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第一个小皇帝是汉和帝,继位时还不到十岁。因年纪太小,所以朝政由其养母窦太后和大将军窦宪把持(窦太后的哥哥)。又因窦太后平日里不管事,所以朝政实际上是由窦宪一人专权。

窦宪专权时期,飞扬跋扈,汉和帝对他很有意见,朝廷大臣对他也有意见。比如当时担任三公之一的袁安就经常跟他对着干。(袁安是袁绍的高祖)

由于汉和帝看不惯窦宪,文官们也看窦宪很不爽,于是在汉和帝十三岁时,文官们便与汉和帝暗中培养的宦官一起发动政变,把窦氏家族打下了台。

汉和帝驾崩后,年仅百天的汉殇帝继位。由于他年纪小,所以历史再一次轮回。邓太后临朝称制,她的哥哥邓骘掌握了大权。

邓骘性情宽厚,他不同于专权的窦宪,他相对宽厚,能容人,也能识人,朝政在他的精心处理下,井井有条。弘农杨氏就是因为他的提拔,自此发迹,逐步成为能与汝南袁氏平起平坐的顶尖士族。(杨修家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绥

相比于会做人的邓骘,邓太后的为人就极为霸道了。汉殇帝夭折后,她又另立清河王刘庆的儿子刘祜继位,是为汉安帝。但她对汉安帝不信任,一味打压。安帝直到邓太后薨逝后才亲政。而当时的安帝已经27岁了。

常年的打压必然导致一个人心理失衡。所以邓太后死后,汉安帝就把对邓太后的不满情绪报复在了邓氏一族身上。当他亲政后,便操控宦官对邓氏一族进行了残酷清算。

汉安帝亲政五年后去世,宦官和外戚阎氏共掌朝政。但阎氏不满足于分权,便在阎太后的支持下,打击宦官。

在打压宦官的同时,阎氏还飞扬跋扈,把文官也得罪了。于是当宦官发动政变时,大家坐视不理,阎氏一族孤立无援,全部被灭。之后宦官迎立年仅十一岁的刘保为帝,是为汉顺帝。

由于汉顺帝的皇位是靠宦官得来的,所以他把大权完全交给宦官。而后来顺帝又宠幸皇后梁妠,于是外戚梁氏开始发迹。与宦官一起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专权。

汉顺帝驾崩后,年仅一岁的汉冲帝继位,这是东汉第五位小皇帝。冲帝继位四个月后突然驾崩,东汉第六位小皇帝,年仅八岁的刘缵继位,是为汉质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梁冀

汉质帝在位期间,外戚梁冀飞扬跋扈,质帝看他不顺眼,宦官看他不顺眼,文官看他也不顺眼。这个时候,只要质帝能忍,联合宦官、文官一起政变,打倒梁氏并非不可能。

但可惜质帝没有城府,口出狂言,声称亲政后要弄死梁冀,被梁冀听到。结果汉质帝就被梁冀派人毒死了。

汉质帝驾崩后,年仅十四岁的刘志被梁冀迎入南宫当上皇帝,即汉桓帝。

相比于质帝,桓帝性格完全相反。梁冀从不拜见他,他觉得无所谓;朝臣汇报工作只跟梁冀汇报,从不搭理他这个皇帝,他也觉得无所谓;甚至于他的日常作息,每天干了什么,还要跟梁冀汇报,他也觉得心安理得,没什么。

看到皇帝如此,宦官死心了,士大夫也死心了,大家都倒向了梁冀。一时间,梁冀权倾朝野。如果不是后来梁冀要弄死桓帝最心爱的宠妃,触犯了桓帝底线,他估计能忍到自己咽气。当桓帝决定不忍后,依靠宦官单超等人,将梁冀以及其党羽一同诛灭,成功夺回权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志

由于他和当年的顺帝一样,都是在宦官的扶持下才上位的。所以他亲政后,朝政也全部交给宦官负责。于是一时间,外戚和士大夫又全部靠边站了,这导致外戚、士大夫对宦官极为不满。三方党同伐异,相互攻击。闹出了著名的“党锢之祸”。最后桓帝无奈之下,只得各打五十大板,充当和事佬了事。

汉桓帝驾崩前册立窦妙为皇后,他死后,由于没儿子,窦妙便与父亲窦武密谋拥立政治地位不高,仅为亭侯的刘协继位,即汉灵帝。

因为拥立有功,再加上窦武不仅是外戚,同时还是顶级士族。于是一时之间,朝政便由他一人把控。当时汉灵帝身边的人,除了个别太监之外,都被窦武渗透。但此时太监仍然有一定实力。为了彻底打倒宦官,窦武便劝女儿窦太后下令清算太监。

太监们一看情况不妙,就发伪诏,抢先下手把窦武杀了。随后,太监忽悠汉灵帝,下达士族禁令。又一次“党锢之祸”由此开始。

窦武一党被消灭后,汉灵帝宠幸太监,朝廷再一次乌烟瘴气。为了平衡宦官,灵帝开始重用一批文官。到了黄巾之乱爆发后,灵帝进一步解除党锢禁令,给地方士族以兵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让

