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10 日,厦门大学举行揭牌仪式,正式推出厦门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

中国工程院院士、厦大数学系校友陈纯,受聘出任名誉院长。

同时,厦大 AI 研究院更多细节也对外披露,从下设机构组织和模式上,覆盖了基础理论到技术应用,以及产业赋能,更有跨学科交叉推进的思考。

看来虽然不是最快成立 AI 研究院的高校,但厦大对该机构的整体发展,思考够深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厦大 AI 研究院有什么?

官方资料披露,厦大 AI 研究院:

下设理论与技术中心、交叉与应用中心、产业赋能中心,涵盖人工智能基础部理论与技术研究。

同时会结合经济、化学、海洋、公卫医疗等厦门大学优势学科,展开交叉研究。

研究院还将与一流 AI 企业联合共建,发展跨学科研究平台和产学研用全链条的科研服务体系,打造植根闽西南、辐射全国的人工智能科研和产业化中心。

具体研究发力点,可以从软件、硬件和交叉三方面来看:

  • 软件:群体智能、大数据智能、混合增强智能、跨媒体智能
  • 硬件:半导体类脑器件、人工智能芯片
  • 交叉:智能+化学,智能+海洋,AI+经管、AI+公卫医药、AI+智能仪器

设有包括理论与技术中心、交叉与应用中心,以及产业赋能中心等机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谁领衔?

陈纯院士。

现为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国家数码喷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国家列车智能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陈纯院士还曾任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浙江大学软件学院院长,长期从事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前沿工作。

另外,陈纯院士与厦大还有本科情谊。

他是厦门大学数学系 1982 届毕业生,其后在浙大获得了计算机应用专业博士学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何评价?

实际上,厦大是国内最早推进 AI 相关学科方向研究的高校。

是国内第三所成立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大学,也是全国首批 35 个人工智能专业的高校之一。

1988 年,厦大还成立了人工智能与计算应用研究院,高庆狮院士兼任所长。

在深度学习复兴之前,国内人工智能大牛代表、清华张钹院士就是其客座教授。

而在厦大 AI 研究院正式推出之前,一切也早有征兆。

2019 年 6 月,厦大就曾官宣撤销厦门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厦门大学软件学院,成立厦门大学信息学院。

厦大信息学院下设人工智能系、计算机科学系、软件工程系、信息与通信工程系和网络空间安全系等 5 个系。

同时挂牌“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成立厦门大学软件工程中心,组建厦门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

此外,今日揭牌的厦大 AI 研究院,也可以视为对之前 AI 产学研实践成果的集大成总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方面,厦大是国内在 AI 产学研推进中最瞩目的高校之一。

在国际顶会和全球 AI 竞赛中,与腾讯和华为,多有合作成果。

去年的肝分割、肝肿瘤分割、全球胸部多器官分割等医疗 AI 大赛,厦大×腾讯联队,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四冠王,刷新了多项世界纪录,被称为人体器官分割领域的梦之队。

而作为腾讯在 AI 视觉输出大头的腾讯优图,顶会合作成果中也多有厦大联合署名。

刚刚入选国家杰青的厦大 AI 系教授纪荣嵘,还在 AI 顶会 CVPR 2020,以 11 篇入选,名列中国学者 Top 梯队。

所以在此次厦大 AI 研究院设置中,这种产学研一体化的思路,也颇为明显。

另一方面,除了推进人工智能与数理基础、机器学习,认知神经科学等基础研究,厦大 AI 研究院还明确设定了交叉的发展路线。

并且与厦大已有的优势学科交叉,与化学、海洋、经管,公卫医疗……进行交叉应用。

这也与目前 AI 最新发展的共识一致。

自 AI 复兴以来,先后经历了算法理论、软硬件一体,落地赋能产业等阶段。

随着 AI 落地深入,产学研各个方面,都意识到 AI 推进会像电气化变革一样,重塑传统学科、赋能传统行业,把数字化进一步推向数智化。

而厦大 AI 研究院,也把这种时代趋势,正式落在了组织和机构设置中,或许也会带动和引领更多高校和研究机构展开相应变革。

AI 已成国内顶尖高校的“必争之地”

2017 年 7 月,国务院公开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发展人工智能上升到国家战略。为抓住人工智能发展机遇,近年来国内高校纷纷发力,成立人工智能学院。

目前,C9 高校均已成立相关研究机构;其他优质高校,如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也已纷纷加入“战场”。甚至像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这样在普遍印象中以文科见长的高校,也已在此布局。不夸张的说,目前人工智能已成为中国优质大学的“必争之地”。

2017 年 1 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同意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作为承担单位,建设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这是我国类脑智能领域迄今唯一国家级科研平台,居于全国领先地位。实验室的成立填补了中国类脑智能领域创新能力工程实验室的空白,将进一步提升人工智能技术的科研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2017 年 5 月 28 日,中国科学院大学发文成立人工智能技术学院。这是我国人工智能技术领域首个全面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新型学院。

