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周应孩子要求带他到海边去玩,没想到遇到了以前的同事KK,于是便约在一起共进午餐。KK的儿子刚满3岁,从我们坐下开始,他就一直在哭闹。

我们拿着各种零食哄他,他都无动于衷,吵着要找姨姨。KK解释说,姨姨是孩子的保姆。孩子出生后就寄养在保姆家,只有周六周日才接回家。如果夫妻俩某个周末想过二人世界,那这个星期孩子就不接回来了。

听他这么一说,我突然明白孩子那一脸的焦虑从何而来了,也特别能理解为什么妈妈在身边,孩子还要哭着找保姆了。父母不能带给他安全感,他就只能从旁人身上去找了。

看到我一脸的惊讶,KK解释说:“等孩子大一点能自理了再接回家,现在教育孩子不都说‘静待花开’吗?我也是在保姆家长大的,现在不也过得挺好吗?”

静静地等待,什么也不做就能等到花开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例子。

“静待花开“就等于撒手不管吗?

现在社会竞争压力大,很多父母把成人世界的焦虑转嫁在孩子身上,所以总会出现一些“拔苗助长”的行为。

但也有越来越多的父母相信,放下急进的功利心,遵循孩子的脚步“用心栽培,静待花开”,才是最适合孩子成长的教育方式。

“静待花开”是一个很好的教育理念,但有些父母走着走着方向却走偏了,认为“静待”就是撒手不管,什么也不做。

正如KK的孩子一样,自从寄养在保姆家,一个星期也未必能见上父母一次。在孩子3岁前的重要阶段,父母这个岗位都是缺失的。

KK撒手不管的弊端在孩子身上已有所体现:孩子怕生、没安全感,身处陌生的环境显得焦虑而不安。偏偏最应该得到他信任的父母,却未能给予他安全感。所以他只能无助地哭,去寻找那个照顾他信赖的保姆阿姨。

KK说她自己也是在保姆家长大的,所以孩子的感受她应该特别能理解才对。没想到她还是为孩子选择了同样的成长环境。

也许她与父母间生疏的亲子情,导致她在处理与孩子的感情时也变得迟钝了。又或者陪伴的缺失令到她根本不知如何面对孩子的哭闹,只知道用冷冰冰的零食去哄,而不是给予孩子最需要的情感宽慰、温暖的拥抱。

我不知道KK所期待的“花开”是怎样的,我只知道一棵本应茁壮成长、灿烂盛开的花开,在父母的撒手不管之下渐渐失去的养分。

慢中教育,静待花开”,父母需要做好这一点

很明显“静待”不等于撒手不管,静待除了要放下急利之心,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教养,更需要适时给予孩子成长所需的各种养分。

一种花的种子,从它播种开始到成长,离不开肥沃的土地、充足的水分,还有生长所需的阳光和各种营养成分,以及一定的成长时间,它才能盛开出我们所期待的花朵。而育儿的道理也是一样,拔苗不能助长,静待才能花开。

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位妈妈,在其他父母都在心急地为孩子各种报班,各种助长、助跑的时候,她却 始终能保持淡定的育儿心态。

她认为孩子的教育急不得,只要用心培育,定能迎来花开一刻。她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从孩子出生,她就一直用心陪着,做孩子喜欢做的事,读孩子喜欢读的书。孩子做不到的,她从不过多地要求,也不催促孩子,只是用行动潜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做着孩子的榜样。

她的孩子阳光又自信,每逢看到他们一家出行,一家人都是笑语盈盈的,亲子感情很好。孩子的成绩也很优秀,今年初中毕业了,中考成绩是全区前三。多年的用心栽培,换来孩子的厚积薄发。父母的静待,终于等到孩子花开的一刻。

静待,需要父母放慢脚步,跟随孩子的成节奏,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爱与陪伴、信任与鼓励、行动与榜样。环境适合,养分充足,花期到了,孩子就能如花儿般灿烂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