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通住宅中,住宅空间的动线多以树状形式为主,通过门厅走廊连接各个区域空间,这种组合方式便于保护空间的隐私性,但是也造成了空间形式单一、过道空间面积浪费等问题。对于小面积的微型住宅,最大程度的提高空间的利用率,突破传统的树状图的分布形式,对交通流线进行合理的划分,使空间得以灵活分隔与融合,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二维平面的优化主要体现在室内空间的开放性和空间回路两个方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放型空间设计是微型住宅室内空间的集约性设计的前提,空间分隔的灵活性、功能转化的方便性是建立在开放型空间设计的基础,笔者总结出空间的开放性特点表现在:一、尽量减少承重墙的应用,使居住单元整体化构筑;二、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需求,保证室内空间环境的流通性;三、开放性空间增加住户参与的可能性;四、居住者的居住需求,较少长期居住的维护性支出。总体来说,开放性的空间就是“减少隔断,增强空间的核心功能”,保证空间的流通性,直接选择开敞式的空间。

空间回路的概念是指人在空间环境中以环形的路线行走,一般是指在墙体位置开设门窗的方式实现空间回路。居住者不以面积的大小和装饰的奢侈来评价居住环境,而是注重空间的舒适性、功能的趣味性等方面。“空间回路”的主要方式有以下的三点:一、微型住宅主要以框架结构为主,适当的增设空间洞口的形式,扩大空间的流通性,消除空间内的死角,提高空间的利用率,而不是以完全打通承重墙的形式实现空间的流通。二、采用推拉门的形式保证空间的流通性,节省了平开门由于开门浪费不必要的空间面积,但是推拉门存在一半的空间无法打开的情况,随着技术的发展提倡使用折叠门的使用,比推拉门更进一步打开空间,折叠门具有的调节性比推拉门强,进一步扩大空间的流通面积。三、通风采光方面,利用“空间回路”打造空间的整体通风系统,一个良好的通风采光系统,可以有效地降低灯具、空调的使用效率,有效地节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