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弘是汉武帝朝的第六任丞相,在汉武帝任命的12任丞相中,公孙弘的下场最好的,老死在丞相任上。公孙弘之所以能够得到汉武帝的信任,是帮助汉武帝解决了一个大问题,那就是帮助汉武帝用儒家的仁政包装成法家独裁的外衣,这也让汉武帝明面上喊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际上干的却是法家独裁的勾当

而主父偃呢?也是汉武帝朝一位极具分量的大臣,他提出的“推恩令”,号称“古今第一阳谋”,完美解决了汉武帝对待同姓诸侯王的问题。此外,主父偃还为汉武帝制定了“大一统”的理念和构想,使皇权大大集中

就是这么两位极具份量的大臣,最终却是公孙弘给汉武帝递去了一把屠刀,亲手将主父偃送上断头台。那么公孙弘和主父偃到底什么仇什么怨?要对其下死手?其实他俩并没有经常针锋相对,唯一的一次交锋居然是因为匈奴问题,那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众所周知,在刘邦建立大汉王朝以后,由于连年征战,国弱民穷,受尽了北方匈奴的屈辱,刘邦有白登之围,吕后也被匈奴单于写骚扰信,无奈此时干不过人家,只能忍气吞声。可经过了文景两朝的休养生息以后,大汉是兵强马壮,逐渐有了对匈奴一战之力。

当年轻的汉武帝继位以后,就开始谋划对匈奴作战,洗刷汉室七十余年的耻辱。而说到汉武帝对战匈奴,就不得不提到卫青和霍去病。卫青首次出征,就杀敌数百,是四路大军中唯一获胜的队伍,因此受到汉武帝的重用。

公元前127年,卫青对匈奴发动河南之战,成功夺取了匈奴人的粮仓河套地区,汉武帝十分高兴,此时在朝堂上开了这么一个会议,这个会议也导致主父偃和公孙弘针锋相对,二人意见分歧,正是这次会议,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没有理会公孙弘的强烈反对,最后让公孙弘对主父偃恨之入骨,为日后主父偃的被杀埋下了种子。

当取得河南之战的胜利之时,主父偃向汉武帝建议:“河套地区,外有黄河天险,内有千里沃土,蒙恬就曾经在此修筑长城。如果大力发展农业,不用从内地转运粮食,在这里建立朔方郡,作为作战匈奴的根据地,这才是消灭匈奴的根本大计。”

当汉武帝将主父偃的建议转到朝堂上时,引起了众多大臣的反对,尤其是公孙弘:“当年秦朝用三十万军队建城,最终没有成功,为何我们要重复做无用功。”

此时的公孙弘已经贵为丞相,而主父偃不过是一个郎中而已,公孙弘极力反对主父偃完全是出于嫉妒之心。公孙弘的嫉妒之心到底有多强?在秦朝的时候,已经在河套地区建立了九原郡,也就是说,公孙弘为了打压主父偃,不惜对汉武帝歪曲历史事实。

最终的结果是,汉武帝力排众议,果断采取了主父偃的建议,决定修建朔方郡。从这次针锋相对的较量来看,主父偃大获全胜,公孙弘却成了斗败的公鸡,这让公孙弘怀恨在心。

那么主父偃又做了什么事情,让公孙弘抓住了把柄?原来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为了荣华富贵,抛弃了自己的丈夫和女儿,进入了汉景帝的后宫。成为太后以后,想起当年特别对不起自己的女儿修成君,就想着给修成君的女儿,自己的外孙女,琢磨一门好亲事。恰巧此时有一个来自齐国的宦官徐甲,就说明齐王还不错,可让王太后的外孙女成为齐王的王后。

这件事被主父偃知晓,主父偃也想着蹭一波福利,让自己的女儿也成为齐王的妃子。没成想到了齐国以后,却被齐王的母亲纪太后严词拒绝,并且对徐甲和主父偃出言不逊,极尽羞辱,徐甲怀恨在心,回到长安以后,就说了一个关于齐国天大的秘密,那就是齐王和自己的亲姐姐通奸乱伦。

王太后听闻此事以后,自然不愿意再将自己的外孙女嫁给齐王,而主父偃想让自己的女儿攀龙附凤的愿望也破灭了,主父偃愤愤不平,向汉武帝进言:齐国太富了,比长安有过之无不及,齐王居然不是皇帝的亲兄弟或者爱子,当年齐国差点参加“吴楚七国之乱”,现在又听说齐王和自己的姐姐通奸乱伦。

这一套操作下来,汉武帝任命主父偃为齐国相国,去齐国彻查此事,齐王胆小怕事,最终喝毒药自尽了。从告状到查案,再到最后的办案,这全部都是主父偃所为。

在齐王之前,燕王也因为和自己的姐妹通奸乱伦被主父偃告发,被汉武帝杀掉。而现在赵王也因为和自己的姐妹通奸乱伦,害怕主父偃告状,于是先下手为强,首先揭发主父偃的罪行:第一,收受贿赂,第二,携私怨报复齐王。主父偃被告发以后,汉武帝就下令逮捕了主父偃,可主父偃只承认收受贿赂,坚决不承认报复齐王。

此时公孙弘眼见主父偃落难,落井下石,给汉武帝亲手递过去了一把屠刀:“齐王忧愤而死,没有后代,国土尽归朝廷,不杀主父偃,天下难以交代。”

公孙弘说的话有没有道理,确实有。之前也说了,汉武帝登基以后,面对同姓诸侯王的问题十分头疼,而主父偃向汉武帝提出“推恩令”,完美解决这个问题,但与此同时,主父偃也得罪了大批的同姓诸侯王,同姓诸侯王都恨不得噙其皮、啖其肉,而且前面还有燕王和齐王惨死的下场。

前车之鉴让同姓诸侯王夜不能寐,担惊受怕,现在刚好有人揭发主父偃,那还不赶紧杀掉主父偃这个毒瘤。

最终汉武帝只能杀掉了这个帮了自己大忙的主父偃,汉武帝其实也很无奈,推恩令才实行没有多久,诸侯王的势力依旧很大,而且前面还有淮南王的造反,汉武帝对待诸侯王不得不谨慎,一面要抓紧时间推行“推恩令”,另一方面又要安抚诸侯王的情绪,温水煮青蛙慢慢消化他们,因此主父偃只能作为汉武帝政治上的牺牲品了

主父偃被赵王告发以后,汉武帝只是逮捕了主父偃,而主父偃只成为了收受贿赂,没有承认逼死齐王,汉武帝本来不想杀他,因此主父偃虽然是个小人,却是一个有大才的小人,汉武帝不管是对付匈奴,还是对付同姓诸侯王,主父偃都出了大力,找到这样一个人才不容易。可是最终由于公孙弘的落井下石,他的话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汉武帝也只能杀掉主父偃,以平息天下诸侯的愤怒。

此事也充分暴露了公孙弘嫉贤妒能的小人嘴脸,其实不光是主父偃死于公孙弘的嘴,之前董仲舒也差点因为公孙弘的谏言客死异乡。虽然公孙弘是宰相,可他完全没有容人之量,肚子里撑不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