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尿床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现象。按照正常的发育来讲,孩子到了2岁半,膀胱、尿道、肾脏以及中枢排尿神经就逐渐发育健全,是有自主排尿功能的,不会再出现尿床现象。

如果3岁以上仍然存在夜间小便不自知情况的话,家长应警惕遗尿症的问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遗尿症俗称“尿床”,通常指小儿在熟睡时不自主地排尿。有些患者遗尿症状持续到成年期。没有明显尿路或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者称为原发性遗尿,占70%~80%。继发于下尿路梗阻、膀胱炎、神经源性膀胱(神经病变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等疾患者称为继发性遗尿。患儿除夜间尿床外,日间常有尿频、尿急或排尿困难、尿流细等症状。

遗尿症属于儿童发育行为疾病的一种,孩子频繁的尿床,会造成免疫力下降,孩子易生病。长期尿床的孩子容易产生心理障碍而其智商也远低于正常孩子智商的17%-23%,不仅如此尿床患儿的第二性征也会受到影响,成年后易发生少精、闭经等问题,直接影响生育及性功能。所以一定要选择正确的方法治疗遗尿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数据分析,尿床对于孩子来说,是仅次于父母离婚和吵架的第三大创伤性事件。

根据调查显示,我国遗尿症的发病率与10年前相比,5岁儿童发病率由11.8%上升到15.3%,5~18岁儿童发病率由4.07%上升到7.88%,可见儿童遗尿症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且男孩患病率高于女孩。部分患者会带病至成年,发展为成年遗尿症。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尿床不是病,随着年龄增长自然就会消失了?还有的家长通过网络自查病情,自行购买药物服用,殊不知,不查明病因,不确诊病情,不规范治疗,不仅会导致病情久治不愈,使病情加重、反反复复,还会对孩子身心造成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前研究已有发现:不同孩子的尿床致病因素各不相同,在查明孩子的病程时长、病情程度、发病情况、体质的基础上,尿床是能控制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精准检测

精准检测-根据每位患者的个体差异来精确测出准确的病因,帮助医生全面查找诱发因素,以此明确诊断,判断病情。依据精准检查结果还可以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评估孩子的心理状况,为其个性化、精准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六一儿科”儿少心理健康冬季护航行动已经全面开启,为落实精准医疗帮扶工作,广东六一儿童医院在胡亚美·六一天使基金的大力支持下,汇聚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等三甲名院的儿科名医组成MDT多学科会诊专家团队,为遗尿症、性早熟、矮小、肥胖、多动、抽动、自闭等患儿进行公益会诊。

同时,“少儿健康护航行动”还将定期开展线上公益直播,帮助患儿家长规范认知疾病,及时接受科学的诊治,帮助患儿家庭减轻负担。公益活动为患儿免除900元名医会诊费,家长还可申请胡亚美·六一天使基金的公益援助金。

为保证会诊质量,每日限号30个名额,预约从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