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群作为交流信息、沟通感情和分享资讯的网络平台已经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小编作为一名文艺爱好者就加入了不少地方文艺协会的会员交流群,但这些群里坚持学习讨论长达一年以上不曾中断的特别少。今天我就为大家分享这样一个群:甘肃某市级《红楼梦》研究会的会员及爱好者群“红楼夺目红”。我们看看群里的日常讨论,话题从《西游记》里孕育出孙悟空的灵石和《红楼梦》中女娲补天弃而未用的顽石两者之关系开始(为保护个人隐私,群昵称都用代号表示)。

甲:@乙是不是《西游记》突出悟空的成于天地之初,来历极为不凡。而《红楼梦》表现了怀才不遇的苦闷失意。一个是英雄之书,一个是才子之书。

甲:@乙群主主张漫谈红楼,咱们今晚先胡说红楼。

乙:@甲那就说明这两个石头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但都联系到了石头,那大概是受到了女娲炼石补天这个上古神话传奇故事的影响。英雄之书,才子之书,说得有理。

丙:《西游记》小时候好像只看了一遍,六小龄童的悟空形象更契合少小的心理,好像就此忘了小说,再没读过。《西游记》里的石头好像是天地自然生成,自己吸纳日月精华有了灵性,更具有自我随性的个人主义,所以猴子才需要一个紧箍咒来约束他。《红楼梦》里的石头是女娲炼来补天的,被炼之初就被赋予了某种大责,石头也渴望有才补天,不料却被剩下,抱负职责不得实现,所以悲嚎?

丁:石头这个问题值得探讨,佛家有“顽石点头”的故事,连石头都有悟道的时候,何况人哉?

甲:@丙《西游记》讲了一个成佛就需要受约束限制的故事。《红楼梦》讲了一个过度约束残害本性的故事。这么说,两个故事主题刚好相反。

乙:@丙哦,对对!《西游记》里的石头主要突出他顽石的本性,《红楼梦》的石头主要突出他无才补天的境遇,姐姐提点的太对啦!

甲:@丁果然两个石头最后都得道了。是不是也可以这么理解,每个人都是顽石一块,历经磨难之后,才会开悟并得道?

丁:明代有白话短篇小说,如冯梦龙的“三言”、凌蒙初的“两拍”,此外还有着《醉醒石》、《石点头》等等。清代的小说继承了明代的积累,又有着自己独特之处。清代还有一本《五色石》。

甲:真的是:自从锻炼通灵后,便向人间觅是非。

乙:@丁顽石历经磨难开化悟道,《西游记》讲的是佛教故事,《红楼梦》讲的是世俗生活,两个故事的主旨不一样,但是也有一些相通的观念。

丁:@甲解得妙!@乙是的,都受到所谓度脱小说的影响。

甲:@丁曹雪芹写《红楼梦》时,一定有了这些积累,再经过他的思考,以石头开端,也契合红楼梦的悲剧色彩。

丁:@甲是的。

甲:@丁 原本以为是神仙美玉,不过是顽石一块,是不是也像极了我们的自我评价,由童年少年时的自命不凡到中年的归于平淡。所以这个石头让我们特别有共鸣。

丙:@甲 一块石头的宿命,应该是受到约束规制的磨砺脱离自己的天性而最终成佛呢?还是应该反抗约束哪怕最终失败也要恢复自我天性回归大荒呢?

丁:中国人对石头和玉有一种特有的执着,玉文化更是可以追溯至八千年前。陆机《文赋》有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

丙:@丁 应该是吧,我对石头的喜欢,最早开始于五六岁时跟着妈妈去村子旁边的泾河边上,妈妈洗衣服,我捡指肚大小的可爱石子开始。

丁:@丙成佛其实就是回归本如,所以佛也叫做“如来”。

乙:@丁什么是本如?人之初吗?

丁:@微雨燕不是,宇宙万物的本源。

乙:女娲炼就的五色石高十二丈,方二十四丈,数量是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一年的十二个月,二十四个节气,三百六十五天,刚好凑成一年,补天的神话也得到了创新和补充,多出来的这块石头刚好就没有啥用处,曹公的构思有出处,有依据有发展,有说服力,因而魅力无穷啊!

戊:我理解《西游记》也表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题,以佛道文化的出世来救赎俗世困扰,也就是儒家的入世中所遇到的困顿,尤其是心灵的困惑,可以被佛道的出世来引渡。其实跟《红楼梦》也有相似之处。

甲:@戊《西游记》讲明了出路,但这个路只有天生石猴悟空能走,其它妖魔鬼怪终究难成正果。《红楼梦》没有指明出路,落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是我们庸常凡人的真相。

戊:石猴的形象意义,我结合一些佛道文化理解分享给大家:有学家认为,《西游记》的师徒形象具有隐喻意义。唐僧是个体的人,一个历经万难的跋涉者,小说反映在人生旅途中如何成就自我的历程,而人生就是一场修行。其中徒弟几人被喻为一个人的眼耳鼻舌身意,若想完善自我,佛家说修成正果,首先要从自我的修正做起,就要时刻觉察各种觉知带来的意念,剔除由外引发的恶念,回归本性,即可找到归宿。而石猴就是意,也就是我们的一颗心。佛家认为,每个生命个体都是本自具足,都是那天地日月之精华而成,所以只要心无外物,收回本如,就找到自我,便可成佛。而佛其实就是宇宙的大智慧。八戒喻指一个人的眼耳鼻舌身,就是各种感官。他贪图各种欲望,恰是由于这些感官不断被外界引诱影响而使心念蒙尘,所以佛家讲要观自在,道家讲心不外求,儒家也说要慎独。所以给悟空一个紧箍咒来时时戒定。白龙马便是知行合一的隐喻,一旦身心一致,便可内外贯通而自然知行合一成就事业人生。所以,虽是取经故事,但隐喻性是其独特的方式。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大家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欢迎留言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