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有人说张信哲过气了。

他在“歌手”节目上唱《信仰》状态不佳,瞬间就被贴上了“过气歌手”的标签。

张信哲坦然地说:“我是可以接受‘过气’这个状态的。”

想想也是,他发第一张专辑的时候,隔绝东西柏林的柏林墙才被迫开放,人类刚学会了肝、心、肾器官的移植手术。

那年,当下最火的明星Angelababy、魏大勋、张碧晨、宋轶、唐艺昕等人都还是新生儿。

转眼31年过去了,谁不会过气?谁又不会老呢?

让李宗盛看走眼的人不多,张信哲算一个

让李宗盛看走眼的人不多,张信哲算一个

1967年,张信哲出生于台湾云林县西螺镇的一个普通宗教家庭。

父亲是镇里的牧师,小张信哲几乎每天都会跟着父亲到教会的唱诗班练习。

这样的环境造就了他非凡的音乐天赋,三四岁的时候,唱诗班里的歌就已经难不倒他了。

初中的时候张信哲又有了第二个爱好:收藏。

他从小就受家庭影响,对“旧物”很感兴趣,总喜欢把老东西像宝贝一样收藏。

那时候他跟小伙伴组成了“天不怕地不怕探险队”,每天就计划着到老宅废屋里“淘宝”,带回来不少残破的碗盘桌椅。

不仅如此,他还经常跑到乡下给老房子绘制建筑立面图,后来甚至成了十分珍贵的历史资料。

19岁那年张信哲考上了台北基督书院英文系。

在大学里他暂时放下绘画,组了个小合唱团玩儿起了音乐。

那会儿,张信哲凭借一副好嗓子成了学校的风云人物,只要他在台上演唱,台下准坐着一群尖叫的迷妹。

1987年,学校组织了每年一次的校园歌手比赛,请来著名词曲创作者丁晓雯和郑华娟做评委。

当张信哲唱着《Understanding Heart》出场时,注定了那将是个不平凡的午后。

两位评委用惊喜的眼光打量着台上的大二在读生,似乎不肯相信那极具穿透力和辨识度的声音,来自这样一个未经专业训练的20岁男孩。

比赛一结束,丁晓雯就迫不及待地把这个学生推荐给了彼时如日中天的滚石音乐。

“刚接到滚石的电话,我以为对方是骗子。”张信哲回忆说。

直到他在滚石办公楼的入口处,跟唱《滚滚红尘》的歌手陈淑桦擦肩而过的时候,他才知道一切都不是梦。

陈淑桦可是他的女神啊!一想到可能有机会跟自己的女神一起工作,他就莫名紧张起来。

至于那场面试,张信哲几乎是乱说一通。

像他这样,空有一腔热血,却对成为歌手之后的路一窍不通的年轻人,面试官李宗盛见多了,所以李宗盛最开始并没看上他,但又隐隐觉得这个男孩性格不错,便留他在公司做幕后制作助理。

彼时,这位华语乐坛的教父还没意识到自己看走了眼。

幕后制作助理干的都是些端茶倒水、叫外卖跑腿之类的杂活儿,可跟很多年轻气盛、野心勃勃的年轻人不同,张信哲对自己的工作很是满意。

能在业余时间打工多赚一份钱,还能跟音乐朝夕相处,没有比这更让他开心的了。

彼时张信哲还是大学二年级的在读生,前路还长着呢,更何况,他从没想过自己能成为什么大明星。

但转机似乎总是在不经意时出现。

第二年春天悄悄降临的时候,一切在冥冥之中早已有了安排。

有些人就是当歌手的命

有些人就是当歌手的命

1988年,著名歌手潘越云正在筹备一张名为《男欢女爱》的专辑,计划邀请9位风格不同的男星合作演唱。

这是滚石蓄势待发的大作,公司上下都十分重视。

然而能找的男星都找了,李宗盛自己也献声了,偏偏还是差了一位。

这时潘越云提议,找张信哲。

其实虽然当时李宗盛没看上张信哲,公司里却有不少人很看好他的。

张韶涵的老师、著名音乐人林隆璇开始就不太理解滚石为什么要签以为平平无奇的年轻人,可等张信哲一开口,林老师便成了他的“迷弟”,还放话说一定要为他写首歌。

潘越云也是其中一个。

她一直很欣赏张信哲青涩有感染力的声音,力荐张信哲合唱最后这首《你是唯一》。

小小的助理就这样等来了翻身的机会,一切看起来好像毫不费力。

专辑一经发布,《你是唯一》这首歌获得了极好的市场反馈,让张信哲几乎一夜成名。

按照当时的流行趋势来看,单纯青涩的嗓音并不是主流,可偏偏却火了个张信哲,公司一时也摸不出头绪。

但谁也不想放过这个热度,于是便为他筹备了第一张专辑《说谎》。

那是张信哲第一次拍专辑封面照,他木讷得很,根本不懂得表现自己,没少被摄影师嫌弃。

“就连那件黄色的衬衫,都是工作人员随手在楼下的摄影棚买的。”

