和洋人谈条件,签几个卖国协议(反正横竖都要背负卖国骂名,主动卖总比背锅强)换洋人支持,就算不能统一全国,割据一方是没问题的,时间线拉长有经济优势的南方打败北方是大概率的事情,可以把军阀割据的局面提前几十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平天国后,清廷依旧保留着对各省的人事任命权与财权,能任免总督,各省也没翻脸。东南互保的几个头头因为牵连过广无法惩处,但不代表清廷就拿他们没办法了,东南互保参加人有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和闽浙总督许应骙、四川总督奎俊、督办铁路的盛宣怀、山东巡抚袁世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刘坤一李鸿章这俩死得早,盛宣怀无兵权无威胁,剩下的人中,张之洞、奎俊、袁世凯都被调进中央(奎俊是满人,直接解了兵权调入内务府,张之洞也垂垂老矣没几年命了,所以活蹦乱跳的袁世凯后来被清廷集火,被罢了官),许应骙更是直接去职回乡了,清廷仍有任命总督的权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举个例子:从小用右手或左手握筷子吃饭的人,长大后,能够很迅速的用另一只手握筷子吃饭吗?恐怕不能把,不但不能,而且还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适应,因为这其中有一个力量一直在阻止你的思维和行动能力。这就好比近代晚清,中国几千年封建文化孕养下的中华民族,尤其是受程朱理学的影响,晚清封建士大夫基本都是爱国忠君,知礼义廉耻的,普通老百姓更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此,在西方利炮坚船面前,基本很难适应(因为期间有着宗藩关系思想的影响),正是这种士大夫思想的阻碍,近代改革才只是一步步推,一层层挖,其中维护封建社会稳定的思想(火车从他们角度讲,就是维护民族优越性)始终如一股洪流阻碍改革的潺潺溪流的延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清政府的灭亡,是多方面原因的,不是单单一个原因导致的,毕竟她是中国封建社会历程中产生出来的一个统治集团。随着近代化的推进,清政府不得不变革,不管是国家利益还是是统治集团内部个人利益,都是必须变得,所以,清末新政才会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要推翻清朝容易,继承清朝在法理上的权利很难,孙中山在推翻清朝之前用的还是代表关内十八省的旗子,后来发现清朝愿意和平退位(袁世凯有功),立马换成了五色旗(汉满回蒙藏)。因为清朝的统治者的身份不仅仅是汉人的皇帝,还是满人的族长,回族的宗教领袖,蒙古的可汗,藏族的活佛(转轮王)。所以如果清朝被暴力推翻,关内十八省你有能力控制,外面的四族会承认你吗?中国那时怕真的要被一分为五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把满清赶走的是八国联军,而八国联军并不想扎根占有中国土地,而且八国利益难以统一,即便想也不好做,那就退而求利益,向中国要银子,要通商等,他们需要一个能提供给他们这些的统治阶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么一看也就清廷可以,毕竟还是中国的实际统治者,侵略者要钱,就得给清廷权力,所以清廷虽然丧权辱国,但权利没丢,还可以和侵略者坐下来谈判(任人宰割)。所以综合来说,打清廷的不想让清廷死,国内又没有足够强势的势力可以颠覆清廷,那就只有苟延残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