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阶琶音技术是钢琴技术的基础,也是钢琴作品的主要组成素材。

各种经过句要求演奏者的手指,在高低起伏的黑白琴键上快速跑动,这点跟跨栏等田径运动非常近似。

两者都对演奏者/运动员的速度、灵敏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基于运动学的理论基础,让音阶琶音练习,向跨栏等田径训练技巧借鉴成为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海平作为刘翔的恩师,在长期的运动员及教练生涯中,为我们总结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我们在赞叹其推动中国田径事业发展的同时,也应当怀着感恩的心情去学习借鉴这些经验在钢琴教学中的指导运用。

孙海平教练

曾谈自己当运动员时候走过的弯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做运动员时训练非常刻苦,经常是一天四练(早上、上午、下午和晚上),一周24次课,可成绩还是不提高,还总觉得练的不够,于是周日上午就再加一次课,一共练25次,训练的刻苦程度当时在上海队是出了名的。

可结果是成绩水平却没有提高,当时在组里虽不是最差的,也是倒数几位的。不仅如此,还带来一身的伤病。”

当时照搬前苏联的训练模式,在这种环境下,孙海平的运动生涯可谓是郁郁不得志,但他并没有消沉,在成为教练之后内省外用,将自身体悟与国际先进理念相结合:

1.重新划分训练周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海平:“不光是刘翔,其他几个队员如曹靖等也都有提高,这与我们采用的新的训练周期有关,即摒弃过去那种长时间的大周期训练,采用小周期,不要使疲劳积累太深。”

这一点已在国际上成为共识,国外运动专家认为发展运动和灵敏性训练的最佳方式为:“以快速的短程训练与频繁的休息间隔(2-3分钟)相结合。

而国外钢琴教育专家也得出相同的结论:“演奏者在练习过程中产生疲劳,休息间隔(中断练习)能消除疲劳,精神得到恢复,再次练习能力将有所提高,有利于突破因长期练习无效的瓶颈。”

教师Tips:集中精力快速练习一段音阶/琶音数遍,后停止练习休息数分钟,再集中精力快速练习之前的片段。反复数次,效果会比单纯练习不中断好很多。

两种中断

学生如果出现任何错误,需要立即停下,不能混完一遍。此时的中断,老师需要指出学生的错误,需要学生自己复述并示范慢速改正后,调整呼吸后继续练习。
符合要求无错的前提下,尽可能快的演奏数遍至2-3分钟。停下学生总结刚才的演奏,休息,一个小周期结束,继续开始新的周期。

2.训练负荷的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海平:“从目前世界优秀选手来看,在训练中的变化、特别是训练负荷方面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训练强度上,而不是训练量,这是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对此,我的体会如下:

(1)长期大量的低强度训练容易造成疲劳

(2)低强度的训练不会对专项形成有效的刺激

(3)低强度大负荷训练不利于专项水平的提高

(4)有一定强度要求的训练有助于运动员稳定状态,在比赛中发挥水平。”

在田径练习中,训练强度=距离(米)÷时间(秒);

在音阶琶音练习中,训练强度=距离(音数)÷时间(秒)。

换而言之,合乎标准的情况下,速度越快,强度越高。

长期大量的低强度训练容易造成疲劳,由上文公式可以看出:

长时间大量的慢速练习容易造成演奏者的精神/肉体疲劳,从而影响练习效果;

大量的慢速音阶琶音练习,此时大部分演奏者会处于一种“大脑放空”的无脑练习状态,不利于演奏技艺的提高。

(此处的慢速练习指的是低强度低质量的无效练习,日常练习中仍要建立在精准熟练的基础之上,再拉高训练强度。)

大部分钢琴家也有同样的建议,肖邦和霍夫曼都建议每天练琴时间不宜过长,相较单纯时间的堆砌,练习需要高度集中精力(此处的强度不单纯是指速度)。

教师Tips:用节拍器测出学生跑动清晰均匀所能达到的最高速度,将此作为强度测定的基准,在每次练习之前,热身达到这一速度后,集中精力快速(高速下,学生的注意力将高度集中)演奏2-4遍音阶/琶音。同时参照第一条建议,休息与练习反复几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