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张艺谋导演新作上映的消息,激动不已!约上好友快马加鞭的就往影院赶,想要赶紧一睹国师风采。

距离张艺谋导演上部电影上映已经过去2年时间,虽然最近一直在谈张艺谋的新作《一秒钟》、《悬崖之上》、《坚如磐石》还有筹备中的《最冷的枪》如何如何,预告片也出了不少,但总感觉没啥动静,国师如此地位也要因审查和种种原因受限,电影《一秒钟》我在18年就看到拍摄的消息,想不到2020年都快过完了才终于看到了。

后来了解到,《一秒钟》的上映之路简直比《八佰》还坎坷,2019年参加柏林电影节,影片因技术原因撤出主竞赛单元,2020年,还就在前几天院线上映前夕,又因为技术原因撤出厦门金鸡奖开幕片首映。万幸影院还是如期而至了,张艺谋夫人陈婷在微博上这样写道:影院上映后大家且看且珍惜吧。

黄海设计的海报也太好看了,忍不住多放几张。

看这意思,这片子是“有情况”啊,看完预告片,《一秒钟》的故事发生在文革时期,主角是被迫害成了“坏分子”,这就不难让人联想到某些禁忌,带着想看“好戏”的想法走进电影院,却不想被打脸了,这部电影如果被“枪”了,那倒是电影审查制度该想想有没有问题了,我看到的《一秒钟》,就用俩词形容。

简单、纯粹

故事简单,相较于现在以情节越错综复杂,叙事越吊诡,人物关系越迷乱越受吹捧的一些电影,《一秒钟》的故事简直简单到离谱。

这个故事的原型来自于严歌苓的小说《陆焉识》中的一段,早在14年的时候张艺谋就改编了这部小说,拍摄了文艺片《归来》,但只选用了小说后半段陆焉识改造回来的故事,而《一秒钟》选择了前半段的一节,陆焉识得知女儿在一部讲吸血虫的科教片中出现了几分钟,他决定偷逃出去,翻山越岭的去看女儿的样子。

《一秒钟》的故事就取材于此,张译饰演的张九声因得罪造反派头头被发配劳改,一去6年,在好友寄来的书信中他得知女儿在新闻简报中出现了一秒钟,他逃出劳改地,翻越茫茫沙漠,只为见女儿一眼。

此时无父无母的刘闺女也因弟弟失手烧坏胶片灯罩而跑去偷电影胶片,张九声为保护胶片,两人上演了一场公路追逐戏。

虽然经历磨难,但最终胶片还是如期交到了放映员老范的手里,可意外还是发生了。老范儿子大意将新闻简报的胶片拖了一地。

新闻简报是播放电影前必放的国家政治新闻,类似于今天的新闻联播,每期有十分钟,是学习毛泽东思想和马列主义的重要阵地。

老范本打算取消放映,但群众却不愿错过这两月一次的电影放映,再三请求下,老范忽悠了一波群众,让大家免了自己儿子的错,电影抢救工作正式开始。

这也就有了预告片里大肆宣传的胶片电影抢修场面。

经过了棉被抬架转移、筷子轻挑胶卷,蒸馏水涤泥、抹布擦洗和扇子轻吹工作,胶卷归位,电影抢救工作终于完成。

群众像迎接伟大胜利一样欢呼雀跃,整个影院挤满了人,幕布拉开,他们高举着孩童、自行车等,大幕上映出他们的剪影,每一帧都是大师级的画面。

所有人都安静的看着电影,所有行动停止,像朝圣一样的看着电影。

电影播放结束后,张九声找到老范,要求再看一遍新闻简报,他看到了自己的女儿,但只有短短的一秒钟,在老范的帮助下,他一遍一遍地刷,每次看那一秒钟,却不想已经被保卫科的红卫兵盯上。

