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留下来无数广为流传的俗语,包含了祖先的深刻智慧,而“笑贫不笑娼”就是其中一句。

“娼”不单单是指行为不好的女人,也指那些表面干净风光,背后却为了富贵生活不惜手段的人。

如今,物欲横流,金钱至上成为众多人的真实写照。

之前的“绿地事件”曾公开这样一段录音:

“他可以给我3000万,你只是我的安全牌。”

这是一位高学历的已婚女性在出轨之后,对自己丈夫说的话。

她出轨,出的理直气壮,拜金,拜的毫无顾忌。

“笑贫不笑娼”在这种社会风气下,只要有钱赚,就没人觉得可耻。

电影《李茶的姑妈》里,富豪问一个前台:

“你愿意为了金钱抛弃男人的尊严去攀附一个女人吗?”

前台说不愿意。

富豪说:“活该你那么穷”。

确实,钱是个好东西,人人都想拥有,但笑贫不笑娼,很现实,也很可悲。

但我想说的是,一个人精神上的贫穷,比物质上的贫穷更可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笑贫不笑娼”是对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价值观的讽刺,是对这个病态社会的一种谴责。

其实它的下半句“救急不救穷”更加现实,说出了人情冷暖。

“救急不救穷”,指只能救一时的急难,不能救长时间的穷困。

因为,贪心是人的本性。

俗话说:“斗米养恩,石(dàn)米养仇”。

人在困难的时候,如果你能给予他很小的帮助,他都会感激你;

但如果帮助太多,让对方形成了依赖,有一天你不再给他帮助,他就会怨恨你。

因为他已经习惯索取,并且认为你帮助是理所当然的。

中国是人情社会,借钱之事时有发生。

而人在面对金钱的时候,最能暴露本性。

如果不慎借给人品差的人,钱就变成了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最后闹得不愉快,反目成仇,亲人变仇人。

有人问:贪婪是什么?

贪婪就是不知好歹,天上给你掉了一个窝窝头,你还嫌弃窝窝头不好吃,想要再掉个馅饼下来。

之前,大衣哥朱之文家门被踹上了热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衣哥”成名以后,村里人把消费朱之文当作是拥护,每天上门求助的、看病的、借钱的村民数不胜数。

朱之文基本都满足了他们的要求。

他给村里办了不少事,但并没有换来村民们的尊重和爱戴,反而是变本加厉地打扰。

他曾自曝自己一年借给村民一百万元,却没有一人归还欠款。

这其中,有人连续借了4次,非但不还,还要借第5次,大衣哥不答应,对方就说大衣哥不可理喻。

记者也曾采访过一些村民。

记者:你借过大衣哥的钱吗?村民:借过。

记者:你打算还他吗?村民:他的钱都花不完,谁还想着还他?

俗话说,借钱还钱,天经地义,这位村民却是心安理得借钱不还。

持此之外,朱之文为村里修路,可村民说:

就修了这么些,修的太少了;

他要想叫俺说他好,就为庄上每人买辆小轿车、一人再给1万块钱。

大衣哥的帮扶,不仅养成了某些人好逸恶劳的心理,还助长了他们永无休止索取的气焰,甚至还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生活中,借钱给别人之前,要看他是一时之急,还是一直都穷困潦倒。

救急是出于我们的善意,希望他们能够走出困境。

不救穷,是因为一个人如果勤劳踏实,生活不可能一直穷困潦倒,他们的生活之所以不见起色,多半是自己好吃懒做。

这种人,你能帮得了一时,帮不了一世。

因为人活一世,懂得自强才是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