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唱新世代》节目播出两期,最近频繁在网络渠道看到它的口碑推荐,带着对B站的喜爱,看完了前面的内容,先抑后扬的节目节奏和拉胯与所谓"精彩"的反差,不仅没有给到我和口碑相匹配的好感,反而是为B站新世代捏一把汗的感觉。几乎是在用简单的对比句式粗暴的告诉大家"万物皆可说唱" 就是"万物也可以崩盘"

新世代的假高口碑,真低热度 是破圈?还是自嗨

从前期刷墙式营销和土味宣传片的发布, 新世代似乎非常契合的迎合了B站用户嗨点,收获了一定的好评,本以为会高开高打, 但随即整个节目便陷入了一片"死寂",在播出前,甚至全网"查无此节目",虽然播后,自我营销强行解释属于"先抑后扬",但从播后除正片外几乎没有衍生内容,VIP版本只是把上下两集拼在一起,通过这些行为来看,缺乏长视频制作经验的B站,播前的无作为,纯粹是内容上撑不住宣传罢了。

第一集播出后,开出的豆瓣高分,看似是对节目质量的认可,实际上所谓的高分,仅仅B站的一个套路,甚至播后带有明显投放痕迹的大批稿件,还直接盖章"现象级综艺"的高评价,但第二期播出后伴随着口碑越高,热度越低的真实发生,第二期节目播出,不仅热搜没了,甚至连热度都没了,这种虚假的泡沫,没有撑到第二期播后就破灭了。横向对比市场上同期三档说唱节目的网络搜索量、真实热度、讨论量等等指标,新世代排名垫底。甚至以UP主创作基因为主导的B站,在各个短视频平台的话题播放量和影响力,甚至是另两档节目的零头,连破亿都困难。在评判总结节目播出整体效果的综艺榜单中,号称自己是现象级的《说唱新时代》甚至只排名第12位,市场占有率仅2.16%,远低于同档期所有品类的综艺节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热度垫底,流量垫底,影响力垫底,被强行安利的"现象级黑马综艺"似乎只停留在口碑营销痕迹中,节目本身并没有脱离B站小众用户的观看体系,真正进入到大众视野, 喊口号式的口碑,成为了B站《说唱新时代》唯一的"现象"。

内容不行尺度凑,新时代在执行"底线挑战"

新世代被疯狂安利的评论,脱水后发现只剩下两个 "小破站牛逼"与"尺度真大",甚至官方宣传的内容都是新世代在节目内审部分是极度自由的表现,只要节目觉得合适就可以播出,脏话等不需要规避,哔掉就好,最大程度保留"真实"和"刺激",节目尺度的把控纯靠平台本身的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样"刺激"的还包括节目的核心赛制,真人秀毕竟需要噱头和看点,所以B站把"鸡条之神"严敏请来做导演,为了将节目的刺激性拉满并持续产出节目效果,节目大胆的创新:"哔特币"生存法则,用生存环境和淘汰危机作为"筹码",通过"哔特币"的流通建立全新的货币体系,包括"道士rapper"姜云升与主理人黄子韬的对赌,搞"通货膨胀"并举办"地下"比赛拯救选手,为了赢取货币,选手们把脏话、迷信等超越正常尺度的内容全部输出在节目中。网友们戏称"B站把说唱节目做成了理财节目",这个略显油腻的方式,其实就是在鼓励"通过赌博掌握命运"。

新世代节目在营销自我口碑的同时,且不论在充斥赌博、脏话成分的赛制下选手实力如何被观众注意到,节目通过赌博带来的刺激感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青年观众对有趣的节目内容认知,这种"底线挑战"是节目应该倡导的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微博上搜索新世代赌博等关键词,也能看到很多充满迷惑性导向的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继续用这样的噱头博取眼球,必将把节目拉到彻底崩盘的边缘,还记得16年《极限挑战》因为尺度过大被下架整改,这件事翻出来也是想再次提醒导演组,节目更加需要注重对受众的价值观影响力和正能量内容的输出, 特别是在B站这种青少年扎堆的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营销大搞拉踩战 拉一踩一败好感

播出至今,新世代率领说唱垂圈KOL全面占领口碑高地,但一拉两踩的动作也很明显,随便搜索"新世代"、"听我的"、"新说唱"等关键词,对比稿件内容比比皆是,虽然说同期节目势必会引发比较讨论,但是从公众号的"反水"还有大众的"疑惑"中,这种拉踩就变得极其刻意,且败好感。

拿某大号其中一篇文章举例,副标题简单粗暴:"吊打同行毫不手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容开篇先轻踩《说唱听我的》,陪跑节目之一,表现一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吐槽《说唱听我的》没有亮点后,再重踩《中国新说唱》,让万众失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捧《说唱新世代》真诚走心,并直接把目的写进文章中,我就是在踩二捧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往往激进的内容会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文章下的粉丝评论纷纷从观看体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新世代依旧热衷于大面积的好评铺量,把精力全花在了口碑和三俗话题的营销上,节目的"黑马"姿态是做足了,但真实分配给选手和内容上的比例就显得不足了,涉及选手的讨论几乎没有内容可做支撑,如果进行信息排重,除了喊口号似的:B站牛逼严敏牛逼,比隔壁两个节目好看,几乎没有涉及节目和选手表现的内容输出,无法将观众视线将节目转移到选手和说唱文化中,又谈何让"万物皆可说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B站董事长陈睿曾在活动中表示:任何平台如果不是向前发展,那么它就一定会越来越衰落,直至灭亡,永远不可能停留在那个大家认为的不大不小刚刚好的那个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B站花费5.13亿港元收购欢喜传媒的动作,可以看到B站的布局进军长视频的"野心",但内容的采购和节目原创是推动平台发展的原始动作,如何将内容出圈,并持续引领小众文化前行是平台能否与大众真正接轨的惯性力量作用。

从真实的数据上看,除豆瓣分数外,所有数据均垫底的《说唱新世代》并没有让平台以外的人通过节目内容的输出来到b站,更没有掀起说唱文化的新浪潮,所谓的"出圈"只是停留在表面繁荣的虚拟场景中,或许这是B站面对商业资本的压力,需要在短期内迅速做出成绩的唯一方法和手段,但要将平台和节目真正出圈被大众所认可,B站首先需要摒弃自我建立的虚拟优越感,真正去了解大众的喜好和观看习惯,而不是一味的"制作口碑"圈地自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