之后,汉灵帝驾崩。外戚何氏联合张让等宦官火并了宦官蹇硕和董太后的势力,这时候本来何家和宦官都是汉少帝的拥护人,而且张让等人也愿意从属何氏。等于说,外戚和宦官实际上已经结为一伙了。但结果何进被袁绍忽悠了,居然把宦官逼到不死不休的地步,宦官们急了就又狗急跳墙,杀了何进。

袁绍等的就是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立即号召有兵权的士族与何进部下杀进宫里,下令屠杀没胡子的人。当时的汉少帝年仅十余岁,也是没胡子的小孩。袁氏如此,必然也是想浑水摸鱼,把皇帝也宰了。他们再拥立一个方便控制的新皇帝。

等带兵士族把太监彻底清除后。按理说,这时候士族控制皇权的障碍已经没了,士族翻身的时候来了。然而谁也没想到,天上突然掉下个不守规矩的董卓把时局搅乱了。

董卓废掉汉少帝后,新立汉献帝,但关东联军不买账。此时宦官没了,外戚没了,带兵的士族纷纷割据一方,不掌握兵权的士族转身成为军阀的家臣。至于各地的宗室力量也是消亡殆尽。于是除了个别汉室旧臣仍然宣称忠于汉室外,汉献帝成了真正意义的孤家寡人。

回看东汉中后期可以发现,东汉的朝廷中枢有外戚、宦官、文官三股势力相互制衡,外地也有宗室辅弼。外戚也好,宦官也罢,就算再得势,也不可能长时间压倒另外两派和皇帝,更不可能操控地方宗室。所以东汉的皇帝只要能忍,总有笼络被打压的政治势力夺回自己权力的机会。至于士大夫,那都是靠边站的配角。

而后来东汉朝纲不振,皇帝沦为傀儡。也是因为太监、外戚都被消灭了,仅靠士大夫群体又无法制衡军阀的缘故。并且有一部分军阀本身就是士族出身,比如袁绍、袁术。他们对皇权的威胁可远比太监、外戚要大。毕竟太监、外戚都要依靠皇权存在。而士大夫可以不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曹丕

东汉灭亡后,曹丕总结其灭亡教训,认为外戚和宦官都是祸乱朝政的根源。于是从曹丕时代开始,曹魏就没有专权的外戚和宦官。

同时,由于储君之位竞争激烈,让曹丕是心有余悸,于是曹丕把宗室也压的死死的。派人监视兄弟一举一动。至于对士大夫,曹丕则是尽力去笼络,搞出了“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的恶果是什么,不用多说。士族不仅把控了行政权,同时还把握了军权。曹丕最信任的陈群、吴质、司马懿、朱铄等太子党均掌握一定军权。此等情况在此前的东汉是不可想象的。

除了以上的失策之外,曹丕还挖了个大坑。

他一会想立曹礼,一会想立曹叡,最后迫于无奈又匆匆立曹叡,这导致曹叡继位后孤家寡人一个,没有自己的心腹党羽。所以曹叡上台后,完全没有可用的亲信,只能继续依靠曹丕留下的老太子党人。陈群一族、曹真一族,司马懿一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疯狂累加着政治资本,并最终触碰到了曹魏核心权力的门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曹芳

本来曹丕就已经很坑了。没想到,曹叡比曹丕还要坑。曹叡也是生前没立继承人,到驾崩前才立了个八岁的小孩子曹芳作为继承人。这直接导致了曹芳继位后,他也没有任何根基与政治资本。他也只能依靠曹叡留给他的辅政大臣:一个曹爽,一个司马懿。

曹爽家族和司马懿家族一样,前后伺候了三代先帝。早就已经有了很多政治资本,是触碰到权力核心的人。因此,曹芳从继位开始他就注定了是傀儡。他不是作为曹爽的傀儡,就是作为司马家的傀儡。

诚然,东汉皇帝也有很多没有政治资本,从继位开始就是傀儡。但东汉时期是有权力制衡的。而且东汉士族不掌握中枢权力。这个权力是掌握在外戚和宦官手上。这些外戚和宦官不存在什么三代人、四代人积累政治资本的可能性。皇帝想打倒他们很简单,往往只要皇帝下一个决心即可。

而曹魏,没有太监,没有外戚,朝廷没有起码的政治平衡。曹丕本打算让远支宗室与士大夫分庭抗礼,结果却养出了两个白眼狼家族。到最后,远支宗室和士大夫的代表都掌握了中枢权力,都有兵权。当一家被打倒后,另一家就自然而然的成了权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曹叡

像曹丕、曹叡两父子这么瞎搞,不管换到哪个朝代去,皇帝都不可能没有好下场。曹魏的灭亡,实际上是意料之中的事。

所以很显然,曹丕的总结是不对的。而值得一提的是。曹魏灭亡后,晋武帝对其也有一番教训总结,他认为曹魏灭亡的原因,是宗室没有实力保障皇室安全。于是他给宗室下放了极大的特权与自由度,想依靠诸侯王管理地方治安以及巩固皇室。但结果因为宗室权力太大,导致诸侯王从地方反了中央,引发了不可收拾的八王之乱。

历朝历代开国时,基本都会总结前朝的经验教训,进行改革。但这些改革往往都会改得矫枉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