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根系在土层中分布浅,大约80%的根系在距根茎10~15cm、深5~20cm的土层内。草莓最适宜栽植在疏松、肥沃、通气良好、保肥保水能力强的沙壤土中。黏土虽具有良好的保水性,但透气不良,根系呼吸作用和其他生理活动受到影响,容易发生烂根现象,导致草莓味酸、着色不良、品质差、成熟期晚。草莓适宜在中性或微酸性的土壤中生长,其要求pH值为5.8~7.0,低于4或高于8时新根少而不长,寿命短,吸收能力弱,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不良。因此,应做好土壤改良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土壤改良

为了防止连作危害,应注意改良土壤结构和质地,具体方法见连作障碍防治技术。

2. 土壤耕翻及做畦

定植前应翻耕土壤,提高耕作层厚度,提高土壤孔隙度,改善土壤透气性和保水性。耕翻后应施入基肥耙平,再整地做畦。不同地区可采用不同的做畦方式,北方旱作地区为便于浇水防旱、越冬防寒及中耕追肥作业,通常采用平畦栽培,一般平畦宽1.2~1.5m,长10~20m,每畦栽苗4~5行。南方暖湿地区因雨水较多,为便于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害,多采用高垄栽培,垄高至少在20cm,有的高达50cm,每畦宽50~60cm,种植2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中耕除草

在草莓生长季节,一般结合除草进行5~8次中耕,可增加土壤透气性,有利于根系活动。中耕深度以3~6cm为宜,过深则易伤根。第一次在定植成活后结合检查定植苗成活情况与补苗同时进行;第二次在定植苗旺盛生长期结合追肥灌水进行中耕除草;第三次应在土冻前,结合防寒覆盖进行;第四次在开春植株萌动时,结合去老叶、追肥进行。此后,在开花后应根据田间杂草生长情况进行经常性中耕除草,保证园地清洁,促进植株生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 覆盖地膜

地膜为很薄的塑料薄膜,有吸热、保温、保水、降湿、除草的作用,利于越冬防寒。地膜覆盖至草莓果实成熟,起到垫果的作用,使草莓果不与地面直接接触,提高草莓品质。

覆膜一般在越冬前当日平均气温降至10℃左右时进行,南方地区也可在早春萌芽前覆膜。覆膜前先浇透一次水。覆膜不要在清晨进行,此时草莓植株含水量高,叶柄较脆,容易折断或损伤叶片,一般在中午前后受阳光照射叶片发软时操作为好。覆膜前清除杂草,整平垄面。覆膜时,先将地膜盖在苗上,铺至沟底,再用土将薄膜盖紧,做到绷紧、压实、封严,可边覆膜边掏洞破膜将茎叶抠出。

地膜有普通地膜、有色地膜(黑色地膜、银灰色地膜、绿色地膜)、双面地膜等类型。普通地膜无色透明,生产上常用聚乙烯地膜,这种地膜透光性好,覆盖后增温快,地温高,但除草效果差。有色地膜有不同颜色,它们对光的吸收和反射能力不同,因此对草莓生长、杂草和地温影响也不同。黑色地膜透光率差,日照下地膜本身增温快,土壤增温慢,地温稳定,有极好的杀草效果。银灰色地膜可反射紫外光,驱避蚜虫,减轻虫害和病害,抗热。绿色地膜降低了地膜下植物的光合作用,具有抑草、杀草的作用。双面地膜一面为白色,一面为黑色,覆盖时白色向上,黑色向下,用于降温、保湿和除虫。草莓生产中常用黑色地膜和双面地膜。

东陇海线草莓种植区冬季气温较低,露地栽培也可全面覆盖,以免植株受冻。全封闭覆盖应注意早春破膜提苗不宜过迟,否则会使膜下大量现蕾开花,遇春霜引起冷害,造成损伤。早春破膜应选择晴暖无风天气,避开寒流来临或低温晴燥大风天气,否则提苗后叶片容易失水或受冻,出现青枯现象。提苗后要随即用细土封住洞口,以防地膜中间穿风和热蒸汽由洞口逸出,灼伤茎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