张信哲每每想起那段故事都觉得有趣。

最后好不容易选出来的专辑首图,还是摄影师趁着张信哲发呆时偷拍的,至于尾图干脆就用了张不露脸的照片,这才终于完成了整张专辑的制作。

然后《说谎》又大卖了。

大街小巷都唱起了“张信哲”,他也开始有了第一批拥护自己的粉丝。

张信哲似乎就是逃离“市场规律”之外的存在,总能给人带来惊喜。

之后他几乎没有休息,继续参与录制专辑《知道》,为退伍后的回归做准备。

在娱乐圈这样一天一个样的地方,突然服兵役沉寂个两年多,再有实力的歌手也会被遗忘,更何况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新人呢?

其实张信哲和公司心里都在不安地打鼓,谁也不能保证张信哲回归后还能保住现有的位置。

然而这时候,幸运女神又来敲门了。

在机会面前,他赌赢了

在机会面前,他赌赢了

1993年,李宗盛写了一首歌,满满都是他一贯的“沧桑老男人”风格,最初他也觉得找个有岁月感的男声来唱更配。

可思来想去也没有太合适的人选。

刚好这时张信哲退伍回来有一段时间了,《知道》并没能引起太大的水花,他拒绝了各种商演,正全力打造第三张专辑《心事》,寻求转型与突破。

李宗盛就想着索性再赌一把,让涉世未深的张信哲来演绎老男人的内心。

要知道张信哲暂别乐坛的那几年,四大天王刘德华、张学友、黎明、郭富城横扫亚洲,罗大佑唱《恋曲1990》连街边的大爷大妈都会跟着哼,周华健王杰也越来越火......几乎很少有人还记得他了。

他非常需要这个机会。

幸运的是,这个机会正是《爱如潮水》。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这首歌一发出来就火得一塌糊涂,在当年的金曲龙虎榜中,甚至战胜了张学友的《吻别》一举摘得冠军。

年仅26岁的张信哲用歌声中自带的纯粹与穿透力,跟《爱如潮水》歌词中老男人的隐忍与脆弱,形成了一种天然的冲突感,打动了无数红尘梦中人。

这场赌注,李宗盛赢了。

而张信哲也彻底红了,成为滚石的绝对王牌。

据说当时刘嘉玲拍完《阿飞正传》名气很大,打算趁机进军歌手界,而她选择加入滚石,就是因为倾慕张信哲的声音。

从那时起,公司终于找到了张信哲的定位:情歌王子。

这个称号与他相伴至今。

在接下来几年的专辑制作中,李宗盛、小虫、马兆骏、林隆璇、齐秦等这些当时最厉害的音乐人都来给他做音乐上的指导,那是他成长最快的一段日子。

张信哲说:“滚石的每一个人都有清晰的风格定位,最难得的是,他们都能够在生活中找到真正的自我。”