在一番搏斗之后,张九声和刘闺女被抓,两人在一场胶片争夺战后互露心事,这对儿没有女儿的父亲和没有父亲的女儿此时达成和解。

故事最后,老范将张九声女儿的一秒钟胶片送给了他,但又不幸遗失在了沙漠中。

和我同行的朋友在看过电影后诧异的问:这就演完了?这也太简单了吧。

作为故事片讲,《一秒钟》的故事确实很简单,但其中的冲突矛盾一点也不少。首先是逃出劳改地的张九声为追回胶片与刘闺女、保卫科的冲突,其次是刘闺女为保护弟弟偷胶片与张九声、小混混们的冲突,最后是负责抢救电影的老范又与“坏分子”张九声的冲突。

可这本该激烈刺激的戏为啥就没有呢,我想除了删减了一些重要剧情的原因,导演是想要回归“简单”本身,故事是简单的,人物也是裸露的,不做刻意的丰满,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正是这个道理,电影的原始本就是简单的记录。

很多人说,《一秒钟》里有张艺谋的情怀在,这是他写给电影的一部情书,也有人说这是他写给胶片电影的挽歌,是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悲惨时代的控诉和揭露。我的感受和这些还是有所不同的,我感受的《一秒钟》是纯粹的。

网上已经对《一秒钟》删减剧情有了极为丰富的解读,从张九声女儿之死联想到时代之殇,认为张艺谋依然是在批判和反思,相较于他前期的作品而言,《一秒钟》我看到了一个纯粹的张艺谋。

纯粹的电影,纯粹的生活和纯粹的人性。

《一秒钟》不是中国版的《天堂电影院》,在故事中甚至没有人真的热爱电影,张九声为见女儿,刘闺女为做灯罩,老范为了职位,群众也只是为自己贫瘠的生活找些乐趣罢了,但这里有一个人是热爱电影的,那就是张艺谋。

张艺谋的电影人生过去我是讲过的,电影对他来说,是艺术更是生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现在,从胶片时代到数字技术时代,电影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一名从那个时代走出来的电影人,胶片对他来说是极致的爱。

《一秒钟》花费大量笔墨在抢修胶片工程和电影放映的片段,这是属于张艺谋的少年记忆,也是他的电影梦的开始,《一秒钟》里有他对电影艺术的致敬。

纯粹的生活。毫无疑问,影片所处的是上世纪70年代的中国,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文革时期,大量艺术精品被破坏,仅剩下八个样板戏和为数不多的红色革命电影,这是当时人们娱乐生活的主要来源。

当电影《英雄儿女》要播放时,群众们虽然早已经看了N遍,甚至剧情都烂熟于心,但当电影又要放映时,都齐刷刷的来到影院,趴在墙角,坐在房梁上也要看!

不分男女老幼,暂放恩怨情仇,乡里乡亲们都坐在一起看电影,这项集体活动在如今时代是再难见到了,即使影院还是能把人们联系在一个小黑屋里,可那份看电影的心情也早已大相径庭了。

《一秒钟》里,有张艺谋对过去生活的怀念。

纯粹的人性。这可能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但这里我只表达自己感受到的东西。

为了见女儿一眼,张九声不惜出逃,甚至以命相挟,他的父爱是简单且纯粹的。

刘闺女,几次犯险,被小混混欺负,只是保护弟弟,这对相依为命的姐弟同样纯粹感人。

老范为人是有些狡黠的,担心职位被替换,偷偷举报保卫科抓走张九声,但他同样有自己的苦衷,因为自己的原因儿子被烧杀,他也一直保护着自己的儿子。

包括群众们能为一件事(看电影)齐心协力,共同克服困难,为影片中英雄牺牲而难过,为父女相认感动的热泪盈眶。

《一秒钟》很简单,但也复杂,对于剧情的解读各有各言,但唯有真情是真的,张艺谋对电影的爱,张九声对女儿的爱,刘闺女对弟弟的爱还有老范对儿子的爱,即使再删减这些也是能感受到的,不必去推敲太多的伤痕,勿忘历史,品味电影,感受真情,我想也就够了。

策划 | 喵小道主创团队

作者 | 阿震

责任编辑 | 阿震