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来自珠海的家庭教育专家苏主任,实时分享实用又易懂的家庭教育方法给大家。如果你也在育儿过程中感觉到困惑或者挑战,那么请一定要关注我,“苏主任Talk”让你轻松育儿,孩子成长健康又快乐!

相信每爸爸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拥有健康快乐的人生,愿景是非常好,但是应该怎样做才能达到呢?

在哈佛大学,有一个长达70年的追踪研究表明,人想要有健康快乐的人生,美满的人际关系正是关键。

不过大家有没有发现,除非真的出现很严重的社交问题(例如:学校霸凌),否则父母很少会去关注孩子是如何跟朋友或者是同学相处的。莫非交友都是“佛系”?不用教导?不用学习?到了学校,时机和缘分到了,自然就会认识到知心朋友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天生懂社交?

孩子天生懂社交?

事实当然不可能那么简单!杜克大学的心理学家John Coie,早在80年代就做过关于《儿童的社交世界》的研究,他访问了超过500名学童,要求他们在一张学生名单上写出“你喜欢的同学和你不喜欢的同学”,而且提名次数并无限制。Coie教授发现,“喜欢”和“不喜欢”是两个独立的面,一个人可以同时被人喜欢和厌恶,也可以同时不被喜欢又不被厌恶,所以有些同学被提名多次,而有些同学恰恰相反,仿佛完全不存在,没有被提名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际关系坐标

人际关系坐标

Dr.Coie还用坐标展示出了小朋友的“社交位置”。

纵轴表示“让人喜欢”的数值,一个孩子被提名“喜欢”的次数越多,位置就越高。

横轴表示“讨人厌恶”的数值,一个小孩会因为被提名“讨人厌恶”的次数越多,就越靠右。

所以根据这样的坐标,所有人都可以被分成五大分组,分别是:

1.左上角是“被接纳组”:在这个组里的小朋友得到广泛的喜爱,以及极少人厌恶他们。

2.右上角的是“争议组”:在这个组里,大家要么很喜欢他们,要么好讨厌他们。

3.左下角的是“被忽略组”:这里的小朋友可以说是被忽略无视的一群人,没有谁对他们有喜恶的情感。

4.右下角的是“被拒绝组”:即是极少人喜欢,多人讨厌的一组人。

这四组的人数共占研究儿童人数的60%,而第五组的人则处于坐标中间,喜欢和讨厌他们的人不多不少,也就是“一般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现:人际关系天生使然

发现:人际关系天生使然

而有趣的是,Dr.Coie设计了一个跟进研究,他在不同的学校招募了多名10岁儿童来做这个游戏。每个小组的成员都互不相识,而他们在以往的社交圈子里分别位于不同的社交位置,当中有“被接纳者”,也有“被忽略者”等等。

Dr.Coie发现,即使是和同一班刚认识的玩伴相处,只需要三个小时,原本“被接纳组”的儿童就会再次得到认可,而“被拒绝组”的儿童也再度成为不受喜爱的那一个。换而言之,大家又回到自己原本的社交位置。

Dr.Coie注意到,相对于其它组别,“被接纳组”和“被拒绝组”里的同学,在活动开始的时候便很早和身边的玩伴互动,不过说话的内容就大相径庭。

“被接纳组”的人,则是为了制定小组的法则,温和地提醒他人遵守规则,会提出新的意见或是更有趣的新颖想法。

而“被拒绝组”的孩子,主要是出言不逊,侮辱、威胁、戏弄和差遣同伴。

由于孩子到了新环境会延续一向的行为举止,于是在与新同伴玩的时候,也同样继承了以往的受欢迎程度。

换而言之,在群体内受不受欢迎,并不是缘分驱使,而是自身行为如何,你的人际关系便会如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结语

那到底为何孩子在社交场合的行为会有这么大分别呢?

北卡罗莱纳大学心理学及脑神经科学教授Mitch Prinstein梳理了多项相关心理学研究后发现,原来这跟小朋友怎么样理解世界有关系,关于这一块,苏主任在以后的文章会陆续和大家分享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是来自珠海的家庭教育专家苏主任,希望可以帮助更多的家庭走向幸福。你想知道更多处理孩子以及自己情绪的好方法吗?欢迎关注“苏主任Talk”,你的每一次点赞、转发、评论、收藏都将是苏主任坚持高质量分享的最大动力源泉哦。

如果你有育儿、家庭相关问题,欢迎找苏主任哦。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