他真的很感恩这些帮助过他的人,也打心眼里珍视在滚石的那段岁月。

别看他温柔,在音乐上倔强得很

别看他温柔,在音乐上倔强得很

很多年之后,张信哲回忆自己闯荡歌坛的三十几年总结道:外表和形象只是个敲门砖,作为歌手一定要在唱歌这件事上做到心里有底。

这是他给自己定下的“自我修养”。

1995年,由于滚石内部高层重组,张信哲发觉自己在音乐上的限制越来越多,决定在合约到期之后离开滚石,成立了自己的音乐工作室“潮水音乐”。

头一年,他把绝大部分精力都用在打造专辑《宽容》上了。

这张唱片也很争气,不仅销量高达七白金,还帮张信哲捧回了一座“最佳男歌手”的奖杯,其中的《过火》《不要对他说》《宽容》等歌曲都成了他的代表作。

有了这次的成功,张信哲更是放开了手脚,紧接着推出了一张国语唱片《梦想》、一张英文唱片《夜色》,以及两张广东话大碟《深情》和《思念》。

他算是最早一批往内地、香港和东南亚进军的台湾歌手,那时候就算是跑到马来西亚的丛林里做宣传,他也都照单全收。

他不怕辛苦也不怕累。

他身上就是有一股对音乐的执着和闯劲儿。

这样过了三年,在著名词人姚谦的推荐下,张信哲加盟新力唱片。

制作人陈耀川回忆,在“新力”的那段时间,张信哲对音乐的态度几近“偏执”。

做《信仰》这张专辑的时候,张信哲非要去洛杉矶录音,害得陈耀川不得不把度蜜月的地方也改在洛杉矶。

不过幸好这张专辑的成绩相当不错,同名主打歌《信仰》成了至今为止张信哲收听量第一的金曲,他们也算是没白忙活一场。

1998年,张信哲和毛宁、刘德华一起登上春晚演唱《大中国》,在那一晚,他的受欢迎程度不亚于王菲。

后来,内地观众十分熟悉的《宝莲灯》开播,张信哲的片尾曲《爱就一个字》广为传唱,成为他影响最大的作品之一。

凭借这首歌,张信哲算是站稳了“情歌王子”的“人设”,事业发展越来越红火。

那些日子他总是忙忙碌碌的,等偶尔闲下来一看,竟然已经到了千禧年。

时代或疾病,都不是放弃音乐的理由

时代或疾病,都不是放弃音乐的理由

在那样一个崭新的时代里,一切都悄然变化着,华语乐坛也是,很多八九十年代叱咤风云的歌手都很迷茫。

没有谁能逃过时代的洗礼。

张信哲也一样陷入了瓶颈。

那阵子他身体不适有一段时间了,拖了好几天才到医院检查,结果是因胃食道逆流灼伤了声带,长了息肉。

医生小心翼翼地提醒他:要接受最坏的可能,就是术后声音状况可能无法恢复到跟从前一样。

对一个歌手来说这样的打击是致命的,张信哲一下傻了,郁闷了许久。

不过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一直这么唉声叹气也不是办法。

张信哲跟自己说,声音不一样并不影响唱歌啊,就算手术后完全发不出声音,他还可以继续做幕后的工作。

反正,他已经想好了,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放弃音乐的。

2000年,周杰伦横空出世,发行首张专辑《JAY》,主打歌《星晴》获得当年的十大金曲。

这时候张信哲尝试跟周迅拍了电影《烟雨红颜》,虽然他花了三个月参加了演员集训班,还写了厚厚的人物小传,但电影上映后仍旧反响平平。

2004年,网络和MP3等电子产品兴起,各种风格的音乐作品百花齐放。

《七里香》《倒带》《江南》《波斯猫》《燕尾蝶》《快乐崇拜》......都是这一年涌现出来的优秀作品。

然而在行业发展层面上,网络的兴起虽然带动了一波音乐创作的热潮,但当时混乱的音乐下载模式让消费没了流量参考,歌曲版税收入大跌,一度将实体唱片业逼入绝境。

同年,广东还破获了一起典型的盗版光碟案件,查获130万张盗版光碟,估值约400多万人民币。

这次新旧时代的更迭,让做音乐的人都赚不到什么钱了。

张信哲也是对传统的唱片公司感到心灰意冷,因为那段时间几乎一首歌都没录。

尽管如此,在离开新力之前,他还是留下了一首风靡整个华语乐坛的《白月光》。

然后,张信哲就率先开始了自己的独立制片时代。

他打算彻底摆脱公司的限制,只管对自己的内心和歌迷负责。

随时都要有做新人的勇气

随时都要有做新人的勇气

其实张信哲在音乐上一直很有“远见”,很善于发觉新锐的创作人。

他很喜欢给他们机会,而且眼光也都非常好。

早在1992年,台湾唱作人陈珊妮人生中的第一首歌就是张信哲买下的,收录在他的第二张专辑《知道》中。

音乐制作人黄国伦刚刚起步的时候,也是从跟张信哲合作开始的。

黄国伦的老婆寇乃馨老早就是张信哲的迷妹,她正是因为被黄国伦写给张信哲的《真爱一生》所打动,才嫁给了黄国伦。

还有如今已经爆火的李荣浩,张信哲八年前就看中了他的才华,收过他的歌。

在经营自己的音乐工作室时,张信哲也是把“新”放在了第一位。

他丢掉了潮流和销量的束缚,大胆尝试R&B、东欧宫廷风、复古ROCK、嘻哈、K-pop等多种曲风。

歌曲题材上也打破了爱情的桎梏,更多地探讨人生、都市、宗教、时代、哲学等各类问题。

《做你的男人》《逃生》《歌时代》都是他不断尝试的代表作,为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献唱的中文主题曲《爱你的宿命》也相当好听。

