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武术自古以来都是我们的一种文化,但如今各种“大师”“掌门“满天飞,真假难以分辨,有人说传统武术不行了要被淘汰了,而我不这么认为,大浪淘沙去伪存真,留下的自然是好东西,也许现在就是传统武术最好的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民武术研究社

在北京,有一家创办自1900年,至今已120年的武术社,晚清至今众多武术界大腕名家荟萃之地,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四民武术研究社。精武讲堂特地采访了四民武术研究社的传承人张弘先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民武术研究社的传承人张弘先生

(张弘先生曾是国家二级运动员,上世纪90年代拜师于现任四民武术研究社社长周宝昆先生,习练传统武术——河北派刘奇兰支系形意拳。)

为什么从现代格斗转研习传统武术?

为什么从现代格斗转研习传统武术?

据张弘先生介绍,如果一个人走专业队路线,想出成绩拿名次,难免会遇到一些身体上的伤病,而且这些伤病可能伴随你一生,其中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训练伤,一个是比赛时会受伤,这两种伤一般是不可逆的。如果一直这样练下去,到老了可想而知。所以后来张弘选择了退役,一个好身体才是每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经是运动员的张弘

走专业竞技路线和练习传统武术对人身体的到底有哪些影响?张弘先生表示,体育竞技的话,是不断地将人的身体、力量、速度、肌肉和各个器官推到极限,只有这样比赛中才能取得好成绩。而研习传统武术讲究的是内外兼修,并不需要去刻意强调战斗赢得荣誉,而是用时间来磨砺自己,强身健体的同时修身养性,最后以拳养人,身心健顺。所以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弘先生和其师弟在练功

(张弘先生在国家队时参过很多的比赛,运动生涯及习武这么多年,目前身体状态都很好,也没有伤痛的困扰,主要受益于传统武术形意拳的练习)

关于四民武术研究社

关于四民武术研究社

四民武术研究社成立于1900年,至今已有120年历史,是历史上北京成立的第一家武术社。由河北形意拳流派刘奇兰的弟子耿继善先生创建,原社址位于地安门外西火神庙。“四民”之意是指“士、农、工、商”,其名寓面向士农工商各阶层服务之意,有教无类,弘扬中华武术,振奋民族精神。四民武术研究社的形意拳是大家熟知的半步崩拳打天下的郭云深、龙形搜骨一代绝技的刘奇兰的嫡系传承,百年间传承有序,未曾间断。

四民武术研究社历任社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任社长

四民武术研究社现任社长:周宝昆先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著名作家杨沫也曾在四民武术社认真学习过形意拳等传统武术,并在上世纪90年代担任了四民武术社的社长。为四民武术社恢复公开教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四民武社历史上是武术家来往交流荟萃之地,形意拳名家李存义、尚云祥、孙禄堂;八卦掌名家程有信、刘凤春;六合拳名家刘彩臣;太极名家吴鉴泉、吴图南、杨禹廷;戳脚翻子拳名家吴斌楼;杨式太极拳名家崔毅士、葛星武;武术名家马礼堂;形意名家李天骥、陈子江;炮锤名家白瑾;查拳/六合拳名家马玉清;太极五行锤名家高瑞州;太极名家孙剑云等经常至四民武术研究社指导或切磋技艺,树立了良好的武德、武风,为武术的发展及武术界的团结作出了贡献。四民武术社名师荟萃,没有门户之见。武德好、练得好的弟子,老师会主动推荐他跟随其他名师练习更适合的武术。这也是四民百年传承,声望卓著的重要原因。

只要你喜欢武术,你都可以过来切磋学习,这里不仅仅有形意、八卦、太极、通背、戳脚翻子、少林,还包含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弹弓,还有各类长短器械、暗器等都有涉及,形意大枪更是四民看家绝学。四民武术研究社还会组织民间的习武爱好者进行相互交流和比赛,为推广普及传统武术做了大量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我们能多一些这样的社团,加强不同派别武术之间的交流和切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武术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