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生态复杂多变,我们需要从大量个案中寻求舆情变化规律和趋势性风向,发现风险点和突破口。陷入舆情泥沼的涉事主体要寻找行之有效的解决之路,也需要对大量事件进行观察、研究、量化,此时大数据案例库就显得尤为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微热点舆论危机案例库围绕爆发力度、传播深度、风险强度和引导效度等四大维度,全面复盘舆情发展进程,将事件处置得失进行量化分析及梳理、总结,为涉事主体提供决策参考。据微热点大数据研究院统计,在2020年1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平台共计收录11228条涉“公安”相关事件,微热点案例库详细分析了其中137例较具研究价值的案例,下面就以“罗某某事件”为例,来体验大数据案例库的独到之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案例概况】

2020年8月底至9月初,一则“网民爆料自己与男友罗某某第一次约会时,在未征得其同意的情况下被‘强奸’”的相关信息引发舆论关注。针对当事女生梁某的指责,罗某某方面多次发声强调“正常恋爱”“没有强奸”。9月5日,梁某委托律师发布声明,称罗某某没有强奸自己,同时向公众和罗某某及其家人道歉。据案例库概况显示,在2020年8月29日至9月9日期间,相关事件的网络传播热度指数达25.01,全网信息量达到113万条。因触及敏感话题“强奸”且后续事件出现反转,网友负面情绪较为显著,敏感信息占比达到52.84%,事件舆情风险较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件经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月29日至9月1日期间,当事人罗某某@L倔强青铜10431 ,自称罗某某姐姐的微博账号@Ivy晴天呢呢 连续发布微博,描述罗某某与梁某之间的情感纠葛与部分聊天记录截图,强调“正常恋爱”“没有强奸”,并称“法院资料已经提交快两个月,等待开庭”“刑事诉讼同步进行”;此外,当事人罗某某@L倔强青铜10431 发布一段与女子对话音频,配文称“梁某母亲对我的指责:怪我分手的时候没处理好,不然也不会污蔑我强奸”。

8月31日,有媒体报对相关信息进行了报道,事件持续发酵。报道称,一女生(梁某)表示,某银行前员工罗某某(罗某某)性侵她后强行确定恋爱关系,之后多次侵犯侮辱,“他被银行开除”。罗某某(罗某某)表示,系主动离职,女方污蔑并报警,他已向法院起诉女方侵犯名誉。女方表示暂不接受采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月4日,当事人梁某@加油吧Vicky 微博被清空,同时,媒体人@一个有点理想的记者 称,“据了解,刚刚,梁某的代理律师@上海滩小律师 受梁某委托,已电话联络罗某某的律师,表示愿意向罗某某道歉、澄清事实并寻求和解”。

同日,当事人罗某某@L倔强青铜10431 发布《罗某某的自白与呼吁》,除再次强调“正常恋爱”“没有强奸”等信息外,他也提到由于这件事引发网民的声讨,自己被迫离职,并对家人带来正常生活负面影响。罗某某表示,“在这件事件之中,我自己遭受了巨大的身心伤害,现在完全社会性死亡,声誉尽毁”。另据消息称,罗某某表示半年搬家3次,工作换了3个。罗某某发文后,舆情出现转折,有网友开始质疑当事人梁某爆料事件的真实性,形成第二次讨论热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月5日,梁某通过另一个微博账号@加油吧Vicky1 称,“删除微博是双方律师多次协商的结果,加上重庆公安多次让我不要用舆论影响司法”,并指出“造谣我委托律师道歉,误导网友以为这个案子彻底反转”。

9月5日,据媒体报道,警方已展开调查,北京互联网法院已受理罗某某与梁某等网络侵权责任纠纷一案,事件仍在持续发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9月5日,梁某委托律师发布声明,称罗某某没有强奸自己,因双方“没有处理好分手事宜,才会在网上曝光冤枉罗某某”。梁某同时向公众和罗某某及其家人道歉。罗某某再度表示“正常恋爱”,并称“已放弃了所有刑事控告,民事名誉侵权诉讼正常进行”。

9月6日,梁某@加油吧Vicky1 发布道歉声明,称罗某某“没有强奸”并道歉。基于梁某否认“强奸”并道歉,且无司法机关调查处置情况的公布,本事件逐渐退出舆论视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传播分析】

从信息走势图来看,“罗某某事件”在8月29日即引发舆论的较高关注,31日达到舆论峰值,随后舆论呈下降趋势。9月4日至5日期间,罗某某发声、梁某删除微博、梁某否认道歉、梁某否认“强奸”等相关信息再度推高全网信息量,令全网信息量达到另一个舆论高峰。经统计,相关信息网络传播过程中敏感信息占比达到52.84%,可见相关信息引发了舆论的负面情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相关信息微博传播情况进行统计显示,87%的网民通过转发微博的形式参与讨论,一次转发占比为64%,二次转发占比为14%,三次转发占比为6%,四次及以上转发占比为16%,侧面说明网民参与讨论热情较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舆情分析】

