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许多人信佛不是为了寻求觉悟的方法,而是希望通过佛陀的力量来打成自己的愿望。

这种行为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

每逢初一十五,或者是一些重要的日子,一些有名的寺庙总是香火鼎盛,人山人海。

如果这些人都是为了究竟涅槃而去寺庙中的,那么佛陀也会十分的欣慰吧。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多人去寺庙都是去许愿的,也有一些人是去还愿的,只要那些极少数的人才是为了断除烦恼才去寺庙寻求根本。

这样的现象也和佛陀所描述的末法时期无二了。

那么去寺庙许愿真是一种错误的行为吗?

如果放在民间习俗上来说,许愿并没有什么不对,无论是求神还是求佛,都是凡夫对现实生活不满足,而向往更好生活的一种体现。

但是放在学佛和修行上来说,就是大错特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佛法上只有发愿,并没有许愿。

究其根本,发愿和许愿的本质区别就是心内求发和心外求法。

前者是佛陀倡导的修行决心,而后者则是佛陀一直摒弃和杜绝弟子们所抱有的想法。

所谓的愿,是自己的想法或是目标,在佛像前许愿,则是希望佛菩萨用超过世间法则的力量去帮自己实现。

发愿是给自己树立了一个明确的目标,来成为自己精进修行的动力,发愿不分时间和地点,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寺庙,无论是在佛前还是在旷野,只要心中有愿,而自身的行为遵从愿力去做,就是发愿而行。

从因果上来说,发愿是从因上出发,来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而许愿则是忽略了原因和经过,只求一个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谓的许愿和还愿,只是人们一种不劳而获的想法,通过像神佛祈祷的一种体现。

许愿在我国民间从古至今一直存在,而汉传佛教在经历了与我们国家文化的融合之后,也逐渐失去了原本的面貌。

佛陀也好,菩萨也罢,不是法力无边的神仙,而是真真正正存在的人,只不过佛菩萨和我们的区别,是一个是觉,一个是迷。许多朋友都知道佛陀这个词是从梵语直译过来,翻译成汉语就是觉悟的人。

没错,佛陀也是人,那么一个人向另一个人许愿,真能能够实现他的愿望吗?

佛陀所穿给后世是断除烦恼的觉悟法门,而佛法在逐渐演变成宗教之后,神话和超世间的力量的力量也渐渐被加在了佛菩萨的身上。

而那些向神佛许愿的人,是在失去了自我行动力,或是否定社会存在的人,他们相信超凡的力量,却忽略了自身的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净土宗的法门宗要是信愿行。

这里所说的愿就是发愿,而不是许愿。

如果盲目的把自身的愿望放在佛菩萨身上,让他们去帮助自己来实现,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迷信了。

发愿是自身想法和行为的一种体现,可以说是修行的源动力,但是许愿则是把佛菩萨当做了无所不能的神明。

要知道,因果不虚,是谁也不能替代的,自己的因果自己背就是这个道理。

难道对着佛像许愿就可以什么都不用做,就得到非凡的成就了?

这自然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切实际的。

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前赴后继去许愿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一种常识的缺失,也是经济效应的一种体现。

如果所有人都明白许愿是完完全全的错误体现,那去寺庙拜佛的人自然会少之又少了,既然完全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那么烧香拜佛去许愿又有什么用呢?

当然这是凡夫的想法,也是迷途众生的普遍理解,但是去寺庙终究是可以种下善缘的。

就像佛陀说的那样,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性。

在阿赖耶识中种下一颗觉悟的种子,终有一天是会发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就算如此,许愿这种行为放在佛法和修行上来说是根本性错误的。

所谓心外求法,就是以主观的盲目的行为去修行,以这种消极的态度去修行是很容易堕入外道的,所以是佛陀一直摒弃的修行方法。

而许愿不就是如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