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僧,即沙悟净,又名沙和尚,他与悟空、八戒一起,共同保护唐僧去往西天拜佛求经。
与孙悟空叛逆、猪八戒好吃懒做和贪财好色的性格不同的是,沙僧在取经路上一直兢兢业业、忠心耿耿、任劳任怨、谨守本分,最后被如来佛祖封为“南无八宝金身罗汉菩萨”,也算得上是功德圆满了。
无论是原著,还是电视剧,沙僧给我们的印象就是不如孙悟空和猪八戒厉害,遇事先叫“大师兄”、“二师兄”。
张静二说:“文评家看待沙僧有三种类型:三藏型的对他无所置评;悟空型的说他和顺、忠厚;八戒型的指他柔懦、没有个性、尸位素餐”。诚然,这部分反映了沙僧的形象并不鲜明突出,也从侧面展现了沙僧的实力似乎并不那么厉害。
其实这只是跟随唐僧取经后(拜师后)的“沙僧”,而跟随唐僧取经之前(拜师前)的“沙僧”,并不是这番不堪大任。
两种截然不同的实力出现在一个人身上,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中间有什么隐情吗?
接下来我们就聊聊这些问题。
咱们先看看沙僧拜唐僧为师前后的表现。
一、拜师前的表现
沙僧一上台,他那凶神恶煞的模样便惊到了众人,要不然悟空也不会抱着师父“急登高岸,回身走脱”,《西游记》第22回中是这么描写的:
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睛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
先看他的长相,他不止长得丑凶,平日里还作恶多端,不管是樵夫还是渔翁,都将他们吃掉,可谓凶残至极。
再看沙僧手中的兵器,他的兵器是在官拜卷帘大将时由玉皇大帝所赐,名为降魔宝杖或降妖宝杖,听名字就知道是件降魔降妖的法宝,这魔杖出自月宫梭罗仙木,重有5048斤,之后在西行取经的路上,也是多次建功立威,可见沙僧的这件身外法宝的厉害,有了它,沙僧也是如虎添翼。
因此,在综合实力方面,沙僧确实是不容小觑的,看那八戒与他大战三十回合,却丝毫没占到便宜,就算想使个“佯输计”也没能走成。
八戒可是会“天罡三十六法”的天蓬元帅!但面对沙僧,还是“难!难!难!战不胜他!就把吃奶的气力也使尽了,只绷得个手平”这样无可奈何的评价。
另外,沙僧对自己的实力很有自知之明,对实力相当的八戒他敢于向前挑战,但是对于实力远胜于自己的孙悟空却打不赢就躲,而且任凭孙悟空和猪八戒在河岸上百般羞辱就是不出来,搞得孙悟空也是抓耳挠腮。
悟空和八戒一看这情形,最后只得去求观音菩萨,如此才得以顺利渡过流沙河。
以上就是沙僧拜师前的表现,连悟空和八戒都打不过的他,给大家的感觉是这人很恶、很猛,总之是副不好对付的样子。
至于沙僧拜师后的表现,我们看一看他的经典语录就知道了:
“大师兄!师父被妖怪抓走了!”
“二师兄!师父被妖怪抓走了!”
“大师兄!二师兄被妖怪抓走了!”
“大师兄!师父和二师兄都被妖怪抓走了!”
从(拜师前)与八戒大战三十回合而不败,到(拜师后)遇到困难就喊“大师兄”、“二师兄”,这样的转变不可谓不大,那为什么他拜师前后表现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呢?
其一,沙僧在师徒四人中的分工本来就是后勤,主打降妖除魔的任务属于悟空和八戒的,一个团队中,每个人扮好自己的角色,各司其职,才会离目标越来越近,他们师徒四人也是这么做的,沙僧自然也很好地贯彻了这一“思想”。
其二,从沙僧的自述中我们知道,他曾是被玉皇大帝亲口封的“卷帘大将”,不管是在南天门里,还是凌霄殿前,他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想当年腰挂虎头牌、手执降妖杖、头顶金盔、身披铠甲,是多么地风光无限!
只因后来失手打碎了琉璃盏才被贬出天界,从此在人间的流沙河开始了兴风作浪,看似是“一方水神”,但昔日辉煌已成过往云烟,甚至每七天都要经历一次飞剑穿心的痛苦惩罚,巅峰之后被打入尘埃,如此大的落差,恁谁也会心里不平衡的。
于是,唐僧的到来,菩萨的规劝,让沙僧看到了美好的希望。
因此,好不容易有重新回到过去辉煌的机会(观音菩萨答应他取经成功后会恢复他的原职),是傻子也会抓住的,所以他只有“跟随唐僧取经”这一个念头,不再敢节外生枝,以免再生变数,因为他再也不想回到“尘埃”中的那种痛苦生活。
其三,取经路上的妖怪不是实力太强,就是有背景的,有的连悟空都打不过,更不用说沙僧了,九九八十一难,过着过着,沙僧就条件反射地冒出“一有困难找师兄”的想法就很容易理解了。
其四,唐僧最后肯定能成功求取真经,曾经身为卷帘大将的沙僧也一定知道这西游取经能够实现,加上如果悟空都打不过,他也没有必要冒头,所以才表现得那么不显眼。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拜师前的沙僧明明实力强悍,拜师后却让人感觉他的存在感很低,说到底还是因为他明白自己的分工、经历了人生巨大的落差、对手实力强,以及闷头做个明白人,所以他才成为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样子。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