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北半球气温转凉,秋冬降临,欧洲多个国家单日新增病例持续创新高。在亚洲,印度、尼泊尔等国疫情让人担忧,而美国单日新增病例则一直在高位徘徊不下。

中国疾控中心原副主任杨功焕11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综合多方面因素,新冠疫情秋冬季反弹已经开始,第二波疫情的发作已拉开序幕。不过她也认为,随着人类应对新冠疫情经验的不断积累,死亡率已在下降,所以不必像第一波疫情出现时那么担忧。

刚刚过过去的8天“十一”长假,全国共有6.37亿人次出游,而中国没有出现与疫情相关的紧急情况,也没有出现本土确诊病例。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认为“黄金周”是对中国疫情防控,特别是复工复产、恢复生活的一次“大考”。他指出,根据新冠肺炎平均潜伏期,从假日结束以后,还要观察大概10天左右,才可以做最后判定。
杨功焕认为,如果中国通过“大考”,至少说明目前中国的新冠病毒的数量已经很少了,未来也不会兴风作浪。吴尊友认为,只要人群当中没有病毒存在,人员密集也不会造成传染病扩散,采取防范措施也是谨慎防止出现意外。
杨功焕告诉《环球时报》,目前,中国病例数“起点”在全球范围内已经非常低,病毒的基础量也很低。“但这并不代表没有,意味着中国如不注意防控,病毒发作和扩散的风险仍然存在。”杨功焕认为,中国已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一些必要的防控措施依然在坚持,而且疫情防控的意识早已深入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这是对的,一定要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