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内的艺术究竟在搞什么?情绪美术馆与快手联合出品了一部纪录片《国产艺术凌凌捌》来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对 8 位不同领域的“创艺人”展开追踪,有“宇宙级文艺宅男”彭磊、“保定爱迪生”手工耿、“公开制假售假”的徐震、最让人心动的建筑师周游、转型中的段子手王左中右、唯一入围安徒生国际插画奖的中国画家熊亮、用羊毛进行硬核创作的殷越和斜杠青年鼻祖乔小刀。我们不只在片中呈现国产艺术的状态,也用艺术家的第一视角和大家分享艺术的诞生过程,还插入进拍摄对象的艺术创作中。因此我们也把《国产艺术凌凌捌》称作一部“伪纪录片”,一场造梦之旅。打开快手,和我们一起做梦吧。

艺术纪录片《国产艺术凌凌捌》预告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艺术纪录片《国产艺术凌凌捌》预告片

▲ 点击观看《国产艺术凌凌捌》预告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国产艺术凌凌捌》的第一集开始,我们就尽力在证明中国的确是有原生于当下时代并最大程度激发共鸣的艺术家和艺术品。而最新播出的一期手工耿:百无一用的中国达利》或许是针对这个问题的探讨里,最耐人寻味的。土生土长的农村工人,通过硬核的手工创意变成了短视频红人,手工耿和艺术家到底能不能划上等号。

网红算艺术家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讨论手工耿是否是艺术家时,很难绕过他的“网红”身份。

2017 年正是国内短视频行业井喷式发展的一年,这年年初,因为照顾生病的爷爷而错过返京务工潮的耿帅干脆放弃了去北京打工,他注册了一个快手账号,给自己取名为“手工耿”。

做一个短视频红人并不是手工耿最初的目标,当时的他并未能预见之后的爆火。放弃外出打工的手工耿计划通过自己的手艺制作一些不锈钢制品出售,小小地创业一把,来赚钱养家。这一年,手工耿 29 岁,站在而立之年的大门前,急于找到下一个人生阶段的正确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次得到认可是一个小蚂蚱,评论区有人夸手工耿“是个人才”,突然间的大量赞许让他很是激动。2018 年,他花两个月时间制作出了“螺母加特林机枪”,这是他当时最满意的一件作品,上传到快手后被多次转发,“手工耿”这个名字开始进入大众视野。

事实证明,这一“枪”的确命中了靶心。手工耿的视频火到了国外,光是在日本就有超过 2 亿的点击量,即使语言不通,仍然吸引着屏幕那头的异国观众。这一年他还接受了《华盛顿邮报》的采访,被外国媒体称为“没有用的爱迪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北樊少皇”“保定爱迪生”,如今手工耿在快手拥有了 456.6 万粉丝,其他几个互联网平台的粉丝数加在一起则达到了 1200 万。成为全网皆知的网红后,走在家乡杨村里,手工耿常被不熟悉的老乡“热情招待”,很多媒体、商务合作都一波接一波地前来寻找他,他也办过几次展览展示自己的作品。

但这样的手工耿算艺术家吗?艺术圈里仍然有争论,有人认为“是不是艺术家暂时还不好说”,手工耿也并未把自己“太当回事”,他觉得“可能是我当工人当久了,才做艺术家没几天,还没转过来。”

扎根在乡村的中国达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红到底算不算艺术家”这个问题很难直接回答是或不是,以纪录片的方式出发,我们来到杨村,从手工耿更久之前的人生经历开始寻找,找出他成为一个艺术家的潜在根基。

如果你曾去过几个北方农村,会发现手工耿所住的杨村和它们并没什么不同,缺牙的小孩灰头土脸地打闹,路过的村民都茫然盯着摄像机镜头,一栋栋平房分辨不出谁是谁家。最后在破洞的窗户后面,我们找到了被电焊光笼罩的手工耿。

手工耿出生在一个“电焊世家”,父亲和兄弟都是焊工。动手能力大概是会遗传,幼儿园的时候手工耿就发挥想象力用剪刀裁了几把武侠小说里的飞刀,再大一些后又把家里的东西拆装重组了个遍。

