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毓明案迎来惊天反转!证据事实赢不了惯性思维,我们都被骗了!

未成年少女,哭诉,中年大叔,这些词语放在一起会让人想到什么呢?大多数人会无法避免的想到侵犯这个词吧。轰动一时的“鲍毓明”案件就是如此,李星星一则视频将鲍毓明这位年近半百的“高级法律顾问”、精英律师推上风口浪尖,受亿万网友唾骂,即使他多次试图为自己辩解,也收效甚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近日,相关部门已经正式宣布对于鲍毓明此人的处置:不构成侵犯未成年少女罪证,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鲍毓明有涉嫌违反律师执业管理有关法律法规情况,已经移交相关部门处理。同时,鲍毓明将被驱逐出境,律师执业证书也会被吊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这样一个反转,无数网友大呼:我们都被骗了!当初那些痛恨辱骂鲍毓明,力挺李星星的网友们更是心情复杂,原来李星星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无辜,相反,在这场“表演”中,李星星起到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那么李星星到底是如何骗过广大网友的呢?

惯性思维:受害者无罪

在多数案件中人们往往有一种定论,叫做受害者无罪。在这次案件中,明显鲍毓明并不无辜,作为领养孩子的一方,鲍毓明将“领养的女儿”变成了“未来的妻子”,在鲍毓明打破这段关系定位时,就该料到即使作为受害者,他在观众面前并不能讨到什么好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加上两人的身份差距,鲍毓明是精英律师,而李星星在众人眼中不过是一位不知事的天真“未成年少女”,身份悬殊,在外人看来,一个小女孩怎么能够坑害一位高明的律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使鲍毓明深知自己是受害者这一方,但观众们已经先入为主,根本听不进去他的种种辩解,在观众们看来,鲍毓明拼尽全力放出的种种证据,也不过是事后伪造找补罢了。

李星星戳中众人心中的痛点:对“少女受害”的愤怒感

“少女受害”这样的话题,从来都是众人关注的重点问题。少女这个词语,出现的时候,大家的脑海就会浮现美好、纯真、脆弱这些词汇。是易碎品,是需要被保护的。对于鲍毓明事件,网友们更加在乎的是一个打着收养幌子的中年男子,与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发生关系,并给她带来了痛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也是为什么即使后来李星星被爆出篡改年龄,其实并非未成年的时候,网友们还是认定鲍毓明有罪。因为李星星捉住了众人的痛点,更因为鲍毓明在大家眼中一开始就是“目的不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鲍毓明是受害者,但受害者不一定无罪。在这件事情上,是惯性思维蒙蔽了我们,但并不代表鲍毓明就可以“洗白”自己,鲍毓明“目的不纯”的开始,就已经注定了“难以收场”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