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话不长 2020-09-09 23:39:18近日,厦门国际银行北京分行某新招员工在酒店聚餐因没喝“A角”敬的酒,被领导打耳光和辱骂,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后该行对该领导董某给予严重警告处分,扣罚二个季度绩效工资,对支行负责人罗某给予警告处分,扣罚一个季度绩效工资。中银协则针对该事发文回应称,涉事银行对外发布的说明,仅采取严重警告、扣罚绩效之类轻描淡写的处罚,无异于罚酒三杯,对此类有损行业形象并造成恶劣影响的行为,要“出重拳”、“下狠手”、“零容忍”。事件似已告一段落,而留给人们的思考和讨论仍在持续。敬酒和劝酒,历来是酒桌上的两大主题。应该说,酒作为联络感情的饮品,是有它的历史渊源的。敬酒本是一种示好,但当与权力、地位捆绑在一起,具备强制性质后,敬酒就不再美好。酒桌上,总有人要求你敬酒,如果是朋友之间的插科打诨倒也无可厚非,大家心中有数,不会真当一回事,想喝就喝,喝不了不喝。当上下级在场,总有那么几个职位和资历大约在中层的好事者,当众要求下级向上级敬酒,这架势,大约一方面是向领导示好,另一方面是向下级展示权力。多少新员工,从这样的职场开局起,知道了酒桌上是有等级的。比起敬酒,劝酒是更令人惧怕的所在。“你不喝就是不给我面子”、“你不喝就是看不起我”、“要当我是兄弟就喝了它”,各种站在道德、感情制高点的话,让人头皮发麻。更有水平的会说,我已经干了,你看着办,你不喝我也没办法。此景此景,你硬着头皮也会喝下去。事件中的这记耳光,如果没有曝光,就是普通的一记耳光,尽管很恶劣,但外面的人都不知道。一旦曝光,在如今的信息社会,就是一记重磅炸弹,社会从上到下都要去面对。所以,这次事件具备了一定的推动中国酒桌文化往良性方向转变的能量。当然,不能指望改变太多,不过起码可以让大家来一波反思。中国特色的敬酒和劝酒,催生了各种虚伪的人性。被逼敬酒,不情愿却又要装出很高兴的样子,然后对领导说,我干了,领导随量。等于是说,领导,让我来承受酒精考验,您保重。这不是说喝酒是苦差事吗?既然是苦差事,干脆让领导别喝岂不更好?既然是苦差事,或者领导不喜欢喝,领导也不必让大家敬酒了,随便吃点喝点不是更好?我们何尝不是在干着自己认为正常却不知所谓的事,这个世界的矛盾实在太多。劝酒时,劝者步步紧逼,无所不用其极;被劝酒时,被劝者装醉,趴在桌子上一动不动——看,我都倒了,够意思吧?酒过三巡,爱吹牛的人开始登场,各种吹捧,各种打包票……一种风气形成了,你挡也挡不住,真的,你就是蝼蚁,所以才会有越来越多人干脆选择站到风气这边。多少曾经不愿喝酒的人,成为了劝酒的“帮凶”,劝到他人呕吐、住院甚至送命。酒本身是没问题的,有问题的是喝酒的人,中国特色的酒桌文化正是几千年来一些精于等级划分的人一步步打造出来的。三国时期,中国劝酒风气极盛。张飞喜欢喝酒,更喜欢劝酒,每次召集军官喝酒,都要大家一口闷,谁不喝,就打谁一百军棍。曹操敬酒时,典韦拿着大斧子紧随其后。曹操向谁敬酒,典韦就拿着斧子向谁行礼,潜台词是,你喝不喝?不喝砍了你!到现代了,不砍你了,却可以扇你耳光,当然有人说扇耳光也是少数,那么指责、讽刺呢?孤立你呢?给你小鞋穿呢?不给你升职加薪呢?我想,前些年的反腐整风运动,真的是解放了很多不想喝酒又不得不喝的人,同时也让一些享受敬酒时的朝拜感觉的领导郁闷。世事就是这么矛盾,你不乐意的,他乐在其中,你乐意的,他郁闷了。但是,文明社会之所以文明,正是把权力、地位等因素从某些场合清除出去的结果。值得玩味的是,整顿风气带来的对餐饮业、酒业的冲击令一些从业者们唉声叹气。来餐厅的人少了,生意淡了,特别是一些高档海鲜酒楼,影响更大。想想都知道,少了的那些人,都不是来吃饭的,而是来办事的。求人办事,便要让他看你喝趴下。前几年一位从事酒水经销的老乡,说反腐令他的酒的销量锐减,日子不好过。我先是肯定了反腐运动,然后安慰他说生意以后会慢慢好起来。他却开始一连串的抱怨和抨击,我终于意识到了他只是一个纯粹的商人,没必要跟他说什么有境界的话,话不投机半句多,我迅速告辞。同样地,对于一些餐饮业的从业者来说,反腐败刹住了吃喝风,自己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受到了影响,但相比于风清气正后的良性发展,这点阵痛又算什么?你认为你赚了不少钱,其实你和家人、亲朋都受制于这种风气,你们也要在酒桌上求人办事,或者花钱消灾。往后几十年,你确定赚多的那点钱能盖过其他成本吗?要打造健康的酒桌文化,首先应该重新认识喝酒这件事。喝酒应该是开心的一件事,不应该有强制的成分。最合理的状态应该是,喜欢喝的多喝,能喝的多喝,不喜欢喝的或不能喝的少喝或不喝。大家多看着自己的杯子,别老是盯着别人的杯子。最高的境界则是知己知彼,彼此知道对方想不想喝,能喝多少,喝到什么时候为宜。我喝酒时一般都让他人随量,因为我不知道他能不能喝,所以要让他看着来。但有些人反而认为我客气,然后一饮而尽,使得我内心有一丝小内疚,于是我也“不得不”喝完,以示对等。显然,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被酒桌潜规则影响了,要改变长久积习,尚需时日。酒作为粮食或水果的精华,是值得好好品味的佳酿,中国酒桌上的自虐和他虐模式着实暴殄天物。假如不得不喝酒,这酒是什么滋味,估计也品尝不出来了。许多人,一喝酒就要找人,说没人陪着喝没意思,完全把喝酒当成解闷、吹牛的手段,至于酒美不美,反而是其次了。真正的品酒,是一个人也可以操作的,轻酌,微醺,在繁忙之余偶尔放松,不失为为生活增添亮色之举。人生苦短,请让你和酒的故事更美一点。-END-时休?

