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8日上午,“天目花开曜吉州——刘品三、刘晓玉父女吉州窑茶器展”在景德镇民窑博物馆隆重开幕!这是坐落在湖田窑遗址上的景德镇民窑博物馆的第一个展览,可以说,此次展览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嘉宾集体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幕式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现场

出席本次展览的嘉宾有: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书记梅仕灿先生、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副书记胡林荣、景德镇陶瓷大学组织部长杨志民先生、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美术学院院长吕金泉先生、景德镇陶瓷大学艺术文博学院党总支书记杨柳青女士、景德镇陶瓷大学艺术文博学院副院长张茂林先生、景德镇陶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兴华先生、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曹春生先生、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张亚林女士、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杨冰女士、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汪冲云先生、景德镇学院教授程曲流先生、罗学正先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远长先生、 宁勤征先生、李文跃先生、张吟玲女士、曹爱勤女士、景德镇市外联办主任徐宜荣先生、景德镇市政府副秘书长吴飞先生、景德镇市委宣传部一级调研员郑鹏先生、景德镇市文化局二级调研员童晓明先生、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馆长纲先生、景德镇民窑博物馆馆长何俊先生、景德镇市珠山区文广新局局长杜辉女士等一行莅临现场参观指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景德镇民窑博物馆馆长何俊主持开幕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副书记胡林荣致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书记梅仕灿致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品三大师致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晓玉教授致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景德镇民窑博物馆馆长何俊(右一)接受捐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景德镇民窑博物馆馆长何俊(右一)接受捐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非遗之美》总编姚泽民(左一)向刘品三大师、刘晓玉教授(左二)献花

吉州窑位于江西吉安县永和镇境内,北距吉安市约8公里。隋至宋,吉安称吉州,故名。吉州窑是中国现有保存完好的古代名窑遗址之一。它始于晚唐,兴于五代,极盛于南宋。曾创造出“木叶天目、剪纸贴花天目”等别具匠心的陶瓷产品。尤其是釉下彩绘瓷对后来青花瓷产生有一定的影响。吉州窑彩绘瓷以含蓄秀丽、清新明快的艺术风格,在中国彩绘瓷史上独树一帜。吉州窑瓷器种类繁多,纹样装饰丰富多彩。名贵的有“鹧鸪斑、兔毫纹、虎皮斑、玳瑁斑”等,纹样变化多彩,或如云雾、细雨,或如夜空中的繁星、风雪中的芦花,或如玳瑁的甲壳,或如老虎皮的斑花,青蓝紫绿的火焰,显得清新雅致,璀璨华丽;在装饰上采用洒釉、剪纸、贴花、剔花、印花、彩绘、划花和堆塑等技法。吉州窑遗址24处,是全国保存最多、最完整的古名窑遗址(遗存24个窑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品三大师(左一)接受《非遗之美》总编姚泽民(右一)采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晓玉教授(左一)接受《非遗之美》总编姚泽民(右一)采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品三大师(中)与小女刘晓玉教授(左一)

吉州窑有“先有永和镇,后有景德镇”的说法。据《景德镇陶瓷录》记载:景德镇自元朝以来所创的青花瓷,是从吉州窑彩绘中脱颖而出的。吉州窑陶瓷在中国宋元时期是重要的商品之一,世界各地的很多博物馆和收藏家都藏有吉州窑的名贵产品。吉州窑的瓷塑和湖田窑瓷塑是中国民窑瓷塑史上的两座高峰,通过对比两座窑口在文化背景和艺术风格方面的异同及其原因,考察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发展的脉络,以便更好的认识瓷塑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地位和发展规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现非遗之美》主编姚泽民(右一)接受景德镇电视台采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景德镇电视台导演时新苗 (左一)与《非遗之美》总编姚泽民(左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品三大师(中)与长女(左一)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吉州窑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江西省文物鉴定专家组副组长刘品三老先生,是我校63届毕业生,学生时代成绩优秀,毕业后留校任教,师从于古彩大师段茂发先生学习古彩。70年代初调入江西省博物馆工作,这段经历为他打开了吉州窑的大门。几十年来,刘先生先后把彩绘瓷、剪纸贴花瓷、木叶纹碗、窑变、虎皮釉等吉州窑的制瓷工艺,基本恢复起来。刘老因此得到了许多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并荣获了国家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省科学技术进步发展委员会、省文化厅等的科研成果奖。特别难能可贵的是,从采泥、制瓷、配釉、彩绘、上釉,直到烧成等各项工艺,刘老能够做到一人独自完成。为此,著名文物鉴定家史树青先生曾将刘老先生比喻成中国的“小山富士夫”,是一位集工艺制作及陶瓷研究的全才陶艺家。刘品三先生无比热爱中国瓷塑艺术,他从瓷塑艺术中感悟吉州窑与湖田窑瓷塑气韵之奥妙,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其捏塑功力与吉州窑茶器艺术相得益彰,形成了今天呈现在各位面前高品位的作品面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晓玉教授在研讨会上发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非遗之美》总编姚泽民在研讨会上发言