2017 年 11 月 2 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正式揭牌成立,该学院系国内教育部直属高校首个致力于人工智能领域高端人才培养、创新成果研发和高层次团队培育的实体性学院。

2018 年 1 月 18 日,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研究院立足于数据、算法、芯片这三大要素,在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与技术方面,研发新一代机器学习理论与开源软件,结合已有的研究优势及未来媒体网络协同创新中心、上海市可扩展计算与系统重点实验室等基地,引领智能时代事实上的“操作系统”,形成网络环境下超人感知认知能力。

2018 年 3 月 6 日,南京大学发文成立人工智能学院。由周志华教授主持工作,该学院是南京市政府合作项目,与计科院、软件学院平级。5 月 20 日,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正式揭牌成立。此外,人工智能学院还与京东(南京)人工智能研究院、旷视南京研究院、科沃斯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签署首批人工智能学院学生实训基地。

2018 年 5 月 5 日,哈尔滨工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该院按照理论、技术、平台、应用 4 个层次,人工智能基础与机器学习、智能控制理论、脑科学与类脑智能、机器感知与模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与知识工程、混合增强智能、自主智能、人工智能应用(包括智能制造、智能土木、智能金融与商务、智能养老、智能遥感等) 8 个方向组建。

2018 年 5 月 16 日,南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成立。该学院侧重特种机器人、智慧医学工程、智慧城市、智慧金融等方向。

2018 年 5 月 16 日,天津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成立。该学院侧重脑认知计算、先进机器学习、智能语音处理、自然语言处理等方向,旨在促进智能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整合和发挥京津冀智力资源优势、推动京津冀智能技术发展、支撑天津智港建设。

2018 年 6 月 6 日,教育部批复同意并支持浙江大学牵头建设“人工智能协同创新中心”,加快建成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高地。浙大作为之江实验室的“双核”之一,聚焦人工智能领域,基于现有的研究基础和优势,以国家重大任务组织为牵引,致力于在解决前沿技术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大力推进创新链、技术链、产业链融合。

2018 年 6 月 28 日,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揭牌成立。该研究院以“一个核心、两个融合”作为发展战略,即以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研究为核心,积极推进大跨度的学科交叉融合,积极推进大范围的技术与产业、学校与企业融合,在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上开展源头性和颠覆性创新,力争将人工智能研究院打造成为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高端研究机构。

2019 年 1 月 21 日,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正式成立。本科专业课程注重全面培养人工智能综合基础知识,兼顾软件和硬件方面。师资方面,郑南宁院士作为首席教授,讲师主要由人机所的教师组成,院长孙剑本人也会亲自上阵。此外学院还聘请了外校的客座教授,以及旷视研究院的骨干研究员担任讲师;让学生一方面能扎实打好基础,一方面能接触前沿知识,培养具备“基础素质、创新素质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2019 年 1 月 28 日,北京师范大学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举行。本次合作整合双方优势资源,共建“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人工智能学院”和“人工智能研究院”,对于国家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019 年 4 月 22 日,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成立。学院以探索人工智能驱动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新范式为目的,将人工智能与中国人民大学优势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进行全面交叉合作,开展人工智能学科领域本、硕、博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

2019 年 4 月 27 日,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揭牌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是北大建设世界一流智能学科、服务国家人工智能重大战略、培养智能学科一流人才的主要支撑平台,研究方向包括人工智能数理基础和认知科学基础、智能感知、机器学习、类脑计算、人工智能治理以及智能医疗、智能社会等方面。

此外,复旦大学也拥有图像与智能实验室,主要研究包括人工智能,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信息安全等基于生物视觉的感知和认知结合的学习模型及其在脑型机器人上的应用,应用领域包括工业视觉、智能机器人、智能安防、生物医学影像识别。复旦大学还成立了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作为复旦大学跨学科国际化研究中心的先行者和试验田,研究院以复旦大学雄厚的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信息学、临床医学等多学科综合优势为基础,以计算神经科学为桥梁,交叉融合、聚力创新,开展大脑机制解析、类脑智能算法、新药智能研发、脑疾病智能诊疗、通用智能等原创性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总之,AI 产学研,正在进入新阶段。

作者简介:武汉维识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信息安全、互联网营销、健康护理等多领域、多层次「新工科」「新职业」人才培养与输送。公司立足湖北科教大省,辐射全国,提供专业共建、师资培训、联合实验室、科研项目合作、实习实训就业、职业技能培训等整体解决方案。同时与诸多产业领军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融合产业先进技术,为金融、医疗、教育、安防、交通、零售、制造、农业等行业用户,提供多维解决方案。在全国众多院校、企业、研究机构、投资界等多方合作发展中发挥纽带作用,为推动相关领域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