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到底把东西藏哪了?」

「我没拿。」

「那为什么人家不说别人偷的,单单说你。」

「反正我没偷!你是我妈妈,能不能相信我一次?」

下班的公交车上,很多人都在玩手机,车厢里静悄悄的,这对母子的声音显得尤为突出。

仔细听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是同桌一口咬定男孩偷了自己的电话手表,还向全班同学声称他是小偷。

一路上,妈妈旁若无人地数落,教导男孩「改邪归正」, 还不时地推儿子一下:「我说的话,你到底听进去了没有?」

而这个只有七八岁的小男沉默不语,孩转头望着窗外,脸上的表情很复杂,有无奈、有委屈,显然不是第一次被这样对待了。

这一刻,有一种感同身受的理解和心疼,曾经我们又何尝不是这个沉默的小孩?

不知道这件事最后的结果是什么,但可以确定的是,被最亲的人质疑,终究会给男孩小小的心灵带来巨大的冲击和伤害。

有时候,看起来只是一件小事,但不被信任的种子却可能在心里生根发芽。

1

被冤枉的孩子,心里在想什么?

最近,一名网友分享了发生在她弟弟身上的事。 她是姐姐,弟弟15岁,妹妹17岁。 那天,弟弟在自己房间里玩手机,当时瞄到狗狗从他房间里出去,也没想太多。 过了一会儿,妹妹发现自己衣服不见了,满屋子找,最后在弟弟的房间找到了。 最关键的是,被找到的衣服湿了,还黏糊糊的。

就这样,父母和妹妹都开始以最大的恶意揣测弟弟,不由分说给他贴上了标签。

妈妈说:「我一直都知道你很怪,但没想到你这么怪!」 爸爸说:「我养了一个变态!」

一时间,弟弟成了众矢之的,她只好把弟弟接到自己家暂住。 这期间,弟弟整天把自己锁房间里,不吃饭,偶尔出来,眼睛总是红红的。 好在,结果很快真相大白。

原来弟弟不在家时,妹妹的衣服还是会不断出现在他房里,家人终于意识到是狗狗把衣服叼过去的。 父母跟弟弟道歉,弟弟只淡淡地回了句「没事」。 只是,回家后弟弟像变了一个人,自此少言寡语,也几乎不出门。

亲子之间的裂痕往往就是这样撕开的,每个孩子从一开始,都会给予父母百分百的依赖和信任,可父母往往不能回馈以同样的信任。

他拿起手机,就觉得他在玩游戏; 考试进步了,问他是不是抄的; 写写日记,就以为他是早恋。 开始,他哭着辩驳,后来,他沉默不语,最后,他充满失望。

不被相信的孩子,会在心里默默地把父母推得很远,不再说心里话,不愿向父母求助。

2

每个孩子都渴望信任,如同渴望爱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不被信任,是对他最差的评价。

国内首部聚焦心理治愈电视剧《爱上你治愈我》中的王大帅,是赫赫有名的共享单车CEO。

但是从小到大都活在母亲的阴影里,成年后不辞辛苦创业,用尽力气只想证明不按母亲的设计,她也会过得很好,然而却被一次次地泼冷水。

她无奈地说:「妈妈把我当成了一个木偶,无论我多努力,你都看不到一点点赞赏,你就相信我一次不可以吗?」

为什么不被信任的孩子,一生都渴望被肯定? 信任如同爱,匮乏的代价是自卑而敏感,努力证明自己。活在父母的期待里,而他的潜意识里是自我怀疑、自我贬低,认定自己就是「我不行,我不好」。

而那些被信任的孩子,注定活得自信坦荡。

知乎一位网友就是位幸运儿。 小时候,写完日记,她会学着同学的样子,用头发丝夹在本子里,本以为父母会偷看,但没想到一个星期过去,没有人动它。

到了高中,有了喜欢的男同学,她如履薄冰,因为妈妈也从别人那里听说了。 可出乎意料,妈妈没有偷看她的日记或审问她。

后来,她开始自然而然地与妈妈分享男孩的情况和自己的感受,而妈妈对这份懵懂的感情,也没有指责和压制,反而和自己谈笑风生,感慨女儿长大了,还聊起她年轻时的经历。

这位网友说,成年后,每当想起那个场景,心里都暖暖的。

她也问过妈妈,为什么不反对她早恋? 妈妈笑着说:「这是一件美好的事,有什么可担心的?再说我自己的女儿还不相信吗?她能够为自己负责。」

乔伊斯•布拉泽说:爱的最好证明是信任,彼此信任是给孩子最好的爱。

得到的信任越多,孩子的自尊水平越高,自律性越强,懂得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而那些缺失信任的孩子,同时也丧失了安全感和价值感,才会破罐子破摔。

孩子需要的爱有很多种,但「信任」二字永远排在首位。

3

信任,是尊重,也是力量

信任二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 因为我们太怕孩子脱离了自己的掌控,向着最坏的方向发展,辜负了这份信任。

其实,信任的力量远超于我们的想象。 你给予孩子一分,他会回馈三分,甚至五分。

耐心一点,让孩子把话说完。

作家刘继荣讲过一件让他无比后悔的事。 接女儿放学时,老师坦言女儿比别的孩子「笨」,而且最近总是吃撑了还要盛饭。 这让她觉得很丢脸,女儿说什么她都呛回去,还胡乱发了一顿脾气。 直到后来她才知道,女儿吃饭吃到撑是因为想多吃一点,长壮一点,就能帮妈妈做事情了。 有时,孩子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样「差」,父母要放下偏见和预判,学会倾听孩子,让孩子有机会说出自己的心声。

4

放手,给孩子空间

提及董明珠的教育,最让人钦佩的不是她的狠心,而是放手。

儿子曾对她提出过两点要求: 一、不干涉他的生活。 二、不要在妈妈的影子下生活。

恐怕许多父母都很难做到,但是董明珠却选择了尊重。

她任由儿子做自己喜欢的律师行业,自己找工作、租房子住,儿子还坚定地告诉她:「你能从零起步,我也可以。」

她也从来不管儿子交女朋友,但儿子的婚姻观让人欣慰:「婚姻不是买东西,今天买了,明天扔了,要认真负责。」

放手的背后是信任,相信孩子有向好向善的初心,以及自我负责的能力,而信任的力量在于赋能,会让孩子更自信、独立。

多给孩子一些决定权和空间,被信任的孩子都不会太差。

用平和的心态看待孩子。

很多时候,大人对孩子的不信任是一种心理投射,害怕教育失败,并将此作为个人的失败。

我们应该意识到,每个人的人生都是自己的,孩子的路终究要自己去淌,作为引路人,唯一能做的就是教育方向上无偏差,放下焦虑和控制,学会面对失控和分离,尊重和相信孩子内在的生命力。

只有父母与孩子建立了稳定的信任和依赖关系,家才会成为可依靠的港湾和信心之源。

为人父母,我们都是在摸索中成长,如果亲子间已经出现危机,一定要趁早修复。

毕竟,孩子的成长和依赖都是有有效期的,一旦错过,便可能永远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