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我从五百平米的床上醒来。今天天气不太好,都看不见窗外富士山上的樱花。
于是我随手抽出一沓美金,默默点燃了它。毕竟,开灯太耗电,我们家一向都是烧钱来照明的。
“嘀嘀嘀!”我的手机收到一条来自男朋友的来电提醒。我叹了口气,彦祖真是太黏人。
我摁下接听键:“什么事?”
他问我——
“亲爱的,今天,你‘凡尔赛’了吗?”
低调奢华式炫耀 朋友圈里都是“凡尔赛文学家”
“凡尔赛”一词原本代表的是高贵、华丽的气质,它出自日本漫画《凡尔赛玫瑰》,讲的是路易十六夫人的上流生活故事,全篇充满了贵族气息。
如今“凡尔赛”的走红,起因则是网友对一名爱装有钱人的博主的群嘲。
这位博主有这样一系列“凡学”操作:
别墅区一整栋都是她家;
霸总老公拒绝10个美女,只为陪她写一晚上剧本;
难过的时候要去维多利亚港哭;
平时穿着很“朴素”,上班也就穿3万多的高级西装。[1]
……
从她的微博中,随处可见ARMANI、ZEGNA、KITON、D&G等奢侈品牌——喂,上一次敢这么大手笔堆砌此类名词的,还是十多年前写《小时代》系列的郭敬明吧!
此后,延伸发展出了“凡尔赛文学”。最早是博主“小奶球”将其活用,讽刺了一些人在朋友圈明褒暗贬秀优越的现象。她自诩“凡尔赛导师”,发布了一系列“教学视频”。
与前段时间的“霸总”、“名媛”等炫富梗比起来,“凡尔赛”乍一看似乎只是换汤不换药,但实际上,老“凡人”的炫耀范围囊括了身材、容貌、秀恩爱、学识、家境……只有你想不到的点,没有他们装不了的“哔——”。
“凡学家”的社交平台大致是这样的画风:
精英版:
耍帅版:
身材版:
留学生版:
(图源:华彩河南)
其实,做作的炫耀自古以来就有。除了朋友圈里,在影视界、娱乐圈……处处可见“凡尔赛现象”。
“凡尔赛”文学大赏:盘点那些名场面
真要追本溯源,其实《武林外传》中的昆仑派夫人才是“凡学”鼻祖。
她向佟掌柜吐槽自己的婚后生活有多“没劲”:
“凡学”一火,不少明星的“凡尔赛名场面”也被挖出:
“凡学”甚至是一项全球化的“潮流”,在欧美影视作品里,它同样拥有信徒:
(图说:《蝙蝠侠之黑暗骑士》中的蝙蝠侠管家阿福)
阿福,不愧是你,一开口就是老“凡人”了。
凡尔赛式文风 是“文笔美化”还是虚荣心作祟?
其实,一个有钱人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本不会遭到诟病。比如前几年王思聪晒自己在飞机上和狗的照片,周鸿祎询问他“”坐飞机让带狗吗?”王思聪回复:“不知道啊,我是私人飞机”。
此处无人质疑,无人嘲讽,因为大家都知道,他就是真正的有钱人。
物质符号,名车名表,名牌化妆品,沙滩酒店……那些“凡学家”漫不经心地装逼、故作苦恼地炫耀、欲拒还迎地责怪、虚伪的低调,却是在字里行间透露出对有钱人的崇拜,以及对奢靡生活的向往。[2]
或许,这正是一种变相的“拜金主义”,所以才招致网友的反感。
不过,向往归向往,为什么要在社交平台上“阴阳怪气”呢?举个例子,以下哪种情况更有让你发朋友圈的冲动:
A. 花了三个小时完成一个完美的妆容
B. 刚起床,顶着一张大素颜和乱蓬蓬的头发
或者:
A. 在小区里随便跑了一圈
B. 绕城跑了个半马
也就是说,大多数人都更愿意在社交平台上“晒”出自己更优秀、更成功的一面。
莱克维茨在《独异性社会:现代的结构转型》里认为,中产人士的一个典型价值观就是追求那个“独特的自我”,想和别人不一样。学会欣赏自己,几乎是现代人要活下去的心理支撑。
虽说“展现最好的自己”是人之常情,虚荣心也是普遍现象,但“凡学”已经上升到一种“走火入魔”的病态了:端起一杯咖啡时,普通晒照的重点会在于咖啡、咖啡杯、或是精心保养的手,但“凡尔赛”的重点则在于假意掩盖的手腕上的名表——更何况,这多半还是“虚构的”。[3]
写到这里,差不多也到该出门的时间了,和Sasha、Emily约了Tiffany的下午茶。
总听人说很难约上,我觉得也还好吧,昨天打电话过去,店员说vvvip可以直接约的呀。
晚上还要去参加彦祖为我办的酒会。说了很多次不用麻烦,他就是不听,唉,直男。
我不喜欢这样忙碌的生活,累了。
如果我有罪,法律会制裁我,为什么要被凡尔赛文学伤害至此。
——你的朋友圈里,也有“凡尔赛文学家”吗?
参考资料:
[1] 撸完500部电视剧,我终于弄懂凡尔赛文学 .澎湃新闻
[2] 凡尔赛文学研究:那些人类无处安放的装 X 需求 .液态价值
[3] “凡尔赛文学”,自恋时代的扭曲呻吟 .红星新闻
你的朋友圈里,也有“凡尔赛文学家”吗?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