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音」,是“器乐演奏、音乐教学”经常讨论的永恒话题之一。

装饰音的应用与发展,与文艺复兴→巴洛克时期的美学概念、科技、建筑、人文息息相关。

在我们开始「装饰音」这个话题之前,先来了解一下巴洛克时期的历史背景: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巴洛克,来自法语Baroque,是一形容词,意指「不规则的,凹凸不平的」

巴洛克艺术是一种复杂、奢侈与浮夸的艺术,它的兴起与罗马天主教反宗教改革运动及西欧国家君权的加强(特别是法国、西班牙和葡萄牙这些拉丁国家)有极大关系。

马丁路德,从旧天主教分离的新教(基督教),进行宗教改革,大量的把拉丁文圣经篇章、赞美诗翻译成德文。

由于文艺复兴时期,启蒙思想的抬头,平民百姓开始有自己的思想。教会、宫廷有见及此,极需表现动感与富表现力的艺术,去展示教权、君权,作为对抗。

两者(新教、天主教)的对抗,争相兴建金碧辉煌的教堂,

当时的天主教教堂,作为当代的敛财之最,罗马教廷的中心-梵蒂冈,美轮美奂的圣伯多禄大教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把教堂兴建成这样,不知得搜刮多少民脂民膏

当时的皇族贵族,也深受影响,

王公贵胄们争相效仿以这种模式建造自己的居室。举世闻名的凡尔赛宫:

整个西方的上流社会充斥奢华、浮躁之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旧教的碰撞,衍生的其他政治宗教影响:

1. 使人们获得信仰自由

2. 推翻天主教的绝对统治

3. 推动德意志邦联的统一

4. 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

中世纪时期欧洲教会独大,主要是礼仪性乐曲的创作,单纯以“与神沟通、赞颂上帝”作为创作目的。

而文艺复兴时期摆脱了这种创作目的,逐渐转移到“表达人的情感”为根本创作目的。

总而言之,

「巴洛克」的艺术、建筑及音乐给当时人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听觉冲击。

它打破了自中世纪以来,理性的宁静和谐。

「装饰音」的由来

音乐,逐渐摆脱了中世纪以来的宗教束缚,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非常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

为了获得夸张的、富戏剧性的音响效果,

巴洛克时期的作曲家多用极具装饰性的音型、节奏去 「装饰」旋律。这与当时的建筑、美学概念,完美的呼应。

这正是「装饰音」的由来。

乐谱的记谱法,从古希腊时代(公元前800-公元前146年)的口传、文字记谱法,

经过古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一千多年的演变,变得日渐规范。

在教会进行弥撒前后的暖场时间,出现了一新曲种toccata(托卡塔)。

它是一种具即兴性质的乐曲

古时的乐器,因制作工艺上的相对落后,表现力不如人声丰富,以至于器乐演奏者没什么发挥的空间。器乐,从一开始是作为声乐的伴奏、陪衬角色而存在。

后来,乐器制造工艺的提高,音乐表现力逐渐丰富。

托卡塔,纯器乐的「前奏」,从最初的「暖场」用途,

慢慢地也发展成一独立曲目的存在

让作曲家、演奏家,能更全面的展示自己的作曲技法、演奏技术。

有见及演奏者带有「胡乱诠释作品」的自由装饰旋律的方式(没办法,古时的演奏者大多的演奏水平很是业余,地位比作曲家要低),作曲家为了规范乐曲处理,而设计的 各种符号标记的装饰音。

「装饰音」符号

装饰音符号,表示该音符应作某种装饰性演奏的音。

当然,不同时期、国籍、乐派、以至于每一位作曲家,

都有自己对装饰音的偏好与处理习惯。

时至今日,音乐学家、与研究乐谱的专家们,仍然为「正确的装饰音处理方式」争论不休。

在此提供的,并非「唯一」的装饰音符号处理方式。

而是,其中之一合理的、最易于计算节拍的 装饰音处理方式。

装饰音的时值计算,在于所装饰的音,是选择:

i.「霸占」装饰音音符本身的时值;

or

ii. 在 「出现装饰音符号 前一音」的时值内。

杨子乐老师所教的正是前者。

主张先以「拍点后完成」的演奏方式作学习。

在这里,并非去研究每个作曲家、每个国家、乐派时期的装饰音演奏习惯。

是为了提供给初级琴童,一个合理的装饰音演奏方式,

演奏方便、计算时值方便是第一位

现在,针对以下几种最常见(应该说是英皇考级试题中最常见)的 装饰音符号:

