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是一个精密的机器,

肌肉、关节与骨骼的运作就像是机器上齿轮与齿轮的咬合。

健身的所有技术和理论都基于运动科学,

来源于科学的实验和运动员的比赛数据,

可比较,可分析。

音乐的演奏,

需要依靠人身的肢体来完成动作,

需要依靠演奏的技术来表达情感。

既然是动作,就可以通过运动解剖学来分析。

我们人的手部生理结构决定了我们怎样去抓握,

怎样去弹琴。

上臂、肘关节、前臂、腕关节、手掌、手指、指关节的结构,

就已经决定了我们在触碰琴键的动作中能够完成何种功能,

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本文将从运动学的角度,

浅析运动解剖学与体能训练在钢琴教学中的融合与运用。

如图所示

无论是生活中的抓握动作

还是演奏中的按下琴键

我们都需要收缩手指的屈肌

屈肌力量薄弱,触键上就会出现节奏不均匀的问题。

屈肌控制力弱,触键上就会出现「砸琴」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体生理结构决定了4、5指最为薄弱,尤其5指在手的末端最为细小,在「先天不足」且法不得当的前提下,弱指在演奏及教学过程中几度困扰着演奏者、教师与琴童。受遗传或长期错误练法下形成的1指凹陷问题,影响着演奏中的八度、和弦等支撑与发力问题。

法国学派的A·Cortot将钢琴技术的合理原则分为五个部分:

1. 手指的独立、平均与灵活

2. 拇指的内转——音阶——琶音

3. 双音和复调的技术

4. 伸张技术

5. 手腕的技术——和弦的弹奏

如何弹好八度(1/4)BP初级机能训练

如何弹好八度(2/4)BP进阶机能训练

如何弹好八度(3/4)Cortot教法(适合大手)

怎样循序渐进完善八度?——现代钢琴教学之父莱谢蒂茨基教你弹钢琴

*点击文章题目进行详阅回顾

这种分类方法,

也是结合了钢琴演奏的特点,

依据人体结构而进行分类的。

如何快速训练琴童手型

*点击文章题目进行详阅回顾(屈肌的控制技巧之一)

竞技体育中,我们先需要完成一个规范的动作,

才能够在动作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开展负重训练,

然后通过力量训练动作强化我们的基础体能,

最后找寻属于自己的专项(马拉松、篮球、羽毛球、举重等),

把之前的积累通过专项表现出来。

放在钢琴演奏中,也是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学习好基础的钢琴技法动作:

·轮指:一般轮指使用21、321、31、4321较多 但可以加入5指进行训练,让自己技术更游刃有余。

1.在同一个白键或黑键上,

使用指尖跳音的方式放松地演奏 1、2、3、4、5指。

每根手指练习100次,速度为节拍器60。

2.在同一个白键或黑键上,

使用指尖跳音的方式放松地演奏21、32、43、54、31、41、51

常规轮指不会有这样的指法,

但可以训练音阶和琶音的1指转位,

每组指法练习100次,速度为节拍器60。

3.在同一个白键或黑键上,

使用指尖跳音的方式放松地演奏321、432、543

每组指法练习100次,速度为节拍器60。

·琶音:
1.把琶音还原成三和弦,

放松地弹奏不同八度的和弦,

相邻的两组五十遍。

2.把琶音拆解成 1 24/23 1组合,

放松地弹奏相邻的两组音 五十遍。

3.琶音的每个音用指尖跳音,

练习5组,每组4次,速度为节拍器60。

·颤音:相邻的两个音拉宽距离以及加厚两边单音变成双音以上就是震音,颤音/震音是钢琴演奏技术的一个难题。这里提供一些简单好理解的方式希望能帮助大家。

1.双手五根手指分别保持按住CDEFG,

分别用手指挥动、指尖跳音的方式弹奏 1、2、3、4、5指,

每个手指用这两种触键法练习300次,

其他不弹的手指保持不动,

节拍器可以从60的速度开始。

这个练习的目的是为了锻炼单个手指,

尤其是传统弱指4、5指的力量与发力。
2.双手五根手指分别保持按住CDEFG,

分别用手指挥动、指尖跳音的方式弹奏

12、13、14、15、23、24、25、34、35、45的颤音组合,

每个颤音组合用这两种两种触键法练习300次,

其他不弹的手指保持不动,

节拍器可以从60的速度开始。

这是为了练习各个颤音组合的灵活与发力。
3.双手五根手指分别保持按住CDEFG,

分别用手指挥动、指尖跳音的方式弹奏

24-35、13-24、12-34、12-45、23-45的颤音组合,

每个颤音组合用这两种触键法练习300次,

其他不弹的手指保持不动,

节拍器可以从60的速度开始。

这是为了练习各个双音颤、震音组合的灵活与发力。

以及锻炼多声部的演奏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我们来观看一组通过运动学技术

在钢琴教学与演奏中的实际运用

训练前后对比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