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枚独特的印章,它面世于1981年11月,不过它并不是从考古学家的手中挖出来的,而是让当地旬阳县旬阳中学的一名学生在回家路上不经意间发现的,这枚被后来他上交了国家的印章就是著名的“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相印”。

一、独一无二的印章

一、独一无二的印章

这是一枚在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印章。

从形状上来说,这枚多面体印章高4.5厘米,宽4.35厘米,重75.7克,含有18个正方形和8个三角形,共计26个面,在14个正方形印面上还刻有规范的楷书阴文(古代刻在器物上的文字,笔画凸起的叫阳文,凹进去的叫阴文)。

从材质上来说,这枚印章是由煤精所刻而成。这煤精也叫做“煤玉”,是褐煤的变种之一,这种物质主要由低等植物组成,当然也有部分高等植物组成,这些植物遗体组成的含有腐植腐泥的混合煤便是煤精。

从印文用途上来看独孤信因身兼数职,因此这枚多面体印章让其用起来十分便利,他的数个职务对应不同的印文,而根据不同的用途,用印可以分为公文用印、上书用印和书简用印三种。

具体来说,“大都督印”、“柱国之印”、“大司马印”、“刺史之印”、“令”、“密”、“耶敕”等属于公文用印;“臣信上表”、“臣信上章”、“臣信上疏”、“臣信启事”等属于上书用印;“信白笺”、“信启事”、“独孤信白书”等属于书简用印

这14道印文,除了“令”、“密”和“耶敕”这三个印文的字体较大、笔划稍粗外,其余印文的字体大小和笔划粗细大致相当。

二、独孤信波澜壮阔的一生

二、独孤信波澜壮阔的一生

这枚印章如此独特、珍贵,大家一定好奇,它的主人到底是谁呢?

它的主人便是西魏、北周时期的名将、八柱国之一的独孤信,他原名独孤如愿(好好听的名字,同秦穆公的名字“赢任好”一样),世人皆说他“风度弘雅,有奇谋大略”。

其一家三代都在魏朝做官,祖父是“魏室名臣,位登三吏,器量祥深,识度雄举”,父亲“为领民酋长,少雄豪有节义,北州咸敬服之”。

不过,虽然独孤氏在北魏建立前后的政坛中颇为活跃,但独孤家族并不像东晋“旧时王谢堂前燕”中的王氏、谢氏那般有着深厚的家族背景,所以在北周之前,独孤氏确实有些“难入高门之列”。

独孤信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

独孤信以军功起家,曾历任北魏、西魏、北周的官职,另外,我们从上段提到的印章可以看出,他身兼数职、要职,政治才干可见一斑!

北魏初期,独孤信作为贺拔胜的得力部将,因在六镇之乱爆发中建立战功,遂闻名天下。后来,他先后在葛荣、尔朱荣、孝武帝、宇文泰的手下“打工”,同时也在一场场的战争中升职加权。

独孤信的儿子们在后来能被封赏,也是全沾了他们老子的光。

他的儿子们有的被封为公,有的为侯,有的为伯,累计起来加封足有四千户。

所以说,是独孤信在先人打下的基础上,又加上自己诸多军功的加持,才使得独孤家族在乱世中的政治地位不断攀升。

我们此文中提到的那枚多媒体印章也就是在他这样的政治、军事生涯的辉煌时期雕刻的。

权大势大的独孤信在北周、隋、唐三朝都为外戚,因为他把长女、四女、七女分别嫁给了北周明帝、隋文帝杨坚和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父亲李昞,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中国古代历史第一老丈人”。

三、独孤信之死

三、独孤信之死

如果独孤信的政治生涯一直这样顺风顺水的,独孤家族没准成为高门世家,但在公元557年,独孤信因对“赵贵计划除掉执掌实权的宇文护”一事知情不报,受其连累,且宇文护想借此除掉他,于是,独孤信先是被免职,后又被宇文护逼死,死时年仅55岁。

独孤信终究难逃一死,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他与宇文氏有着不可调和的政治矛盾,宇文护要专权,要确保自己家族的利益不受伤害,独孤信必须死。

想当年魏孝武帝被高欢避难到关中时,独孤信可是抛弃妻子,自己骑着一匹马忠诚地去追随。独孤信与宇文家族的政治立场与价值取向不一样,独孤信因“世获朝恩,家传忠义”,所以他骨子里都充斥着“效臣子之节”;而当时宇文家族的宇文泰(宇文护是其侄子),虽然也打着“匡复魏室”的旗号,但是他的真实目的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建立以宇文家族为核心的关陇集团专政。

道不同不相为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当时的魏帝把这一切看得也很清楚,他就以提拔独孤信的方式来遏制宇文家族的势力,一来二去,这天下也渐渐被宇文氏做了皇帝、掌了权,但即便是这样,作为独孤氏灵魂人物的独孤信依旧是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不除不快。

随着独孤信的死去,又加上其长女周明敬皇后的逝去,独孤家族在皇室中的地位骤降,家族成员轻则“夹着尾巴做人”,重则受其牵连被治罪。

这种颓势到了独孤伽罗贵为隋朝皇后才稍有改观,但因独孤信的后世子孙少有像他那样军功赫赫,所以独孤氏再也没有出现昔日独孤信时期的家族辉煌。

1400多年过去了,虽然独孤家族昔日的荣光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但依旧存于世的“独孤信多面体煤精相印”还闪耀着点点光泽,好像在诉说着千年前独孤信带给家族的政治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