刘晓玉女史是景德镇陶瓷大学艺术文博学院专职教授,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景德镇颜色釉代表性传承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吉州窑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今年3月,被江西省人民政府聘任为“井冈学者”特聘教授[赣府字(2020)15号]。自青年时代起,就一直师从其父刘老先生学习吉州窑技艺。她的艺术作品很好的把吉州窑与景德镇颜色釉的特点融合在一起,最难可贵的是,茶器中所呈现的千变万化的色彩都是她自己制作、配釉、烧制一人完成。作为新一代传承人,她把研究融入到教学中,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更使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后继有人”,因而具有深远的意义和非凡的价值。从18岁开始跟随刘老学艺,28年来,刘晓玉教授一直站在保护、研究、传承、发展、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把吉州窑精湛技艺和技能全面展现出来,并积极整理研究成果,发表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及专著,全面、真实、系统地把吉州窑烧制技艺保护和传承下来,为历史留下了十分宝贵的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品三/吉州窑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晓玉/吉州窑作品

一座游离于吉州窑本土的离宫,在这个以文化创意带动美学经济的时代,宋代的移民和当今的移民,其发端已经远隔千年,但是正像一根红线始终贯穿着中国历史一样,不同时代、不同背景的大批移民,一直推动着景德镇陶瓷文明的发展。景德镇陶瓷大学党委书记梅仕灿先生为此次展览赋以七绝一首,并祝本次展览取得圆满成功!诗曰——

花灼东昌誉九州,

传来景镇近千秋。

琳琅形色人皆好,

父女联骞俱一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品三/ 吉州窑双龙戏珠纹碗

【名称】吉州窑双龙戏珠纹碗

【作者】刘晓玉

【时间】2017年

【规格】口径13.5cm高6.5cm

【材质】瓷器

【作品创意】作品以吉州窑黑釉为底釉,碗中用传统剪纸贴花工艺来表现双龙戏珠的题材,有庆丰年、祈吉祥之意,面釉与现代颜色釉相结合,碗底散上虎斑釉,随意自然。传统与创新在一道窑火中碰撞出绚丽的火花,釉面晶莹光洁,色彩厚朴,鲜丽纯正,质感丰富,给人们沉着舒适的美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品三/木叶纹盏系列

【名称】木叶纹盏系列

【作者】刘晓玉

【时间】2018年

【规格】口径 7.5cm 底径 2.4cm 高 3.5cm

【材质】瓷器

【作品创意】敞口,斜腹,圈足,呈斗笠形。施黑釉,黑釉润泽。杯内饰木叶,从内心向口沿展开,叶尖飘出杯沿外, 叶面占器壁的三分之二,给茶盏增添了情趣和美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品三/ 黄金木叶纹碗

【名称】黄金木叶纹碗

【作者】刘品三

【时间】2009年

【规格】口径 7.7cm 底径 2.3cm 高 3.7cm

【材质】瓷器

【作品创意】内外施黑釉至足,将一片树叶置于碗心,入窑烧制后,形成一片深秋黄金叶叶片脉络清晰,自然生动,虽是一叶,甚是惹人喜爱。金黄色的叶子像具有了生命的灵性。整个器型色彩交相辉映,绚丽夺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品三/吉州窑曜变碗

【名称】吉州窑曜变碗

【作者】刘品三

【时间】2018年

【规格】口径 12cm 底径 3.9cm 高 5.85cm

【材质】瓷器

【作品创意】直口,浅腹,圈足,施釉及底,露铁色胎,外壁均匀覆盖黑釉,内壁似蓝兔毫,但其上覆盖白边深色斑点, 内壁釉水流动性很大,积聚于盏心形成蓝白相间色块。作品整体使人眼前一亮。

(责任编辑/姚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