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几天刷到一句话是这样说的:3000多亿,为什么大家都那么有钱,什么疫情影响公司倒闭啊,降薪啊,失业啊都是骗人的吧。

你是不是也被3000多亿惊掉下巴呢?

强烈的占有欲是非常显而易见的,试问谁不想自己好呢?物质,金钱,名声所有好的东西都想收入囊中。

这就是典型的消费社会,以金钱作为衡量指标想方设法地研究如何让人“买东西”,物质满足,通过何种课程获得技能财富等等。

那你总得付出才能得到以上的馈赠吧。

"压榨”自我也就悄然而生,慢慢的有些打怪不升级的就很容易在精神上达到压抑,紧绷,不满,焦虑。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自杀案件,社会贫富差距过大,心理建设没到位,自然社会问题频发。

我可不是来说教,往下看,绝对有秘诀。

大多数的人缺的不是对外在事物的获取力,而是获取后内在自我的消化力。

不管是思想上的冗杂还是物质层面的多余,日积月累后就会造成压迫感,也会让人思维迟钝,进而行为迟缓。

身陷其中的我们很少会有感知,强烈的感受力是他们怎么就这么轻轻松松就拥有了而我却没有?我也付出了呀等等不满之词。

这就要引用一个伪学习的思维了。

当我们浏览各类平台视频时,发现新鲜的东西,想要把它纳入自己的记忆中的欲望,这样一种收藏行为只是缓解了焦虑而已,不叫学习。

没有体会到危机感,并且没有从根本上去做一件事,解决一个问题,而是给自己造成了一种一直在努力奋斗学习的假象。

就像一个掠夺者不断地获取社会所给予的资源,不管是被动还是主动。只要在吸取,就好像可以弥补自己一事无成的不安心态了。

试着做减法,会怎样呢?只有你的状态是轻松的,吸收的养分才能被消化。

认清自我在当下的状态,以自我·时间为判断基准,考虑自身与物品的关联度,以必要·合适·愉快为标准进行取舍。

具体什么意思呢?

明确想要处于什么样的状态?采用俯瞰全局·整体的视角,考虑外在思想或物品与自身的关联度,进行罗列,就可以很快地发现哪些是不需要的了。

再进行实际操作让自我处于合适并令自我身心愉悦的状态下,那这个思想或者物品就是你最终的选择。

通过自身择取之后获得的人·事·物,对我们来说都是非常珍贵的,只有非常喜欢的才会被选到自己的手中。同时也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不管是情感,金钱还是时间成本。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强烈的专注力才能更容易将闪光点发散出来。

但人通常都会有执念,这也好那也好,就是舍不得放手。

首先,要对现有的物品或思想进行一次自我情感的阐述(自白对此事物的感受)。

就像积蓄在一个罐子里的情感一样,只有打开盖子发泄出去,无论花多长的时间,只有将情绪(压抑或喜悦)释放了,才能更好的迎接下一步。

再则,摄取外界获取资源时,一定要辨析清楚,资源对自己眼下是否有用,有利?如果没有用处只是单纯的有好处,那先不要让这些资源进入你的大脑,占用你的思想空间。

采用的原理是把此时·此地·自己的思维方式化为己有,逐渐形成自己主体性的生活方式。

就像本来有多一个位置可以放你想要又是当下急需品的位置,却放了可能是以后才需要的东西,这就造成了思想空间的拥挤度。对现阶段起不到任何作用。

单方面的期待过高是通病。

为了让自己的想法获得赞同,大多数的人会将自身的价值观强加到与之相处的另一方。

举个例子,仗着家人的宠爱,有段时间会单方面的将自己的想法或价值观施压给我老公,必须按我的意思去办,这样就造成了我老公压力很大。

这种单方面的期待过高,家庭,职场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发生。人要感恩的心态,更要有

自己要先做好的意识,要不然只会越来越矛盾化,一旦不满足自我想法,就极容易形成心理负担过重的结局。

给自己的思想营造一个新陈代谢流动的状态。

不断地放手,舍弃,施与他人,才能形成流动的循环,一味地占有,其实是一厢情愿而已。

人类总是狂妄的认为所有的资源就该归自我,最高等的思想进化物。却不知道,人也只是如同动植物一般生存在这个地球上。

而事实呢,人只是把自己从地球处买的东西,获赠的东西错当成自己的东西而已。

同样适用于人际关系,大多数缘分都有相见恨晚和不再相见的戏码,只有将自己形成一个流动性的思想而不是理所应当的占有理念,这样会活得轻松些。

珍惜拥有的时候,缘尽时也要快速放手。

减轻自我压力的方式有很多外在的行为,但从心理状态这个大空间开始收拾,更容易做到不慌不乱,心中有数。离你的优秀之路更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