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来自珠海的家庭教育专家苏主任,实时分享实用又易懂的家庭教育方法给大家。如果你也在育儿过程中感觉到困惑或者挑战,那么请一定要关注我,“苏主任Talk”让你轻松育儿,孩子成长健康又快乐!

苏主任在之前的分享中曾经和大家说过:小朋友在群体当中受欢迎还是被排斥,其实和他们的社交行为有关。这听起来似乎很容易理解,但各位爸爸妈妈有没有思考这样的问题:究竟为什么年纪这么小的孩子已经会有不同的社交倾向?这到底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形成的呢?

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心理学及脑神经科学系教授Mitch Prinstein,已经研究“受欢迎”这个课题多年,他认为小朋友有不同的社交倾向,是源自于他们用完全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这个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有些孩子情商特别低?

为什么有些孩子情商特别低?

Dr.Prinstein在他的书中提到,曾经有人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给小朋友看一些社交场合的视频后让小朋友做分享。经常被拒绝的小朋友会倾向于回忆当中的敌对情节,而那些较受欢迎的孩子记住的往往都是角色间友善和互相支持的交流画面。客观上来说同一段影片,主观接收的信息完全不同,理解也完全不一样。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对别人的行为也会有截然不同的解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另一个心理实验中,研究人员和小朋友讲一些细节模糊的故事,然后要让他们分享自己听完故事后的感受。例如:你把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借给别人,之后他把玩具还给你但发现玩具坏了;或者你在吃饭时,有人拿着饮料经过你身边不小心把饮料打翻了等等场景。结果调查发现,大多数小朋友都会认为这些事情只是意外,或者是对方无心之失。但曾经遭到同伴拒绝的小朋友的想法就会倾向相信别人是故意这样做的。

情商低的孩子遭受了什么?

情商低的孩子遭受了什么?

你可能会觉得这是他们偏激,自己钻牛角尖,但这些牛角尖极有可能源于他们曾经被拒绝的经验。Dr.Prinstein还指出,经历会强化我们的想法,影响我们的行为,进而影响其他人对待我们的方式,最后我们又会再遇到类似被拒的经历,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一个“循环链”。

心理学家将这一系列连锁反应称为“交互作用理论”,这个过程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会持续一天、一年甚至我们的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在幼儿时期,小朋友就已经开始建立起自己的循环链,如果是正面影响的当然是好事,但如果是负面的,他们将会进一步疏远同伴,越来越觉得世界充满敌意,无论去到哪个社交环境,都仿佛都跳不出这个循环链。

可以想象到,经常遭到拒绝的小朋友,没有谁会跟他们玩,没有谁会请他们去生日会。于是他们就会错失学习新社交技能的机会,而缺乏社交技能又会让他们更趋向不讨人欢喜,延续恶性循环。当他们带着偏见去看世界,大部分人反过来也带着偏见来给这些小朋友贴标签。

孩子情商发展极度需要父母参与

孩子情商发展极度需要父母参与

不过Dr.Prinstein相信,只要意识到这个循环链的存在,即使做一个再小的改变,都足以打破这个循环链。因此,父母在幼儿时期对小朋友表现出关爱和积极回应,则是会让小朋友避免掉入负面循环的重要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Dr.Prinstein指出有研究表明,婴儿看到妈妈的微笑,只是几分钟的时间,都足以让婴儿的大脑产生生物化学反应,帮助孩子在未来更有效地应对压力。即使在校园面对同伴的挑衅,仍然能够保持冷静。当父母对孩子的需求做出积极回应,例如宝宝饿的时候就立即喂奶,宝宝哭的时候就给予拥抱安慰,这样做就能够和他们建立稳固的依附关系,这种关系能够让孩子学会怎样表达亲密,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社交乐趣。

在荷兰,有研究测量过12个月大的婴儿的依附程度发现,有安全感的依附关系的小朋友,在他们7岁的时候,会比其他没有安全依附感的孩子更加受人欢迎。

写在结尾

写在结尾

原来孩子的社交能力,不仅仅与表达及理解能力有关,更重要的是他们怎么样看世界。我们作为父母有没有在他们还是幼儿的时候帮他们建立起自信心?与其多想,不如就从今天开始,让孩子感受人与人交往的美好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是来自珠海的家庭教育专家苏主任,希望可以帮助更多的家庭走向幸福。你想知道更多处理孩子以及自己情绪的好方法吗?欢迎关注“苏主任Talk”,你的每一次点赞、转发、评论、收藏都将是苏主任坚持高质量分享的最大动力源泉哦。

如果你有育儿、家庭相关问题,欢迎找苏主任哦。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