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文历算之学本来是我国传统学术的一个很大很重要的门类,由于这门学问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所以发展到明清之际,已经成了一门专门之学。随着西方算学的传入,引起了学术和思想上的各种碰撞。其中也涌现出来不少杰出的算学家,王锡阐就是其中非常独特的一位。

王锡阐 字寅旭,又字昭冥,号晓庵,又号余不,别号天同一生,江苏吴江人。他少年时与张履祥等人为友,学宗张载。明亡时,他以投河自尽表示尽忠明朝。遇救之后,他又绝食七日,后来虽因父母强迫,不得已而复食,但从此放弃科举,隐居乡间,终生以教书为业。到壮年的时候沉溺于诗文,博览群书;而对历法天象的爱好尤为突出。当时,他与同时青州薛凤祚齐名,被学界尊称为“南王北薛”。

在明代大学者徐光启等修新历法时,学界争论不休,而此时王锡阐闭门不出,潜心著述。并且每到夜晚天色好的时候,登上房顶仰观星象,彻夜不寐。经过多年的探索,他对中西两家天文学说都比较熟悉。曾说:“历法测实增减,宜求定率。”又说:"古测既为今日所疑,近测又非今人所信,画一之法,何时可立。不如及今求其定率,既有微差,他日测验修改亦易为力矣。"

王锡阐自著有《晓庵新法》,兼采中西,参以己见。 在清初众多的私人天文历法著作中,《晓庵新法》独树一帜,并以其创造性、系统性和独特的风格成为佼佼者。这是一部中西合璧之作,又是一部发愤之作,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一部带有复古倾向之作。

另外,王锡阐还有《大统西历启蒙》、《五星行度解》、《圜解》等著作。一代儒宗阮元评价他与梅文鼎各自在学术上的特点为“王氏精而核,梅氏博而大”。 与王锡阐交谊甚笃的顾炎武,十分推崇他的天文学造诣,曾作《广师》一文,文中有:“学究天人,确乎不拔,吾不如王寅旭”之句。

有学者研究认为王锡阐对日食的观测精度不仅优于前人,而且与崇祯四年(1631)用望远镜观测的精度相近。通过将《西洋新法历书》和《晓庵新法》部分数据的比较显示,后者并不是简单因袭前者,而是对前者的数值进行了仔细的修正。

王锡阐于五十五岁时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