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赵薇监制的《听见她说》中的《许愿》一则,讲述了生活在原生家庭各种控制的高压之下,小雨被过度的爱和关心所束缚着,没有幸福可言的她连爱人的能力都不曾学会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生家庭的这个话题,被不断地一次又一次的炒热。真正该探讨的核心应该是,这张亲情网是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家庭成员关系?以及如何因地制宜的做到不揠苗助长的行为?

操控性的爱,你敢要吗?

《许愿》中,小雨的妈妈因老公的出轨,将内心所有的仇意宣泄殆尽。抱着小雨破坏爸爸所有人事关系,迫使他去很远的地方工作;阻断爷爷去世时见唯一孙女的机会;连听到爸爸得了绝症,竟然也是一句:活该。

从年幼到成人,小雨单方面地承受着妈妈对待爸爸的敌意以及对待自己的“敌意”。

可,你说妈妈真的不爱小雨吗?不是的,小雨妈妈的爱是带有操控性的,并且过度了。甚至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

读书时,妈妈用零花钱与小雨的好朋友交换小雨的友谊;时时催促小雨结婚生子的日子里,却不曾意识到,从小到大耳边说着的:男人都不是好东西,让小雨近乎绝望的打算这辈子都不谈恋爱了;等到小雨找到一个非常喜爱的人时,却大张旗鼓的去呵斥男方配不上她的女儿。

她害怕小雨像爸爸一样,离她而去。所以,她像操控一个布娃娃一样,操控着小雨的亲情,友情,爱情。

却不曾想到,小雨竟然报了一所离她最远的学校。甚至,连面对面控诉,妈妈的不堪行径,都不曾拥有勇气。所以,正如她妈妈一样,选择逃避现实,她也选择了逃离她的妈妈。

原生家庭的缺陷,如果当事人达不到内心的和解,总是将负能量发散出来,作为事事以妈妈为榜样的女儿,很容易就会走同样的道路。

幸福,是小雨未曾拥有过的;勇气,是那个喜欢的人教的;没有爱的能力,是妈妈执念害的。

挫折性生活,提前受教,真的好吗?

众所周知,郭德纲对郭麒麟采用的是挫折性教育。简而言之,就是在家里各种欺负,不让他好过。

这种将所有自尊心揉碎的教育方式,每个人真的承受的了吗?有一次采访中,郭麒麟说:”我爸这教育方式如果换了其他人,铁定受不了。“

在一个需要爱的年龄段里,时时刻刻,让你得不到。

采访中,郭麒麟说,借由媒体的视角,传达了与父亲的和解。一个人见人爱,舌灿莲花,口条利索的人,竟然连面对自己亲身父亲的勇气也是没有。是不是也要让人怀疑,这种教育方式下的亲情关系在某一方面其实也是不正确的呢?

就好像小甜椒Jasper,应采儿陈小春的火爆脾气,竟然可以培养出一个那么温顺的小孩。你能确定他的成长道路中,没有被吓到温顺的成分吗?

在现今的社会,承受不住压力的比比皆是。挫折性的教育,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前进入社会磨砺,进而达到内心的承受力。但是如果在给一巴掌后,没有糖的给予,造成亲情之间疏离事小,心里扭曲就事大了。

溺爱成瘾与放任不管,不该避免吗?

因着自己原生家庭中对着自己的缺失,有些家长就勒着裤腰带,也得满足自己子女的各项需求。以宽慰自己幼年时未曾得到的关爱。却不知道,人生而独立,每个有缘分的人进入到你的生命中,都不过是彼此陪伴,彼此成长。谁也不曾亏欠与谁,谁也不需要去救赎于谁。

但,这并不意味着,放任不管就是对的。

在我们的孩童时代,父母每天应付着生活,大多时候是无暇关照我们的。记得印象非常深刻的一次,幼儿园大班开家长会,我小心翼翼地问老师,可以让奶奶来参加吗?

寄养的生活,很早就让我懂得了察言观色。内心的不安,外围环境的不稳定,缺失安全感就必然发生。幸运的是,父母看到后,就早早地接回自己身边。难以想象,如果继续以头发乱糟糟,衣服脏兮兮的样子持续生活在没有父母关照的日子里的我,会是怎样的结局?

捧杀性的鼓励,该如何思考呢?

《知否》有一段是男主顾廷烨控诉继母,在他的成长道路上一再捧杀,以至于他骄奢意淫,恃才傲物,认贼做母,却独独与父亲的情感得不到连接。这当然是剧情安排,但倘若换位于你身边的幼崽呢?

毕竟,”熊孩子,熊父母“这个称呼,仍旧络绎不绝。鼓励该有,但要选择对的时刻与环境。盲目性的鼓励,不过是助长歪风而已,要不然那么多辅导孩子功课的父母为啥会被气的挂氧气瓶?

对每个发生的事件,在不懂的时候,作为个体的我们都会慢慢地去经历认识的过程。对于具有主动能动性的稚子,更需要漫长的耐心与认知。

只有认清性格,了解透彻,才能更好的为其发展做出实质性的帮助。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否也该问问自己是不是人中龙凤呢?倘若不是,却苛求还在成长中的人类幼崽。是不是也等同于捧杀性的残害?

每个家长都爱子女,所呈现出爱的方式,却截然不同。

而我觉得,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是值得借鉴的,他说“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地心灵。”

持有如此本心的出发,助力个体发展,不是操控不是溺爱,更不是以自我的设想出发。爱子心切,可以理解。唯有人格独立后,才敢放他独闯属于他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