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古印度,佛陀横空出世,在菩提树下深观缘起而觉悟,成为了世间的伟大觉者。

佛陀流传下来的知苦灭苦的觉悟法门,是佛陀一生传法的核心,正是他在鹿野苑向五比丘宣讲的四圣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初转法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佛陀的教法流传到了今天也和佛陀的时代的原始佛教有了许多的不同。

可以说“四圣谛”和“十二因缘”是原始佛教最基本的内容,通过知苦灭苦的修行可以觉悟证得阿罗汉得果位,但是佛陀入灭之后,佛法的流传都是弟子们的口口相传,随着原始佛教的分裂,上座部与大众部的分歧也无法调解,提倡众生平等的法门也有应运而生。我们熟知的大乘佛法的源头就是部派佛教中的大众部。

后期的佛教认为只追求个人方面的解脱是不究竟的是小乘,能够普度众生的才是究竟的佛法也就是大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度人和度己。

那么大乘和小乘到底有哪些区别呢?仅仅是度人和度己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要知道大乘与小乘的区别,首先要知道“乘”这个字在佛法中的含义。

乘指的是乘坐的工具,意思就是佛法能够承载人到达彼岸。小乘就可以理解为只能让个人觉悟,而大乘则可以承载许多人到达彼岸。

这只是在字面意思上对于大乘和小乘的一个粗浅解释。

在中心思想上,大乘和小乘的矛盾则是无法调解的。小乘佛法继承佛陀的言教,秉承“人无我”的思想,也就是没有真实的我体,生灭皆无我,但又认同外发的客观存在性,而大乘佛法则强调“法无我”,认为被称为“阿赖耶识”的第八识识真如不灭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在修行方法上,大乘和小乘也是有着不同的。

小乘修习四圣谛和十二因缘,以四念处知苦灭苦来断除烦恼,大乘则还要兼修六度,也就是菩萨所修行的六种法门,目的不仅是证得阿罗汉果,而是要证菩萨的果味,以究竟成佛。

我们都知道佛陀是非常反对各种崇拜的,在传法的后期让弟子们把注意力从自己身上转移到修行上,认为自己只是觉悟路上的引路人和一位修行导师。

小乘则是继承了佛陀的这种思想,将他看做一位导师和教主,而大乘佛法则是佛陀神化,赋予了佛陀更多的神话色彩,并在大乘的典籍中突出了十方三世诸佛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佛法流传到了今天,随着流传地域的改变,思想上也在逐渐融合不同地区的文化,但是中心思想依旧是不变的,无论是南传还是北传,大乘还是小乘,知苦灭苦都是佛法的核心思想。我们要牢记佛陀的教诲,在知苦灭苦的路上勇猛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