后来的一段时间,张信哲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他儿时的“第二兴趣”收藏上了。

他的藏品包括但不限于各种织绣品、明清家具、瓷器、烟袋、钱袋、香囊等等。

2015年,张信哲策划了震动宝岛台湾的“潮代——清绣的天衣无缝”展览,先后展出70件清代女性宫廷服饰,还包括嘉庆皇帝曾穿过的龙袍,总估价超过6000万人民币。

这次展览从最初策划到最终展出历经三年的时间,习惯了凡事追求完美的张信哲简直是操碎了心。

“好像比演唱会还紧张,”临开馆前一天张信哲自嘲道,“我几乎紧张到失眠。”

最终的展览非常成功。

通过一片片拼凑起来的旧时光,似乎总能让人贪婪地对千百年前的世界一探究竟,窥视其中的美丽与哀愁。

这正是张信哲从小便如此迷恋“旧物”的缘由。

而在“收藏”这条路上吃得大大小小的亏,被张信哲写成了书,名叫《玩物哲学》,在书中他分享了自己作为收藏家二十几年的心得。

除了专注于自己的兴趣,张信哲还一直是个低调的慈善家。

据说当年潘越云捡到流浪猫只肯交到张信哲手里,因为她知道他心善,一定能给它们找到好的归宿。

这么多年,张信哲只要在路上看到受伤的猫狗,就会去带他们看医生治病,然后寻找领养家庭,前前后后得花了一百万有余。

2016年,鲜少在综艺露面的他录制《我是歌手》,也是为了帮助偏远地区有音乐天赋却因资源匮乏无法实现梦想的孩子们。

张信哲老早就跟节目组定了“交易条件”,就是他一定要在节目中唱《亲爱的小孩》,以推广原住民音乐公益教育。

他还捐出了自己参加节目的全部酬劳,给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建设音乐教室。

如今的娱乐圈最不缺的就是“年轻的肉体”,跟帅哥美女们拼流量、抢热度真的不容易。

其实,如果你是个出道31年,有无数金曲的前辈,完全可以靠着“吃老本”享受悠哉的退休生活。

可张信哲偏偏不愿这样。

2015年,他发表了专辑《歌时代》,是在洛杉矶的传奇录音棚Eastwest Studio录音后拿去伦敦Beatles的录音室Abbey Road制作的,绝对是大手笔的真金白银在燃烧。

三年后的《歌时代II》更厉害了。

他请来了莫斯科交响乐团的70多名乐手,以及美国Shakira的鼓手,AC/DC、Linkin Park御用的吉他手,与David Foster、Josh Groban演出的贝斯手共同助阵,在北京音乐厅做了一场one take的live演唱,现场录音并烧成黑胶唱片,当天的门票一度炒到翻了四倍。

这绝对是一张十分值得珍藏的唱片,但这么折腾下来,其实张信哲几乎没什么盈利。

不少人说“唱片已死”,实体专辑都不好卖,黑胶唱片更是无人问津。

他们笑张信哲是在“自嗨”,对此他不气不恼,认真地解释道:

“我现在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积累与历练,已经有能力做这个事情了。我希望我能够真正去做一些我年轻时候梦想过的事情,一些我想在音乐上面做的事情。”

他要完成自己最初的梦想。

去年,张信哲又斥巨资打造了非常现代化的“未来式”舞台,巡演大获成功,年过半百的他仍能靠实力hold住全场。

当晚“张信哲忘词”就上了热搜,对于事事要求完美的张信哲来说,犯一次错反而让歌迷们“如获至宝”。

早前,在张信哲发表的新歌《慢慢走》中他唱道:

这个世界从不轻易给你期许,总会有一个人和我相同默契。

这礼物是送给他自己出道三十周年的,也是送给陪伴他这么多年的歌迷的。

岁月改变的似乎只有他对音乐的理解,而非他对音乐的态度与初心。

那些曾经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在张信哲发表的几百首音乐作品的陪伴下,渐渐从为爱奋不顾身的少年,长成了笑起来眼角有皱纹的大人。

他们不再迷茫忧伤,也不再为情所困了。

但他们还在听着张信哲。

对他们来说,王子也许会老,情歌也许早已过时,但他们知道张信哲从没停下来。

他在他们心中,早就不是草草几个标签就能概括的存在了。

也许还有人记得,1997年张信哲说:我期待,随时都有做个新人的勇气。

原来53岁的他从未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