1. 波音

2. 倚音、碎音

3. 颤音

4. 回音

01

波音 mordent

波音,mordent,拉丁语bite,「啮咬」的意思。

CPE 巴赫,J.S. 巴赫之子,著作的《论键盘器乐演奏的真谛》一书中提到:

「波音,把音符连接、填充,使之辉煌的核心装饰音」

「应尽可能 快速的演奏,以表现尖锐的音响效果」

波音分为基本两大类:

a. 上波音

在此,我带出「中心音」的概念。

如上图所示:以右手 小字二组C 为「中心音」

「上」波音,顾名思义,就是牵涉中心音、与其「上」行级进的音,

中 = C

上 = D

中 = C

「中上中」,代表 CDC。

PS:「中心音」的概念,在接下来的各种装饰音,都会一直被提及。

b. 下波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上示例,同以右手 小字二组C 为「中心音」

「下」波音,就是 牵涉 中心音、与其「下」行级进的音,

中 = C

下 = B

中 = C

「中下中」,代表CBC。

也有带变化音记号的波音:

「上波音」标记的正上方,多了一「降号」,这个降号,针对「上」那个音降半音。

于是,成了「中-降上-中」,C – bD – C。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理,「下波音」标记的正下方,带一「降号」,针对「下」那个音降半音。

于是,成了「中-降下-中」,C – bB – C。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这里引用「拍子单位」一词(如上图所示),

为了把「一拍(四分音符)」、「拍子单位」 作有效区分。

拍子单位,可以是任何时值的音符(二分、四分、八分、甚至是16分音符为拍子单位均可)

也是诸位老师口中的「小分拍」,两者意思一样。

加插「拍子单位」的概念,为了把大单位的拍子化整为零,更利于计算节拍。

02

(i)倚音 appoggiatura

倚音,appoggiatura,是巴洛克时期其中之一最重要、最常见的装饰音。

「倚」,顾名思义是「倚靠」的意思,从一个不协和音,「挨着、倚靠」在一个下行级进音 进行解决。

如下图所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倚音,不是「快速弹奏」的装饰音

快速的「倚靠」,就不是 依靠,是「跳楼」。

02

(ii)碎音 acciaccatura

碎音,acciaccatura,来自于意大利语的schiacciare,「粉碎」的意思。

同是从一个不协和音,进行到下行级进音进行解决。(详见 倚音)

然而,碎音,与波音的力度处理方式类似,

「应尽可能快速的演奏,以表现尖锐的音响效果。」

碎音,也称为「短倚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乐谱研究者,会坚持把「碎音」,提前于正拍的拍点前出现。

杨老师重申,在此展示其中之一合理的、最易于计算节拍的 装饰音处理方式。

03

颤音 trill

颤音,trill,有「摇摆」的意思,

涉及 「上行级进音」、与「中心音」进行快速的交替演奏。

以「上中上中……」的方式演奏。

弹多少双 「上中」,视乎乐曲的速度而自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另一种的处理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颤音,可标记成:

「tr」

「tr~~~~」均可

如有加上 前后缀 的颤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若老师们要想教好、弹好 各种装饰音,

必须把装饰音的前、中、后,与「拍子单位」的拍点对齐

它是拍点→拍点之间的练习。

以下列片段为例,来自于莫扎特C奏鸣曲KV545第一乐章接近呈现部结束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上两个示范,各有什么问题?

