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发布。全会称,“十三五”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面依法治国取得重大进展,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成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进一步彰显;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结构持续优化,预计二〇二〇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一百万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初步核算,2019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99.0865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6.1%,距离100万亿大关只有一步之遥。其中消费依然是中国经济的最大助力,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7.8%。

2018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9003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6%,实现了6.5%左右的预期发展目标。

2017年,GDP现价总量为820754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减少了636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8%,比初步核算数下降0.1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现价总量62100亿元,增速为4.0%,占GDP比重为7.6%;第二产业现价总量为332743亿元,增速为5.9%,占GDP比重为40.5%;第三产业现价总量为425912亿元,增速为7.9%,占GDP比重为51.9%。

2016年我国GDP增速为6.7%,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744127亿元。第一、二、三、四季度GDP分别同比增长6.7%、6.7%、6.7%和6.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GDP增长原因:

1、区域协调性增强

从GDP增速来 看,中西部地区 增速明显高于东部地区。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表示:“中西部地区加大了发展力度,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获得向西开放的机遇,培育出新的动能。中西部加速发展,使中国地区的总体差距缩小,表明区域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在增强。”

2、服务业成为主要动力

与世界发达地区相比,各省(区、市)在服务业发展上仍有较大进步空间。陈耀表示,发达国家的大城市服务业占GDP比重一般达到80%以上。过去长期以工业、制造业为主体,高消耗产业占比较大,而服务业的增长使得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得到缓解。

3、新动能加快成长

中国新动能的崛起不仅短期内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旧动能不足带来的负面影响,而且从长期看给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了支持。未来在政府制度创新、市场机制驱动和企业积极参与等有利因素推动下,经济动能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并由碎片化逐步转化为集群化,最后形成稳固发展新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