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兴致冲冲报了各种网课,却很少认真看完、深入学习?

买来的书翻了几页就当读过了,从此在书架上吃灰?

咬牙花几千块办的健身卡,只在头两个月打卡几次?

期望变得更好,却又对自己薄弱的自制力感到无能为力?

先别慌,要知道即时满足、避难趋易,这些都是人的天性,是生物学上的本能。

学者梁文道曾说:“每个年轻人,都相信自己能飞,而中年人在煽动翅膀时,两边羽翼上还挂着甩不掉的重重的秤砣。”

是啊,年少时,我们都信心十足,不甘泯然于众人。

可渐渐地,我们会发现自己并没有什么特别,每日疲于应对各种大事小事,对曾经不屑一顾的种种规则也默认遵循。

眼看着那些优秀的同龄人绝尘而去,不禁焦虑:“为什么没有在最好的年纪及时觉醒?”

没错,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差异便是认知能力上的差异。

1

成长是克服天性的过程

有句话说得好:“你永远也赚不到超出你认知范围的钱。”

更高的认知层次,赋予了你高瞻远瞩的思维方式,它会影响你的每一次选择,进而改变你的命运。

所以,与其做看似醒着实际上却“睡着”的人,不如主动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

我们拥有三重大脑:理智脑、情绪脑和本能脑,这三重大脑,但理智脑的形成时间晚、影响力小,这就造成了我们在做决策时会下意识地出自本能,或是受当时的情绪所趋使。

如何培养理性思维?与其靠着天性和感觉野蛮生长, 不如遵循科学的方法来练习。

《认知觉醒》就是这样一本普通人的成长实用手册,作者通过让我们了解大脑的基础思维规律来看清自己,教会我们如何刻意练习、深度学习,从而内化出真正的认知驱动力。

《认知觉醒》 作者:周岭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当我们想要变好或是学习某项新技能时,首先要准备好充足的耐心。

正如马云所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

被爱因斯坦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复利效应也告诉我们:要理智冷静地面对前期的缓慢增长,一旦坚持到达拐点后,便会飞速提升。

保持耐心的同时,应当经常在“拉伸区”练习。

研究表明,我们的能力以“舒适区一拉伸区—困难区”的形式分布。

贸然跨到困难区,你会很容易因受挫而放弃,始终留在舒适区则会停滞不前。

就像小孩子练琴,一首曲子从头弹到尾,在最难的地方每每下意识地含混过去,看似勤奋,其实只是让熟练的部分更熟练,难点并没有突破,这就是一直处在舒适区。

与其如此,倒不如专心用半小时只练习最难的那一段,因为在拉伸区进行刻意练习效果才会更好。

高尔基曾说:“每一次克制自己,就意味着比以前更强大。”

是啊,所谓成长,其实就是克服天性的过程。

而当我们理解了基本的思维规律,就能从根本上改变固有思维,从而提升认知力,从“沉睡”中苏醒,汲取崭新的能量,重新与这个世界相处。

2

提升专注力,方能成就自己

比尔·盖茨与沃伦·巴菲特第一次相识的时候,盖茨的父亲分别给他们一人一张卡片,让他们在上面各写一个词,描述究竟是什么成就了自己。

结果两个人的答案竟一模一样,都是专注。

可见,专注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预示了一个人今后成就的大小。

那么,如何才能在这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一份难得的清醒和专注呢?

一个最简单可行的建议便是每天早晨起床第一件事,提醒自己不要去刷手机。

在《系统之美》一书中,作者提到了一个规律:增强回路。

就好比两个小孩子发生了争执,一个人打了一拳,另一个人就更用力地踢一脚,他们每一次的反应都会强化矛盾,升级暴力。

注意力的使用同样遵循这个规律——最初的选择会影响你之后的行为自动增强的方向。

也就是说,如果你起床后第一件事是刷手机,那你的注意力就会呈无限分散的状态,当你的情绪适应了这种状态,它便会期待获取更多轻松有趣的信息。

这样,一天刚开始,你的注意力和情绪就已经受到了影响,在面对困难和枯燥的工作时,就很难进入状态了。

所以,最初的选择至关重要,一定要在最清醒的时候做最重要的事,而且这件事要足够清晰和细致。

比如说你计划明天晨跑,那前一晚就要确定好去哪里跑,跑几公里,多长时间,穿什么衣服,天气不好怎么办?

这样我们的专注力和行动力才得以保持,不会轻易被其他事物分散和转移。

曾看过这样一个禅意小故事:

一位行者问老和尚:“您得道前在做什么?”

老和尚说:“砍柴、担水、做饭。”

行者问:“那得道后呢?”老和尚说:“砍柴、担水、做饭。”

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

老和尚说:“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

由此可见,在行动时千万不要顾此及彼,专注于行动本身,回归和享受当下,才会更加从容、高效。

专注力的提升能够让我们的认知不再浮于表面,能潜下心来“深入学习”,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专注力一定会让你受益匪浅。

3

成本最低的四个成长之道

1.早起

芝加哥大学克雷特曼教授研究发现:成年人在睡眠后的4.5小时、6小时、7.5小时这几个节点醒来,会觉得神清气爽,精力充沛。

依照这一定律,我们可以根据自己预计的早起时间,推算入睡时间。

在早晨七点左右,人的精力最为充沛。充分利用这段黄金期,列出今日计划,或是复盘昨天的工作心得、记录思绪感受、运动、晨读都可以让整个上午神清气爽、效率满满。

2. 冥想

许多人会认为冥想与打坐、禅修似乎都是与世无争或上了年纪的人才会做的事。

但实际上,很多优秀的人如比尔·盖茨、《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都在运用这一“免费”的成长工具。

研究表明,通过冥想练习,大脑皮层表面积会增大,大脑灰质变厚。

这意味着,冥想可以让我们变得更聪明。

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呼吸上,心无杂念,每天坚持练习,就能将专注变成无意识的行为。也就是说,即使你不在冥想,也能自动抑制思维的离散, 保持高度的专注。

3.阅读

我们需要避免“假阅读”的状态,读得多、读得快不一定是好事,可能是自我陶醉。

阅读是为了改变。

很多人以为一本书只要读完就结束了,实际上,读完之后的思考、实践更加重要。只有它实实在在对你产生了影响和启发,这本书才不算白读。

而如果一个知识点让你联想到了其他的知识,一定要把它记录下来。这说明你的知识网络正在形成,很多独到的创意和灵感正是由此而来。

4.运动

运动的好处众人皆知,但鲜为人知的是:运动也可以让我们变得更“聪明”,关键看你如何安排运动之后的时间。

许多人在运动后习惯刷手机、玩游戏、逛街, 甚至直接睡觉,这实际上是“浪费”了刚刚生长出来的神经元。

在运动后的1到2小时内,进行高强度、高难度的脑力活动,比如阅读、解题、背记、写作、编程可以让新的神经元受到刺激,不断生长。

长期坚持这种“运动+学习”的模式,你的头脑就会越来越灵活。

4

常听人感慨“听了许多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那是因为“知道”并不意味着“内化”,只有真的按照其中的某一点去实践,它才真的会对你产生作用。

同样,真正的成长并不在于懂得多少道理、看了多少书,而在于自己究竟改变了多少。

当你想要变得更好,做出某些积极的改变时,记得提醒自己:

知道某个道理或技巧,不要高兴的太早,因为后面还需要做大量的练习。

这样,也就不会那么浮躁、焦虑了。

变得优秀从来不是一条快车道,但从认知觉醒开始,我们能够避免许多弯路,从而更清晰有力地把握人生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