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是一场事关中国前途命运的决战,渡江战役后,解放军相继解放了南京与杭州,完成了对上海的合围,1949年5月12日解放军发起解放上海战役,27日上海解放。大家都知道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攻下多座城市,但是解放上海战役我军却牺牲了近8000人,实在出人意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9年4月,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在渡江战役胜利后迅速解放了南京、杭州,所以当时很多指战员开始有些轻敌,认为:解放上海不是打,只是接收。但是上海是老蒋的发迹之地,是国民党方面的金融中心,必须争取时间将上海的战略物资抢运至台湾,而且老蒋认为美英在沪上有巨大投资,战事拖长,自己还有望得到他们的援助,因此他不顾已经下野的尴尬境地也要亲自前往上海布置战守。

4月26日老蒋一行人抵达复兴岛,接到通知的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等高级将领恭请他上岸。老蒋听取了他们的汇报,汤恩伯夸下海口:“永久性主堡近4000个,半永久性工事1万多个,40万大军少则坚持6个月,多则1年绝无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能守半年就可以了。”老蒋微笑着点头,“起码得守三个月。”汤恩伯立即回答:“肝脑涂地在所不惜!”

为诱使官兵卖命到底,老蒋于5月1日召集在沪的中央军校毕业生谈话,以老校长的身份大谈“黄埔精神”;7日离开前他约见汤恩伯,再次嘱咐:“要尽力坚守,能守多少时间就坚持多少时间。”

5月12日,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以第九、第十两个兵团发起解放上海战役。解放上海战役的第一枪,在江苏小镇浏河打响。当日解放军多路进击,势如破竹,攻占浏河、太仓、昆山、平湖。但是没想到14日快速挺进的解放军在月浦被拦了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29军面临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恶战。月浦地区有着密集的钢筋水泥地堡群,构成成面的纵深防御体系;又设有铁丝网、木城壕沟、地雷等障碍;加之地形平坦,公路纵横交错,利于机械化部队行动;并得到飞机、舰炮和要塞炮火的支援。

战后29军统计,在月浦战斗的前40小时中,我军要歼灭敌人一个营,几乎要付出1000人的代价。259团团长胡文杰也因为被敌人舰炮击中,而成为上海战役中我军牺牲级别最高的指挥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指战员们越战越勇,前线各师团采用步兵冲锋和炸药爆破战术,一个一个冲击和炸毁敌碉堡工事。5月23日,我军像脱弦之箭,直插敌人守军地堡,终于攻占了高地。但是整个月浦之战,解放军的伤亡总数超过了800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士兵们乘胜追击,但汤恩伯困兽犹斗,仍然在市区坚持抵抗。三野各级指战员严格遵守不使用重武器的命令,但也因此大批久经战阵的战士壮烈牺牲。

27军军长聂凤智汇报工作时,不无牢骚地向三野参谋长张震将军诉说了一线战士们的痛苦。粟裕将军对此又怎会毫不知情呢?但是一旦开了头,上海人民必将承受巨大苦难,这个责任他担不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随后的战斗中,三野将士坚决执行了上级的命令,冒着敌人的密集火力作战,付出了重大的牺牲代价,终于在5月27日将上海全部解放。汤恩伯只战守了半个月就逃之夭夭,当然更谈不上他承诺过的“肝脑涂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野创造了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国共大军激战,上海市区不断电、不断水,解放军入城后更是拒绝市民的邀请,全部在街道上休息。人们早晨起床看到这一幕,纷纷感慨:“再也回不来了!

蒋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士们全部严格遵守陈老总的指示和部队纪律:不入民宅、不溜马路、不逛公园、不外出看电影,试问这样的军队怎会不受人民的爱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