第一条:忽视下小节拍点练习,弹完一堆颤音,虽然节奏保持还好,到下小节前突然卡壳。

第二条:忽视「拍子单位」的练习,不仅是颤音不均匀,左手的低音分解和弦,节奏也「忽快忽慢」。

如只练习「装饰音」本身,忽视拍点与拍点之间的节奏练习,

就会造成以上的情况:

正确的颤音练习方式,需要挨个「拍子单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以「更小的拍子单位」作练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是,左手的每一个16分音符,刚好对上右手颤音的「上方音」。

不是A音,而是B音。

各位感受一下,稍微夸张的突出右手B音。

04

回音

回音总是让很多老师感到棘手

「回音总是弹不好」貌似是很多老师演奏、教学上的问题。

其实,我们只需要好好的阅读回音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往上爬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转到中间点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后沿着线路 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拐回中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音,是为「上中下中」。

请看以下示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把「中心音」C,拆分为:

上 = D

中 = C

下 = B

中 = C

「上中下中」= DCBC。

回音记号,还有另一种形态,「逆回音」。

是在「回音」中间加一竖线,

与「回音」相反的处理方式,「下中上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带变化音记号的 回音:

回音符号(上方 降号、下方 还原记号)

是为:「降上 - 中 - (还原下) - 中」的处理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各位请留意以上数个回音符号,它们的位置都在「中心音」的正上方,

位于「中心音」右上方的音记号,会更棘手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这个回音符号,

不处于 「中心音」的正上方,

需要把第一拍的C,

以「拍子单位」、或叫做「小分拍」,把四分音符的时值一分为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把 「中心音」的音高(C)按一个八分音符的时值,

从后半拍的八分音符时值,平均分为「上中下中」四个音

于是,变成「中 - 上中下中」的处理方式。

那如果「中心音」,是附点音符,那怎么处理呢?

请看下图所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附点音符的节奏,

相比非附点音符,时值的计算略复杂。

因此多倾向于把音符分为两个非附点音符。(上图所示为: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组合)

同样的,是为了演奏方便、计算时值方便的考虑。

还有一种处理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把「中心音」的附点四分音符,拆分为「八分 + 四分音符 的组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回音之后,出现的是与「中心音」相同音高的音,那咋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诶?这里有问题

由于弹奏上的困难(同音快速弹奏的难度高),

故需在「中 - 上中下中」作微调。

把「中 - 上中下中最后出现的「中」拿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可以下图的处理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拿掉一个音后,需要把剩下的音均匀,

以合乎总时值(图上所示四分音符)

把「中 - 上中下」的「上中下」均分八分音符时值,是为16分三连音。

至于其他附点音符的回音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演奏装饰音」 TIPS

在这里,针对孩子学习演奏装饰音,有以下几点指导和建议:

1. 演奏装饰音,建议把手和手臂放松。太用力、太紧张的装饰音,比主旋律还重要,就达不到「装饰」的效果。

2. 当相似的装饰音型出现时,最好在力度处理加以变化。

3. 弹奏快速颤音时,指尖离键越近越好。

4. 若装饰音处理起来笨拙,可以进行一些非常规的手指练习,如较短的颤音用3132指法,较长的则试用313231323132等等的指法来处理。

「装饰音符号」后为其他各国作曲家所采用,延续至浪漫派初期。后来由于装饰音複杂而多样,使用和解释十分混乱。十九世纪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尼首先废用这些符号,而用谱上具体的写出每一个装饰旋律音的音高、节奏。

或以不同装饰性音符附加在骨干音符周围,用来增加乐曲的表现力。(如李斯特、肖邦 惯用的小音符)

人们喜欢把巴洛克的音乐解读为「天人合一的宁静致远」,然后弹的毫无生气,让人昏昏欲睡,个人不敢苟同这种演奏方式。虽然受当时的器乐表现能力所限(羽管键琴难以做到的延音效果,音量变化小),窃以为巴洛克时期社会上,艺术上崇尚华丽、奢侈、浮夸,与「宁静致远」不可能在一个路子上的。把乐曲诠释的淡泊明志,恐怕不是作曲家的本意。

古典主义的兴起是从巴洛克晚期的作曲家(海顿、斯卡拉蒂)有鉴于巴洛克风格音乐过于华丽,复调音乐难以听的懂,转而寻求简约、中产阶级们(那年代农民百姓还是难以有接触「艺术」的机会)易于理解的主调(旋律+伴奏)音乐。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严肃、平衡、含蓄」是大多从事音乐的人对其的第一印象。

实不能简暴,纯以今时今日的角度去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