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后主李煜天资聪颖,好读书。他生活在得天独厚的书香环境里,自幼便精研六经古书,加上聪颖敏慧,故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文学和艺术天赋。

艺术,是李煜毕生的精神寄托与追求。他兼通诗、词、书、画、文和音律,可以说是天赋极高、成就卓越的文学艺术家。

李煜的思想,同时容纳了儒家的仁厚、佛家的慈悲和艺术家的自由精神,映射在外在上,便是忠厚、重情、真诚而无矫饰的真性情。

然而,“南朝天子多无福,不作词臣作帝王”,命运不是李煜能选择的。换言之,“生于帝王之家”和“误为人主”,改变了他的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煜剧照

李煜的天赋

李煜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的艺术大师,无论诗、词、散文、书画、音律,皆有很深的造诣。

——诗。李煜有“词中之帝”的美誉,他的词早已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但诗却极少为人提及。

保存到现在的诗,可以考见的有《全唐诗》所录十八首,及不完整断句三十二,颇富情韵。有感时之作,如“背世返能厌俗态,偶缘犹未忘多情”;还有因怀念大周后,触目旧景、伤怀思人之作,如“空有当年旧烟月,芙蓉城上哭蛾眉”。

金陵城破,李煜被俘往汴京,途中有《渡中江望石城泣下》七律。他的感情真挚,将亡国的巨痛寄寓于诗中,令人读了亦为之悲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周后剧照

——词。李煜的词作,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在中国文学史上极受推崇,在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其词作,因为处境不同而有差别。亡国前,李煜不只停留于花间词派,而且更进一步,改变以往花间词派的词风、题材,于宫廷之外另辟意境。

李煜前期据有江南,纵情声色,笔意自然闲逸,能于花间集外,时有放逸之致。例如这时期的名作《玉楼春》,就是在描写江南歌舞的盛况。

而李煜亡国后期的作品,多带感伤和愁恨。这“亡国之痛”,却造就了他更高的艺术成就。

后期归宋二、三年间,他名虽封侯,实为俘虏;其词题材加广,感慨益深。《虞美人》即是此时名作。他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来形容愁多烦乱,非亲身体验实写不出,词中情意真挚,有纯真赤子之心。

其词上承前代传统,下启苏、辛词风,成为词中的一个“枢纽”。历代文人对其评价都很高,在词史上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煜剧照

——文。李煜笃好文学,未嗣位时,开设崇文馆;即位后,置澄心堂,多招文人雅士聚集。

《江南别录》说他“文有汉、魏之风”,可惜大多散失。流传后世之著名者,例如《昭惠周后诔》,其文情真恳切,读之一掬伤心之泪。

——书法。李煜能书善画,购买、收藏了许多钟繇、王羲之的真迹,喜欢模仿柳公权,书法特为遒劲。不仅如此,他还善于评论书法,留有《书评》、《书述》两篇文章,显见其对书法有独到的见解。

——绘画。李煜画,妙在用笔。和书法一样,其笔力超凡,画风独特,善画墨竹、林木与山水,尤其擅长画鸟类的羽毛。

据宋人零星记载,他画有《雪鹊雀》、《鹌隼》、《杂禽花木》、《竹枝图》等,可惜均已失传,后人无法一睹其画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周后剧照

——音律。唐末五代时期,乐章有独步之势,后蜀孟昶、南唐李煜、吴越钱俶皆对乐曲有研究。

据史料记载,李煜精通乐器和音律,所制之曲有《念家山破》、《振金铃破》等,流行于当时,可惜曲谱今已失传。

大周后更是一位出色的音乐家。她与李煜感情深厚,常常夫唱妇随,两人共谱《霓裳羽衣曲》。不过,正因李煜善于音律,日日沉迷于歌舞乐曲之中,间接加速了南唐的灭亡。

李煜的性格

李煜对父母极为孝顺。母亲病了,他早晚随侍在旁,衣不解带,亲喂汤药;母亲逝世,他悲痛万分,一直到为母服丧期满三年之后,才肯续立小周后为国后。如此遵循礼法,实属可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周后剧照

他天性仁厚,爱民如子,他以为每个人都像他一样有着无比的天真。不仅如此,他对兄弟的感情也很深。例如,他即位后,将其兄弟分封王公,其弟从善欲篡位,可他并不责怪从善;后来从善被宋扣留,他写下流传千古的《却登高文》,对兄弟的友爱之情可见一斑。

遗憾的是,李煜临事优柔寡断,对于宋室,仅以金帛纳贡,冀求苟安,不能厉兵秣马,力求振作,遂使国家渐危,终至日暮国破。

更致命的是,李煜十分推崇佛教。他的祖父李昪、父亲李璟都信奉浮屠,到了他执政时,一方面因家庭环境使然,另一方面因国事危如累卵,他承受了太多的痛苦,无法在现实中得到排遣,遂转而向宗教寻求依靠。

此时,李煜将身心托于佛门,“命境内崇修佛寺”,又“多聚徒众”,更每日与皇后穿上袈裟拜佛诵经,乞求神灵保佑;如果遇到僧人犯罪,并不依法制裁,而是让其诵佛,然后赦免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太祖赵匡胤剧照

陆游《南唐书》记载,金陵城被围之时,李煜召来寺中大师问祸福,大师对曰:“当以佛力御之!”于是,李煜令僧侣和士兵一起念诵佛经,“满城沸诵”。

可是,没过多久,赵匡胤的军队开始向城中发射箭矢,金陵城内多有死伤。李煜见状,派人去找大师询问,可大师却“称疾不起”。这下李煜明白自己被骗了,“遂杀之”。

由此可知,李煜对佛事信仰之深,终误了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