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一个团缴获了敌军一个军的装备,对其发展贡献巨大,如何做到的呢?

东北地区资源十分丰富,抗战时期交通十分完善,日军为了前线战事的方便补给,在东北地区建立很多的兵工厂和大型军火仓库。所以在日本宣布投降后,东北地区就成了两党都想抢先进入的地区,谁能掌握东北地区的资源,那么在以后的势力划分上就会更有话语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军在地理位置上占有优势,国军大部分都在西南,路途遥远。而我军的队伍基本都在华北、山东地区,距离只是一步之遥。这就对我军抢先进入东北创造了条件。当时我们就派出了上述地区的精干力量进驻了东北三省,用很短的时间就控制了东北的交通要地和重要大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第一支进入的是我军十六军区的曾克林,他积极联系还没撤出的苏联红军,和他们一起消灭了拒绝投降的日军残部,这些都是一些战争的死硬派,给我军和苏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之后向沈阳等大城市进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我军的英勇作战,苏军对曾的部队赞不绝口,结下深厚的战斗友谊。到了沈阳以后就把他们手中掌握的兵工厂、军火库都交到了曾的手中。特别是一个名叫苏家屯的大型军火库,我军的一个团搬了好几天才搬空,里面是一个军的装备都不止。

曾的部队一共起获了一百多门重炮,机枪两千多把,步枪十几万支其他军需物资数不胜数,他的部队根本用不完,在这些武器装备的支持下他迅速扩张队伍,从几千事变发展为两三万人,极大的补充了力量。另外还支援了不少装备给关内兄弟部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止他们部队,一些在当地的我党抗日武装部队也接管了不少日军的军火库,收获了相当多的装备,这让其他部队看到,那眼珠子都得掉下来。

当时时间仓促,而我军和国军也在谈判,所以有很多武器装备都用不了,只能就地封存,一部分运到根据地装备其他部队。而当时的国军看不上日军留下的武器,他们自己用的都是德系和美系的装备,自认为很高级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日军的装备确实比不上他们德系、美系装备。但这些他们看不上的装备却极大的增强了 我军的实力,增强了我军信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见装备的好坏并不能决定战争的走向,虽然装备在战争中很重要,但是决定战争胜负的还是人心,人心站在哪一方哪一方就是胜利者。可惜他们并不懂得这一点。时至今日还有些人,叫嚣我们有什么样的武器,可以给你造成毁灭性打击。请你睁开眼看一看吧,不要再做井底之蛙自欺欺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