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自2016年以来,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联合山东省东营市政府,依托中国科学院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试验站,开展互花米草入侵机制与治理技术科研攻关及工程示范,治理成效显著,成果被评估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推进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高质量科技支撑。
示范区互花米草治理过程。图 | 中科院
“抗压”能力强的互花米草
互花米草是一种多年生耐盐草本植物,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它耐水淹、耐酸碱、耐高盐,能够适应不同的生境,尤其适应滩涂海岸的生存环境。
互花米草 | 图:网络
出于侵蚀防治、土壤改良和堤坝等目的,互花米草于1979年被引入中国。互花米草具有发达的根系和对盐度的高适应性,在南京大学植物园进行试种成功后,在我国沿海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开始定殖并形成种群。
多年来,互花米草在固岸保滩、净化水质和绿化海滩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疯狂”扩散的互花米草
由于其超强的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促使了其在潮滩湿地的迅速扩散,通过人为推广引种及潮流等自然力量扩散传播,已经成为我国沿海潮滩分布面积最广的盐沼植被,遍布辽宁、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沿海地区的淤泥质潮滩。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互花米草现状。图 | 中科院
互花米草在沿海与长江河口的快速蔓延不仅严重影响着潮滩的生物多样性,而且造成河口航道淤积,滩涂养殖遭受破坏。
现如今互花米草作为入侵物种已扩散到中国沿海各省的大片区域,严重影响本土物种的生存。互花米草已被列入全球最具威胁性的100种外来生物名录,而中国是全球受其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新闻报道。图 | 见水印
互花米草的治理
目前,针对互花米草的治理,主要有物理控制、化学控制、生物控制等方法。
1、物理控制
物理控制主要采取人工或机械的方式,利用拔除、刈割或其它方式治理互花米草,以此影响其生长特性和光合特性,最终杀死植株, 是生物替代方法的前期处理。目前证明比较有效的物理治理方法是几种方法的综合,如刈割+遮荫、刈割+水淹等。
2、化学控制
通过药剂对互花米草进行灭除。但是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一方面化学除草通常会造成一定的残毒,另一方面则容易对其他植物等造成危害,进而破坏本地土壤和生态系统。
3、生物控制
根据植物群落演替的规律,由本地植物取代外来入侵植物的一种生态学防治技术。
互花米草的引进曾给人类带来经济效益, 但是其扩张速度和定居速度之快, 也给海滩生态系统也造成严重威胁。因此, 对于互花米草, 一方面我们要寻求更好地治理方式, 另一方面也需加大对其开发利用的研究力度,变废为宝。
下面一起来关注下未来的海洋预报信息。
11月13-14日
台湾海峡东北风7-8级,阵风9级,3.0-5.0的大到巨浪;
福建中南部沿海东北风6-7级,阵风8级,2.0-3.0米的中到大浪;
厦门沿海东北风5-6级,阵风7级,1.5-2.5米的中到大浪。
11月15日
台湾海峡东北风6-7级,阵风8级,2.5-3.5米的大浪;
福建中南部沿海东北风5-6级,阵风7级,1.3-2.3米的中浪;
厦门沿海东北风4-5级,阵风6级,1.0-1.8米轻到中浪。
11月16-18日
台湾海峡东北风4-5级、阵风6级,1.3-2.3米的中浪;
福建中南部沿海东北风3-4级、阵风5级,0.8-1.5米的轻到中浪;
厦门沿海东北风3-4级、阵风5级,0.7-1.2米的轻浪。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