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诗禅陪冷雨,青衣古佛伴孤灯。

提起和尚,在我们的印象中大概就是简衣素食静心修行的苦行僧形象,其实在佛教最初传入我国的时候,和尚们的日常生活清规戒律和现在是不一样的,喝酒吃肉是普遍存在的,并不会被认为是“花和尚”,而且中国最早的当铺就是由寺庙经营的“寺库”演变而来。

东汉时期,佛教通过西域传入我国,从此在我国开枝散叶不断发展,至南北朝时兴盛繁荣,因为佛教提倡轮回,提倡逆来顺受,不打人不骂人不发脾气,要把社会给你的苦难当作一种磨练,不要怨天尤人等等……

统治者们一看,这不正是我需要的顺民吗?因此国家开始不断引导民众信仰佛教,将佛教作为一种手段来巩固其统治。

为了推广佛教,国家给了很多扶持政策,比如会赐给寺院大量土地,而且不用交税,这些土地除了被寺院自种外,还会转租给佃户,成为寺院的一项经济来源。另外寺院接受信徒的供养,大量“香油钱”也是重要的收入来源,许多皈依佛门的俗家弟子在出家时也会把财产捐赠给寺院,久而久之,寺院的财产就积累起来了。

钱多了花不完怎么办?

借给需要用钱的人,再适当收取一点费用,借款人可用相应物品抵押给寺院,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归还借款。因为这类经营场所设立于寺院仓库之中,故统称为“寺库”。佛教寺院成为中国典当行业的发祥地。

最初的和尚们日常生活和普通人是差不多的,虽然不提倡饮食酒肉,但也没有明令禁止,毕竟外出化缘,化的什么吃什么,都是一个缘字。

佛教文化中有“三净肉”的说法,就是指信徒没有看见、听说或怀疑为了自己而杀死的动物之肉类。这些肉都可以吃的,佛教戒荤,原本指的是葱姜蒜等带有刺激性气味的食物。

到了南北朝梁武帝时期,这位痴迷佛法的“菩萨皇帝”为了提现自己的权威,要求和尚们增加一项戒律,那就是戒荤腥,毕竟上一个给和尚们定戒律的是释迦摩尼,梁武帝有比肩佛祖之意。

他亲自编写《断酒肉文》,论述了僧人禁酒肉的种种理由。他认为,僧人如果不禁酒肉,会有修行障碍,种下恶因,得到恶果。还颁行了《断杀绝宗庙牺牲诏》,连传统的宗庙祭祀,都禁止使用猪牛羊等牲口,要使用植物水果等,后来因反对的人太多,改为用面做成牲畜形状祭祀。

从此,中国佛教徒增加了一条斋戒:戒酒肉,净口业,成为中国佛教的特色传统之一,也是有别于其他地方佛教徒的一大特点。

而这位“一冠三年、一被两年、每日一餐”梁武帝,最后竟被叛军囚禁,活活饿死在宫中,结局让人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