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影评投稿专栏,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镜头重复?

笔者周末二刷了电影《金刚川》,个人感受就是两个字“好看”,比《八佰》要更加吸引我!而近期在网上有些关于《金刚川》的影评中提到的,电影中“大量”镜头重复的问题,我在这儿就不得不说道说道了。

笔者首先怀疑写出这些影评的朋友是否真的认真地看过电影,因为全片所谓的“重复”镜头加在一起不过几分钟,而且各个镜头都重复得很有意义,恰到好处。

复调叙事

《金刚川》这种电影表现手法,其实就是运用了复调叙事。复调原本是一个音乐理论中的概念,后被用于文学创作,也被电影创作者使用。

简单地讲,一个故事有两个以上叙事者就是复调。《公民凯恩》是多个叙事者讲一个故事,就是复调式叙述。诺兰导演的《敦刻尔克》不同人物对“撤退”这一事件的不同描述,也是典型的复调叙事电影。

三个视角互为补充

《金刚川》的重点时刻如B26轰炸桥体、榴弹炮远程炮击桥体、喀秋莎火箭炮摧毁美军阵地、延时炸弹引爆……这些词语不断出现在画面上,“士兵”、“对手”、“高炮连”三个视角互为补充,让这个故事更加立体和悲壮。二刷就很明显感受到复调叙事的精巧之处。三部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不少线索相互呼应,如草蛇灰线一般,需要细细观看,慢慢品味,才能领会创作者的良苦用心。

第一章“士兵”,是展示所有想要保家卫国、舍身往死的战士们上战场杀敌的英勇之心;

第二章“对手”,是从敌对飞行员的蔑视和惊讶来侧面展示战士们的不屈不挠和修桥的神速;

第三章“高炮连”,是将前两章积蓄的悲愤和压抑情绪,释放出来的“生死对决”篇章;

最后一章“桥”,一条由万千战士血肉铸成的"人桥",将整个故事的情绪升华。

看似不同的视角基于同一事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让我们能够更为细致的观看这一场围绕“桥”开展的攻防战有多么的艰辛与困难,但不同的视角,同时却又是相对独立的个体,因为每一个视角虽然都围绕“桥”展开,讲述的也是基于同一场战斗所发生的事情,但其中蕴含的却是不同的内在思想——对战争与荣誉的理解和转变,基于对手立场的称赞与钦佩,冰冷战争中火热的战友之情……

基于这个角度来说,《金刚川》对抗美援朝作战中一个鲜为人知的战斗的描述是极其成功的,对小处再次进行细致、深入的挖掘,让我们从另外的角度去感受,中国志愿军战士战斗的意义与价值,深思他们的牺牲与我们当前生活的联系。

在我看来,电影《金刚川》更像是一部能“窥一斑而知全豹,处一隅而观全局”的影片,它没有那般将振奋人心的东西直接掏出来给你看,而是旨在通过对“一斑一隅”牺牲的描述,来体现建国初期这场战争的艰难,以此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东西——那股振奋人心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