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特殊的一年,在2020年伊始的前四个月,几乎有超过2/3的中国人呆在家里,度过了有史以来最长的一个假期。

而就在我们宅家休息还抱怨穷极无聊的时候,那些驰援武汉的英雄们正24小时的连轴转着。

他们不分白昼黑夜的忙碌着,累了就在休息室的地上躺下,倒头便能睡着。为了避免病毒传染的可能性,减少脱穿防护服的次数,那些年轻的医生护士们只能穿上成人尿片,一穿就是一整天。

所以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

可这些人,我们就连他们的名字都不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同时,也有不少富豪、某集团老总在疫情蔓延之际却选择了去国外避难。

这一前一后的强烈反差,让我们唏嘘不已。

也让这一年的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国难当头,能给到我们帮助的是身边那群默默无闻付出的人,正是有了他们的无私奉献才使我们跨过了艰险之路。

就如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郑强所言:支撑我们中华民族的是深山里的导弹兵,不是那些百万富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守护我们的英雄

郑强教授口中的导弹兵,是指那些装备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兵种和部队,他们能在昼、夜间和复杂气象条件下,抗击从低空到高空、从低速到高速飞行的飞机和机载空地导弹。

他们的主要任务便是保卫国家政治经济中心、军事要地、交通枢纽、军队集团以及其他重要目标。

能成为这样的一名导弹兵,很光荣,但这份荣誉的背后却是人们难以想象的辛劳汗水。

“5,4,3,2,1,点火。”“点火按下。”

2018年的某一天,某型号战略导弹以雷霆万钧之划破长空,精准命中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伴随着导弹的轰鸣声,一位站在操作台上的战士总算松了口气,而他就是负责此次按下最后点火按钮的导弹兵。

随后在对他的采访中人们得知,该导弹兵已入伍17年,入伍时只有初中学历,可是11本规程却每一本都烂熟于心,那些导弹原理图,他不仅能记住,还能熟练的画下,他熟练某型号多个专业操作的技能,并能担任多个岗位的专业操作。

连续五年担任独立发射的技术把关,先后执行重大战备演训任务10多次,排除导弹“疑难杂症”数十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数字的背后,是他作为中国导弹兵所付出的不为人知的艰辛和努力。

但是有多少人知道他的存在?知道像这名士兵这样的人在中国还有无计其数?

他们十年如一日的挥洒着自己的汗水,只想以期有一天能为国效力,为民付出。

他们为国家的国防事业做着贡献,也是守护我们的英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要让追求金钱变成我们的首要目标

而随着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越来越多的人渐渐地把这些英雄给遗忘了,因为在物质和经济条件的不断攀升中,大家把获取更多经济利益作为了他们的首要目标。

在这一目的的驱使下,越来越多的新职业相继产生,花样百出的赚钱方式更是层出不穷。

大家的目的似乎只有一个——挣越来越多的钱。

而在国家大力扶持的经济发展的浪潮中,很多人发家致富了起来,越来越多的富翁富豪相继产生,一夜暴富的人更是不少。

20年前的中国马路上,私家汽车寥寥无几,而如今汽车不仅已经属于每个家庭的基本配备,越来越多的人更是把它当成体现自身经济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名车、豪车在现在拥堵的中国道路上比比皆是,“碰瓷”这一不正当且违法的“职业”也由此而产生。

可大家似乎都忘了,汽车的问世,它最初想要带给人们的是什么?便捷的生活,想走就能走的自由,但很多人似乎早已忘却了这些初衷,只把它当成了一种炫富的工具。

“马无力气只因瘦,人不风流只因穷”、“笑贫不笑娼,救急不救穷”等等这样的俗语以及那些口口相传的因为贫穷而被人看不起的故事,一直激励刺激着人们向前看,向钱看。

似乎金钱已经变成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

却早已忘了除了金钱以外,还有很多值得我们花精力和时间去追求和学习的东西。

而那些始终坚守着岗位、默默无闻的付出、在老百姓受苦受难时第一个伸出援手的士兵们却还在日复一日的枯燥生活中不被外界影响,不受金钱诱惑,坚守着他们的信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些士兵从地震中救出被压住的人们,从无情的洪水中抱出被困的人们,在抗疫的第一线守护着那些医护人员和病人。

哪里有难,他们就往哪里去。

可是,他们的工资并不高,甚至比大多数职业的人都要低薄,更别说和那些富商富豪们相比。

我们并非生活在真空地带,吃穿用度、出行外出,每一样东西都需要花费金钱去购买,但如果过分的追求金钱,只会让自己蒙蔽双眼,失去了看到美丽风景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而郑强,这位大学教授,他的话却给了人们这样的机会。

郑强,太原理工大学的党委书记,这几年间,他陆续在网络上发表了不少震撼人心的讲话。

这句:“国难当头前,支撑我们中华民族的是深山里的导弹兵,绝非京城里、黄浦江边那些开着宝马奔驰的百万富翁。”更是让人热血沸腾,如醍醐灌顶般点醒了我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如今网络发达的社会环境下,发表各种爱国言论的人不在少数,但能直击人心的却没有几个。

郑强算是一个,而在这样一番言论的背后,却是其高学历以及其学术成就的支撑。

他的本科就读于浙江大学化学系,随后历经成都科技大学高分子材料系硕士研究生、四川大学高分子研究所攻读博士生,并在日本京都大学攻读中日联合培养博士生。

不仅如此,他在学术上作出的重大贡献及科研成就也有目共睹。根据2020年3月浙江大学官网显示,郑强先后发表SCI收录论文450余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没有这些成就和历练,就没有他那些深度而又客观的思考,更没有审时度势的清醒,也无法说出那些发人深省的话。

老师这一教人育人的职业,传道授业解惑也,他们的话影响着如一张白纸的莘莘学子们,对他们的未来产生极深远的意义。

这个社会需要像郑强这样的教授。

尤其是在这个充满焦虑、急功近利的当下,每个人都像在被人推动着往前走,一直没有机会停下来细细思考自己到底想往哪儿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结:

思想决定着人的行动,而郑强的话影响了我们的思想。有些人崇拜那些富商巨贾,想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他们便会处处往有钱的地方钻,有些人想用自己的光和热去给到身边的人帮助,他们便会让自己成为那道光。

就如那些深山里的导弹兵,他们日复一日,不分白昼的刻苦训练,废寝忘食的学着那些枯燥难懂的知识,就是想有朝一日能在祖国需要的时候用上它。

国难当头前,这些才是真正能守护住这个国家的力量源泉。

润物细无声,那些真正滋润大地的细雨都是缓慢细微且长久的,不需要像流星刹那划过天际的夺目,只需像星星一样每日都能在天上发出温润光亮便可。

就如那些默默无闻,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的在各行各业悄然奉献着的人们。

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有了你们的点滴汇聚,才有了如今这美好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