16 岁,手工耿初中辍学。10 多年间,他漂泊了五、六个城市,装水暖、搬砖、卖手机……尝试过很多,最后在电焊里才找到归属感,也正是这门电焊手艺让“手工耿”诞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辍学者和焊工到千万粉丝的网红,外人眼中的手工耿可以说是实现了阶层的巨大跨越,但家人并没有因此变换姿态。当全家人一起坐在镜头前被问到“什么是艺术”这个问题时,大多是一脸懵的状态,“你说什么我知不道。”

一句“知不道”中藏着早早辍学出去打工的手工耿和家人之间曾经最大的隔阂——家人希望他好好工作做个正常人,他却在回到老家“用创意创业”后蓄起了与世俗观念相反的长发。如果艺术家和“正常人”是两个不同世界的生物,那在家人眼中,手工耿可能也算是艺术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去的人生经历虽然曲折,也给手工耿埋下了一些艺术的引子。他总在调整自己所做的工作,根本原因是他不愿意去做重复而无意义的事,作为创作者,手工耿更大的野心是“决不能无聊”。一个创意脑洞他不会尝试两次,甚至连可以产生直接金钱收入的直播他也不愿意在两个平台重复进行。

为此,手工耿需要在每一个十天的周期内,设计、制作、拍摄出一个新的创意,这些创意要和别的短视频创作者争,也要和自己过去的创意比。高频创作让他一年内体重增加了三十多斤,录制现场穿不进之前做的作品,深夜无眠时,满脑子都是焦虑和恐惧。这些都是在小小手机屏幕之外所发生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更多的呈现手工耿的创作,我们这次完整地参与了他当时的新作品“减肥冰箱”诞生的全过程,一个人制作、写稿背稿、设计情节、录制视频、剪辑。也许只有在看到手工耿一个人扛着冰箱讲完创意构思后没有拿稳这么大个物件,冰箱重重摔到地上时,在看到手工耿对着手机大声说话,只是因为手机收声效果不好时,我们才能体会到他作为创作者的辛苦,和与短视频视觉的粗糙感截然相反的用心。

做一个这样的减肥冰箱,所需要的工程学原理全靠自学和琢磨,也许连手工耿自己都不曾察觉,知识面和审美力就在创作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和突破了。“搞艺术”从来都不是容易的,将碎片化的自己拼接、重组,得到新的自我,需要勇气,需要耐心,也需要一股劲。

艺术家高禹认为“换个评价体系,手工耿就是当代的达利”,达利是锋芒毕露地举起超现实主义大旗,手工耿则是钝而有力地探寻着超脱现实的方向。他的每一件作品素材都完完全全来自日常生活,但每一个想法和最终实现的结果都远超现实,或许无用,但拥有平凡的浪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到最初,手工耿迫切想要离开工地,不再做工人,不仅是因为伙食差、待遇糟,更因为生活沦陷在郊区的工地,轰鸣的噪音,冷漠的人情,都让他觉得丑陋,唯独创意和艺术像是生命里的一道光,给他带来乐趣和转机。

圆一个周星驰电影梦

火遍全网后,手工耿也没想过搬去更好的地方生活,他说他喜欢就这样住在杨村里。他开了很久的车带我们来到他最喜欢的建材市场,那里很像周星驰电影《长江七号》里的场景,是城市和乡村间的一块飞地,所有废弃的施工工具、不锈钢产品、电机都在这里汇集,变成一个巨大的自由生长出来的钢铁丛林,手工耿说第一次跟着父亲来这里时就被触发了创作的念头。

作为这块飞地的对立面,手工耿去参观潘石屹的创作工作室时则忍不住流露出羡慕与决心:“我以后也要有这样一间工作室。”他就像周星驰电影里的小人物,真实到坦然表达自己的不甘心,也脚踏实地为之奋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无论是作品的无厘头性,还是自身的草根性,以及天生的幽默形象,手工耿都与周星驰的电影有着奇妙的连接性,因此在片头、片尾,我们也为喜欢看周星驰电影的手工耿实现了他的星爷梦,用一些镜头向《国产凌凌漆》致敬。减肥冰箱做好后,我们把展示的过程变成了一次令人心跳加快的特工行动,拉开冰箱甜筒的出现的那一刻,无厘头感达到顶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集的最后,手工耿背对着我们,巨大的光照在他身上,“艺术是生活里的微光,跟着它走,就能找到万丈光芒。”我们深信手工耿抓住了这道微光,虽然他是草根,是不置可否的网红,但也是这个国家的土地里注定会生长出来的艺术家。在快手短视频搜索“国产艺术”,一起进入手工耿的艺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