从微博网民转发、评论相关信息最常使用的表情来看,梁某否认“强奸”前后,网民情绪有所不同。罗某某与梁某各执一词期间,网民多呈现出对梁某的同情和对罗某某的谴责,如“泪”“吐”“怒”等表情反映网民该统计时段的情绪。在事件反转后,网民多呈现出对梁某行为的费解和讽刺,如“费解”“二哈”“摊手”等表情反映网民该统计时段的情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某某事件”爆发初期,舆论对梁某的遭遇多持同情与支持态度,亦认为罗某某确是存在“强奸”等行为并表示强烈谴责。如资讯博主@重庆文娱资讯 称,“这事终于上了热搜,昨晚看到一半就气得要死,恶心到睡不着觉!希望法律严惩这种人!罗某某至今仍逍遥法外”;微信公众号“桌子的生活观”称,“这种人,不配得到爱情,只配得上一副冰冷的手铐”;娱乐博主@Ellieluh 称,“我没话说了,快让那个人接受制裁”。

随着当事人罗某某方面的回应,双方各执一词的局面令部分舆论对表示梁某提出了质疑。如音乐博主@还是你甜爷 称,“看完这个聊天记录,彻底相信男方了”;娱乐博主@-松萘希希子 称,“罗某某这事我一开始虽然很气愤,但是想起来又觉得哪里怪怪的,希望互联网不要再消费网友的同情心了”;微博大V@冷敏寒子夜 称,“我比较倾向相信男方”。

还有部分舆论表示“让真相飞一会儿”,如法律博主@谈典看法 称,“相信大家和典叔一样,很关注和关心此事背后的真相。但由于没有任何官方的通报回应,也没看到相应的证据,本着不再‘好了伤疤忘了疼’的教训,还是有一部分网友清醒地提醒自己和大家:让子弹再飞一会儿。这是对的”;互联网科技博主@乔凯文 称,“现在事情还没有调查清楚,女方也没有拿出确凿证据,再飞一会吧,我也怕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事件发生反转,梁某方面否认“强奸”并致歉后,舆论趋向谴责梁某,并呼吁罗某某法律维权,如电视剧博主@HI藤下的秋千 称,“这个女人很可怕,整个戏精上身”;互联网科技博主@鍋盖頭司令 称,“别太心善了,对于一个如此诬陷你的人,你得让她尝到恶意诬陷的后果”。

部分舆论对梁某所需承担的法律责任进行剖析,认为其捏造事实并在网上散布、捏造被强奸的事实而报警,需承担刑事责任;并认为即便罗某某一方“放弃所有刑事控告”,梁某也必须承担责任。如百家号“透过心眼观社会”称,“‘罗某某梁某事件’的落幕不能止于梁某的一纸道歉,公安机关必须立案侦查并依法追责。因为从法律角度说,即便罗某某一方已经明确表示放弃所有刑事控告,并不意味着梁某不需要为这部狗血剧承担刑事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部分舆论将关注点指向围观的网民,认为部分网民偏听偏信、甚至对罗某某实施网络暴力,呼吁网民日后遇到类似事件,应谨慎吃瓜、静待真相。如百家号“透过心眼观社会”称,“于围观的吃瓜群众来说,遇到这类维权案件,应当伸出援助之手,不能冷酷无情。但同时,要把握好界限。作为对内情不了解的外人,不宜在第一时间根据一方说法就先入为主地恶意臆测下结论,不能因一方的性别、社会角色而直接站队给人事先定性定罪泄私愤,一定要理性分析,要讲法律、讲证据、讲道理”;微信公众号“长安剑”称,“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舆论场,到底还能不能吃瓜?这个瓜应该要怎么吃?今天长安君送出3个‘千万’级经验——第一,请千万守好底线;第二,请千万保持耐心;第三,请千万保持定力”。

【舆情点评】

“罗某某事件”涉及性侵且情节反转,因此引发舆论强烈的负面情绪。但在本事件的热议期,没有司法机关进行公开回应。从舆情角度而言,司法机关的公开回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化解”舆论的负面情绪,令网民寄希望于司法机关查明真相、让违法者受到应有的惩罚,令更多的网民持“冷静关注、等待调查结果”的状态,缓解网络舆情风险、避免或减缓“网络暴力”的发生与蔓延。而司法机关无公开回应的情况下,舆情风险将会更高;且可能引发舆论对司法机关的质疑声,令自己陷入舆论漩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虽然当事人梁某已经否认“强奸”并公开致歉,但是事情原委、相关人员应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司法机关应查明真相并予以公布。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引发舆论高度关注的“女子杜撰被骚扰”事件在宣判后,相关信息于2020年9月初冲上微博热搜,法院判定涉事女子犯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宣告缓刑一年。相关信息可能引发舆论将两起事件的调查处置情况进行对比,一旦本事件中的司法机关调查处置情况不满足舆论预期,易引发舆论对本事件的再度关注与讨论,因此,司法机关应对本事件谨慎妥善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微热点大数据—案例库模块,围绕事件爆发力度、传播深度、风险强度和引导效度四个维度进行分析,从数据中洞察危机事件发展变化规律,对回应效度打分并作出舆情点评,为涉事主体应对舆论危机提供帮助。登录微热点“案例库”查看完整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