近日,厦门国际银行北京分行某新招员工在酒店聚餐因没喝“A角”敬的酒,被领导打耳光和辱骂,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

后该行对该领导董某给予严重警告处分,扣罚二个季度绩效工资,对支行负责人罗某给予警告处分,扣罚一个季度绩效工资。

中银协则针对该事发文回应称,涉事银行对外发布的说明,仅采取严重警告、扣罚绩效之类轻描淡写的处罚,无异于罚酒三杯,对此类有损行业形象并造成恶劣影响的行为,要“出重拳”、“下狠手”、“零容忍”。

事件似已告一段落,而留给人们的思考和讨论仍在持续。

敬酒和劝酒,历来是酒桌上的两大主题。

应该说,酒作为联络感情的饮品,是有它的历史渊源的。

敬酒本是一种示好,但当与权力、地位捆绑在一起,具备强制性质后,敬酒就不再美好。

酒桌上,总有人要求你敬酒,如果是朋友之间的插科打诨倒也无可厚非,大家心中有数,不会真当一回事,想喝就喝,喝不了不喝。

当上下级在场,总有那么几个职位和资历大约在中层的好事者,当众要求下级向上级敬酒,这架势,大约一方面是向领导示好,另一方面是向下级展示权力。

多少新员工,从这样的职场开局起,知道了酒桌上是有等级的。

比起敬酒,劝酒是更令人惧怕的所在。

“你不喝就是不给我面子”、“你不喝就是看不起我”、“要当我是兄弟就喝了它”,各种站在道德、感情制高点的话,让人头皮发麻。

更有水平的会说,我已经干了,你看着办,你不喝我也没办法。

此景此景,你硬着头皮也会喝下去。

事件中的这记耳光,如果没有曝光,就是普通的一记耳光,尽管很恶劣,但外面的人都不知道。

一旦曝光,在如今的信息社会,就是一记重磅炸弹,社会从上到下都要去面对。

所以,这次事件具备了一定的推动中国酒桌文化往良性方向转变的能量。

当然,不能指望改变太多,不过起码可以让大家来一波反思。

中国特色的敬酒和劝酒,催生了各种虚伪的人性。

被逼敬酒,不情愿却又要装出很高兴的样子,然后对领导说,我干了,领导随量。

等于是说,领导,让我来承受酒精考验,您保重。这不是说喝酒是苦差事吗?

