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六合区程桥街道和滁州市来安县交界处有一片“世外仙境”,这就是被广大市民和“摄鸟人”朋友圈刷屏的池杉湖湿地公园。

近年来,程桥街道探索出了共建、共享、共保、共赢 “四共”模式,创造性地走出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特色道路,不断对该片区进行生态性修复与保护性开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区域共建

修复“百鸟天堂”

自2005年开始,为更好地保护华东地区面积最大的池杉林和栖息于此的近百种鸟类,池杉湖董事长韩汇山累计投资3亿多元,全面实施退渔退耕还湿,有效扩大池杉湖湿地面积,并在有关部门和专家团队指导下,对整个园区进行了大量积极有效的生态性修复和保护性建设,包括开垦掘渠,水质修复,池杉补种,基础道路及设施建设等。

为提升池杉湖湿地公园整体形象和保证湿地的项目建设,程桥街道投资400多万元,建设了1.7公里的金庄大道,另投资约1000万元,围绕景区发展建设了三圩、黄大圩、刘圩三个排涝泵站,开通了三圩站引水河,保证湿地内水系贯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资源共享

打造“水韵原乡”

依托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程桥街道还在湿地外围的金庄社区建设6平方公里的“水韵原乡”市级田园综合体,其中街道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的金庄社区肖王盛组,如今已经成了独具乡土特色的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依靠优越地理条件,程桥街道将出产的无公害农产品,打造了“丰收程桥”农产品区域品牌,生态农业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环境共保

培育“生态明珠”

从前,林区附近常常有鸟因吃了含有农药的粮食导致死亡的现象,从2010年起,池杉湖湿地公园陆续扩大土地承包范围,将大部分农田全部改种无需使用化肥农药的籽莲、藕莲、茭白和水稻,并严禁使用化肥和农药,维持原生态生长,为鸟类提供安全可靠的摄食来源,形成了现在池杉湖中层林尽染的壮美景色和万鸟群飞的壮观景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保护和涵养湿地生态,2015年起,程桥街道依托社会资本先后流转了周边3600亩土地,全面实施退耕还湿,补种池杉树,并在外围栽种荷花睡莲,为鸟类生存腾出了空间。

利益共赢

助力“乡村振兴”

程桥街道既要守住这片“杉”水,更要带动地方百姓增收致富。目前在公园内从事保护工作的员工有60余人,大部分都是当地村民,不仅有土地流转的补偿费用,每月也有了一份工资收入,更有不少村民准备开办农家乐、民宿,把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发不是难事,保护才是大事。程桥街道始终坚持不搞大开发,常抓大保护,利用池杉湖湿地公园“生态名片”擘画乡村振兴“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