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花木兰》豆瓣评分4.7,其实这个评分真的不冤枉,理由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外国人拍中国元素题材的电影,这种西方人的头脑理解中国人的故事,虽说可以从另一个侧面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可搞不好的话就会贻笑大方。

我们比较熟悉的《功夫熊猫》系列中国文化元素电影,在国内国外取得不错的成绩,这是在充分迎合国内外观众的基础上,有保留了中国元素的原生态,不是不中不西的夹生饭。

我们可以接受文化的融合,但是像《花木兰》这种中国明星出演,但不尊重本土文化的阉割,势必会从情感上失去人心。

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末代皇帝》,虽然是外国导演拍摄中国文化的影片,它基本上艺术化处理了中国儒家封建文化的本质,不是做西方殖民者的高高在上的颐气指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花木兰》的数次撤档风波就可以看出,这本就是一场资本博弈的电影。从另一个侧面看出,国人的欣赏口味和水平已经发生改变。

《花木兰》9月11号登陆大陆院线

实际上,大家都知道,花木兰4号就在欧美很多国家的迪士尼+线上上映了。

但是,让人遗憾的是,国内却延迟一周上映。

但是很多有资源的人已经看了这部片子,让人尴尬的豆瓣评分也出来了,4.7分,

这距离及格都还差好大一段距离。

但是,我们从国外的烂番茄媒体新鲜度79%,不过观众评价56%,可以看出,口碑也是两极分化。

翻了几条就读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方人拍摄的东方故事,总是差强人意,但是在西方有时候却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比如2002年的《卧虎藏龙》以及张艺谋的《英雄》也是主动迎合西方观众的审美意识。《卧虎藏龙》在艺术上将中华文化中的武侠和哲学意境完美结合,将武侠电影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这样的效果导致产生了国内和国外两极分化的口碑,当年《英雄》上映的时,在国内的也是骂声一片。

现在可以说《花木兰》也是这个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花木兰》这个IP还是很受大众欢迎的,在国外,迪士尼98版的经典动画也让很多人对这部动画充满了期待。

作为北朝乐府双壁,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和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在中国也是广泛流传。

但是,怎样拍摄出不一样的花木兰,可以说之这部片子需要面对的基本问题。

可以说,拍出惊喜,是这部翻拍作品必须做到的基本盘。

《花木兰》最让人赏心悦目的就是刘亦菲在电影中国的动作设计。

大家早已熟知,迪士尼的选角团队在全球面试了超过1000位候选人,最终才选定刘亦菲作为主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亦菲作为迪士尼的第一个华人公主,也是非常的刻苦。

有消息透露,即便有替身,刘亦菲本人还是参与了每一场动作戏的拍摄,其中90%的特技动作都是她亲自完成的。

在基本的拍摄之前,刘亦菲进行了长达3个半月的训练。

除了骑马、武术、剑术。

她每天早晨早起健身两小时,然后是一个小时的马术训练,之后开始了一下午的武打动作设计训练。然后再是两小时的武术训练。

这种高强度的体能训练,让刘亦菲的身材和气场看上去,非常符合花木兰的特点。

据悉,这部片子最终得拍摄费用耗资达到2.9美元,但是,为何没如此高额得花费,却导致如今这样的口碑?

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为了拍出新意,去掉了原版中最重要的两个元素:音乐和喜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版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木兰所在的部队出征的原因,来自蟋蟀打字机伪造的一封求援信。

这样的喜剧元素让人看起来也很轻松。

但当真人元素带入其中,剧情就有时候充满了匪夷所思的情节。

为此在真人版中,与反派并肩作战的鹰被“人化”,被设定成一名女巫。

女巫由巩俐出演,这个片中新的角色,其实更加符合西方人对于女权主权的想象。

但是,在大陆观众看来,感觉不伦不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一个必须要说的缺点就是,迪士尼在改编这部东方故事的时候,对于故事的主题还是缺乏足够的理解。

原版中,花木兰的故事其主旨主要是宣传忠勇和孝道。

但是在迪士尼的版本中却一味的宣传女权主义,讲述一位平凡的女性怎样成为一名声名显赫的人物。

但是却抽调了最基本的故事土壤,让国人看的云里雾里。

这也是《卧虎藏龙》后,中国题材和华人影星在好莱坞掀起的一股强势的风暴。

第一次有好莱坞A级大片,核心人物大部分选用了中国演员,或者说第一次有中国女演员,在好莱坞出任大女主。

总之,黄皮肤的脸孔成了主角。

但是,这部片子是拍给全世界的,并不只属于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一开始,它就是西方视角下讲述的东方故事,是照顾全球市场看的娱乐爆米花。

指望它如实还原中国历史,实在是拉和尚相亲、冲瞎子问路——找错人了。

所以,在豆瓣上评分4.7,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在资本在挟持下,迪士尼这几年的电影思路,试图照顾哥哥年龄段的观众,以便求得商业利益的最大化。

为了最大限度地榨取所有的票房,导致故事拍的越来越幼稚和低龄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显得浅薄和无知。

影片中,拿《花木兰》来说:

相比动画版,最大的改动就是正邪双方的对抗平衡。

真人版的故事赋予木兰所谓“气”的概念,其实就是主角光环,和《星球大战》的原力差不多一个意思;

同时,大大降低反派智商和战斗力,中间一场雪崩是自己玩死自己,结尾的单挑则又是典型的“死于话多”。

这一加一减,让故事看起来更加容易,但也更加幼稚

还有很多细节,但是考虑到电影还没有在国内上映,就先不说了

总之,《花木兰》豆瓣4.7分,真的不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