既然是苦差事,干脆让领导别喝岂不更好?

既然是苦差事,或者领导不喜欢喝,领导也不必让大家敬酒了,随便吃点喝点不是更好?

我们何尝不是在干着自己认为正常却不知所谓的事,这个世界的矛盾实在太多。

劝酒时,劝者步步紧逼,无所不用其极;

被劝酒时,被劝者装醉,趴在桌子上一动不动——看,我都倒了,够意思吧?

酒过三巡,爱吹牛的人开始登场,各种吹捧,各种打包票……

一种风气形成了,你挡也挡不住,真的,你就是蝼蚁,所以才会有越来越多人干脆选择站到风气这边。

多少曾经不愿喝酒的人,成为了劝酒的“帮凶”,劝到他人呕吐、住院甚至送命。

酒本身是没问题的,有问题的是喝酒的人,中国特色的酒桌文化正是几千年来一些精于等级划分的人一步步打造出来的。

三国时期,中国劝酒风气极盛。

张飞喜欢喝酒,更喜欢劝酒,每次召集军官喝酒,都要大家一口闷,谁不喝,就打谁一百军棍。

曹操敬酒时,典韦拿着大斧子紧随其后。曹操向谁敬酒,典韦就拿着斧子向谁行礼,潜台词是,你喝不喝?不喝砍了你!

到现代了,不砍你了,却可以扇你耳光,当然有人说扇耳光也是少数,那么指责、讽刺呢?孤立你呢?给你小鞋穿呢?不给你升职加薪呢?

我想,前些年的反腐整风运动,真的是解放了很多不想喝酒又不得不喝的人,同时也让一些享受敬酒时的朝拜感觉的领导郁闷。

世事就是这么矛盾,你不乐意的,他乐在其中,你乐意的,他郁闷了。

但是,文明社会之所以文明,正是把权力、地位等因素从某些场合清除出去的结果。

值得玩味的是,整顿风气带来的对餐饮业、酒业的冲击令一些从业者们唉声叹气。

来餐厅的人少了,生意淡了,特别是一些高档海鲜酒楼,影响更大。

想想都知道,少了的那些人,都不是来吃饭的,而是来办事的。求人办事,便要让他看你喝趴下。

前几年一位从事酒水经销的老乡,说反腐令他的酒的销量锐减,日子不好过。

我先是肯定了反腐运动,然后安慰他说生意以后会慢慢好起来。

他却开始一连串的抱怨和抨击,我终于意识到了他只是一个纯粹的商人,没必要跟他说什么有境界的话,话不投机半句多,我迅速告辞。

同样地,对于一些餐饮业的从业者来说,反腐败刹住了吃喝风,自己可能在一段时间内受到了影响,但相比于风清气正后的良性发展,这点阵痛又算什么?

你认为你赚了不少钱,其实你和家人、亲朋都受制于这种风气,你们也要在酒桌上求人办事,或者花钱消灾。

往后几十年,你确定赚多的那点钱能盖过其他成本吗?

要打造健康的酒桌文化,首先应该重新认识喝酒这件事。

喝酒应该是开心的一件事,不应该有强制的成分。

最合理的状态应该是,喜欢喝的多喝,能喝的多喝,不喜欢喝的或不能喝的少喝或不喝。

大家多看着自己的杯子,别老是盯着别人的杯子。

最高的境界则是知己知彼,彼此知道对方想不想喝,能喝多少,喝到什么时候为宜。

我喝酒时一般都让他人随量,因为我不知道他能不能喝,所以要让他看着来。

但有些人反而认为我客气,然后一饮而尽,使得我内心有一丝小内疚,于是我也“不得不”喝完,以示对等。

显然,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被酒桌潜规则影响了,要改变长久积习,尚需时日。

酒作为粮食或水果的精华,是值得好好品味的佳酿,中国酒桌上的自虐和他虐模式着实暴殄天物。

假如不得不喝酒,这酒是什么滋味,估计也品尝不出来了。

许多人,一喝酒就要找人,说没人陪着喝没意思,完全把喝酒当成解闷、吹牛的手段,至于酒美不美,反而是其次了。

真正的品酒,是一个人也可以操作的,轻酌,微醺,在繁忙之余偶尔放松,不失为为生活增添亮色之举。

人生苦短,请让你和酒的故事更美一点。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